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安全技术防范研究
2013/1/18 10:15   互联网      关键字:监狱,安全技术防范      浏览量:
技术防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司法部提出“科技兴监”战略的实行,越来越受到监狱部门的重视,对确保监狱安全,保持监管秩序稳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监狱的四种分防区的设置并不是绝对的,监狱可根据自己具体所处环境和狱情、犯情而定,必要时可以合并或增加。

    (三)均衡设防

    所谓均衡设防,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整个防范系统在总体布局上不能存在明显的设计缺陷或防范误区,如各分防区的设置是否合理、各子系统的集成是否有效等;二是指监狱内同层防护区的防护水平应保持基本一致,不能存在薄弱环节或防护盲区。

    在监狱安全防范工程领域,安防系统的有效性遵从“水桶效应”原则。就是说,一个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其总体防护水平的高低不由高防护部位决定,往往由系统的最薄弱的环节来决定。比如,一个周界防护系统,如果在周界防护的某个局部存在盲区,它就可能是入侵者入侵的方便之门,其余部分防范得再好,也失去意义;一个监控系统不仅要可靠性高,还要无盲区、无死角、无漏洞,否则就会发生漏报警,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再比如,如果一个防范系统的中央控制室不是设置在安全地区,严加防范,而是放在一般防区,就极易受到攻击或破坏,导致整个防范系统的失控甚至瘫痪。

    (四)提高防护系统的可信性

    可信性是描述系统的可用性及其影响因素(可靠性、维修性和维修保障性等性能)。提高可信性主要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维修性、维修保障性以及组织管理工作水平。系统的可靠性越高,可信性就越高,维修性、维修保障性、组织管理水平等同样亦然。

    可信性对监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是对安防系统最好的概括。提高可信性就是要提高技防系统的内在质量,不能因资金等问题,降低对系统设备、器材的质量要求,否则,安防系统在关键时刻漏报警或误报警,不仅可能导致财产损失,而且可能危及监狱人员生命安全,不能起到预防损失和遏止犯罪的作用。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几个原则是互相联系的,戒备等级决定防护级别,防护级别决定了系统的纵深、均衡、可信性等要求,其中可信性是对设备、器材的要求,均衡性是对各层防护或系统的要求,纵深性则是对整个系统的总体要求,只有以上几个原则统筹考虑,全面规划,才能实现监狱的高防护水平。

    安全防范系统防护的纵深性、均衡性、可信性要求,是安全防范三个基本要素在工程中的具体体现。之所以要求系统具有防范的纵深性、均衡性、可信性,都是为了保证探测、延迟、反应的有效性。只有这样,系统才能防范相应的风险,保障监狱的安全。

    (五)预防、阻挡为主,打击、报警相结合

    监狱安全防范技术要从“打击为主”向“预防、阻挡为主,打击、报警”相结合转变,防控体系由“单兵作战”向“整体联动”转变。

    技术防范系统的智能监控,体现了系统的预防功能,它不仅仅对罪犯实施全天候的监视,而且利用模式识别技术,把原来的目视解释转变为强大的自动图像监控、解释系统,使目标在进入安防范围后,即受到中央控制系统的监视、跟踪和录像,并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当预测会发生违纪、违法事情时,及早报警,提前预防,妥善处置,确保监狱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

    利用高压脉冲电子围栏和高压脉冲电网组合防范监狱周界,就体现了“阻挡为主,打击、报警相结合”的国际先进周界安防理念。围栏带有非致命的高压脉冲,它具有威慑(降低作案欲望)、阻挡(制造入侵障碍)、报警(声、光报警并可与其他安防系统联动)三重功能,克服了交流高压电网致命的缺点。传统的红外对射、泄漏电缆或微波探测器等系统,只具有报警功能,而没有阻挡功能,入侵者往往能毫无阻挡地跨越警戒线,在系统报警之前,就可能已进入(逃出)防范区域,这会使得事件处理变得复杂化。

[1] [23 [4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