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研究报告之一:内涵与现状
2015/10/16 08:48   中国经济时报      关键字:城市,智慧,居民,发展,信息      浏览量: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一是对智慧城市内涵、发展路径等认识不统一。智慧城市的提出,是破解城市发展中的生态、民生等一系列问题的。有人误把城市信息化或数字城市等同于智慧城市的全部,有人以为智慧城市建设就是建设数据中心、宽带网,缺乏对智慧城市目标、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的考虑。人口膨胀、城市扩张、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等,对城市基础设施造成日益增大的压力,智慧城市建设应当破解这些难题,并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放在重要位置。

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声势如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政府数据号召开放,开发模式不断创新。2012年,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启动,住建部已公布3批近300个智慧城市试点名单;500多个城市进行试点,在交通、医疗、政务等领域取得初步成果。然而,智慧城市的概念并不清晰,盲目炒作、顶层设计缺乏、基础不扎实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什么是智慧城市?

2010年,IBM提出“智慧城市”愿景,认为城市由涉及主要功能的不同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等六个核心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不是零散的。而后,智慧城市成为媒体和专家讨论的热点。然而,智慧城市内涵政府文件并没有界定,专家学者也没有形成共识。个人认为,智慧城市应当是这样的一种城市:城市管理更精明,居民生活更便利,公共信息更透明,资源配置更合理,生态环境更宜居,城市文化更包容,人际关系更真诚,从而使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网络安全长效化等落到实处。换言之,智慧城市是过程也是结果,是信息化引领城市化的过程,也是以新理念、新路径和新模式发展而成的城市;是信息化和数字化阶段后迈向智慧化阶段的过程,也是信息化时代以新目标和新远景发展而成的城市。

具体而言,智慧城市应当是:

——管理更精明的城市。关键是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为支撑,通过对交通、安保、环境污染、居民生活等的实时监测,为城市管理者提供运行管理、公共服务等信息支撑,减少盲目决策、秩序混乱、应急无措和管理无方等现象的发生,使城市管理更智能、更精明。

——居民生活更便利的城市。政府将学校、卫生、物流、文化、金融等方面的信息用于惠民服务;居民办理社保、入学、医疗、购物、旅行等手续的信息化,从而得到更便捷的服务,不用到处求人;用智能技术对住宅温度、湿度、防火、防盗等进行全天候监测调控,使家居环境更舒适;从而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人,居民福利水平更高。

——公共信息更透明的城市。在信息化时代,人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摄像镜头中;海量信息充满居民生活,有时真假难辨。因此,在公共场合立些显示屏,让人们看到自己做事不仅“上帝”知道,还有录像;再加上扬善惩恶举措,如对不利于社会正气的信息予以公布而不是顾及“面子”,就会使正气得到弘扬,社会更加诚信。

——资源配置更合理的城市。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高效整合交通通讯、水和能源、环境、公共服务等信息,如发布实时路况,减少交通拥堵,让居民出行更顺畅;建立物联网,加强农产品(000061,股吧)与超市对接,避免价格波动“伤农”最终延缓社会发展;网站不仅能销售居民想要的商品,也能回收废物,使资源更容易得到循环利用。

——生态环境更宜居的城市。智慧城市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种草、草坪维护,使城市地更绿;监测污染物排放,形成排污者自觉减少或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氛围,使天更蓝;通过各类媒体宣传生态环境知识,使公众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的习惯,使城市河道水更清、地更净,使城市发展与人居环境更协调。

——更有活力的城市。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纵深发展的今天,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观光旅游等移动人口不断增加;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城市集聚形成不同的文化,这就需要城市文化更包容;外来人口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的活力,还可以形成相关行业与服务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以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智慧城市需要有智慧的领导、智慧的企业和智慧的居民,只有将所有人的智慧集成起来,让城市居民的智慧充分发挥出来,这样的城市才是智慧城市。

1 [2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