中国安防行业网

首页 > 其他新闻 > 正文

甘肃掀起安防科技保护文物风暴
2008/10/16 14:16:00   光明网      关键字:文物安防      浏览量:
拭去厚厚的灰尘,好似撩开了岁月的面纱,一件件如画的文物,向我们展示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和变迁,文物既是具有文化价值的艺术品,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佐证,甘肃省文物更是举世闻名,在文物界占有一席之地。

  拭去厚厚的灰尘,好似撩开了岁月的面纱,一件件如画的文物,向我们展示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和变迁,文物既是具有文化价值的艺术品,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佐证,甘肃省文物更是举世闻名,在文物界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近年来,甘肃省盗窃野外文物和馆藏文物案件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该省两年内先后发生古墓、文物被盗掘事件13起。文物安全事故一石激起千层浪,文化遗产保护在甘肃省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物保护风暴在中国西北的这个文物大省骤然刮起。

  文物大省的荣耀

  甘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遗留下来的文物遗存非常丰富。根据文物普查统计,甘肃全省共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两万多处,文化博物系统馆藏文物总数达42万件,其中一级文物3237件(含国宝30件),二级文物11386件,三级文物96299件。

  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我国著名四大石窟之一的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以及曾出土过现如今已成为我国旅游标志的马踏飞燕的武威雷台汉墓……这些文物既是甘肃文化源远流长的象征,更是甘肃过去作为文化交流地的荣耀。

  特殊的自然环境,重要的地理位置,多样的民族民俗,复杂的历史进程,使甘肃文物在带有与华夏文明一体相连的共性的同时,又独具风格。同其他省区相比,甘肃文物从石窟寺到彩陶简牍,从古城古墓到古文化遗址,博大精深,无所不包。

  文物保护工作的尴尬

  然而,文物大省的荣耀并不能掩盖其文物保护工作所遇到的尴尬。当前,甘肃文物保护工作中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安防设备缺乏、人员匮乏、组织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

  甘肃省大多数博物馆的基础条件都比较差,一些博物馆是上世纪80年代的砖混结构建筑,库房和展厅面积狭小,文物保存和陈列设施简单,许多文物甚至直接被摆放在地上。

  据了解,甘肃崇信县博物馆是上世纪90年代初修建的标准库房,库房展室混为一体,面积狭小,库房后墙暴露在其他单位的院子中,留下了极大安全隐患。而敦煌市博物馆则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陈旧的基础设施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和更换,展柜残缺破损,安防报警设施落后,更没有应有的保卫力量。有专家认为,今年8月该馆一级文物青铜镜的被盗与此不无关系。

  甘肃省文物局统计资料显示,该省县市博物馆中,除了平凉市及庆城、灵台、高台、清水、永昌等县博物馆安防设备较完善外,其他博物馆安防设施仅限于报警装置,而且基本上是省文物局投资、五年以前安装的。

  “地方政府在博物馆安防设备上很少投入。”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杨惠福介绍说,有些地方甚至连报警设施的维修费用都拿不出,如平凉市崆峒区博物馆报警器出现故障需要维修,维修费还是单位职工凑的钱。

  除此之外,甘肃省大多数县市博物馆基本没有合格的存放文物的柜架和囊匣。“国家要求博物馆要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统一的安全防范体系,但这在我省的大多数博物馆目前还做不到。现在主要还是依靠人来死看硬守,一旦犯罪分子突破这条防线,后果不堪设想。”杨惠福对甘肃博物馆的安防现状忧心忡忡。

  “除基础设施落后外,目前甘肃文物保护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力量薄弱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据杨惠福介绍,全省“国保”单位中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设立专业管护机构,许多县级博物馆也仅仅挂个牌子,只有几间库房,不具备文物保护的基本条件,更谈不上发挥展示和研究等功能。

  杨惠福以崇信县为例介绍说,该县博物馆,只有3名职工,除馆长外,另外两名职工(一男一女)只能每人轮流值班。而像临洮县、泾川县、静宁县、临夏市博物馆等馆藏文物比较丰富的大馆,也只有五六个工作人员。另一方面,博物馆仅有的这些人在做到馆内24小时不离人、确保馆藏文物绝对安全的同时,还要承担野外文物的调查保护工作,这在人员

1 [2] [3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