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上海将着力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高地
2018/1/29 08:43   中国证券网      关键字:人工智能,发展,智能,产业,应用      浏览量:
上海将充分发挥自身在人工智能发展上产业门类齐全、大数据资源丰富,智慧应用广泛、高端人才集聚的优势,全力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在日前上海召开的“2018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推进会”上,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王卫明表示,到2020年中国力争在重点产品、基础能力、融合应用和体系化支撑等四大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形成国际竞争优势,而且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进一步深化,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上海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也在会上表示,上海将围绕智慧城市建设与超大型城市有序治理需求,加快人工智能在经济发展、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重点领域的深度应用,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公共服务能力和市民获得感,到2030年上海地区人工智能总体发展水平要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国家鼎力推进人工智能系列政策连贯出台

王卫明首先在推进会上详细解读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他指出,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对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重大意义,我国今后要重点从产品、基础、应用和支撑四个领域发力,突破发展瓶颈,提升产业供给能力和发展水平。他认为,从国家顶层设计方面一系列举措来看,我国已越来越重视将人工智能作为一项基础技术,使之应用于制造业等各行各业,助力传统行业实现跨越式升级,进而提升行业效率。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大发展热点,主要发达国家都在为此大力抢占研发与应用,以及产品商业化的制高点,中国政府也在不遗余力地加以推进。本月18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宣布成立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与专家咨询组,负责全面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我国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同时还发布了《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旨在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

多年来,我国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推出了一系列连贯有序的政策措施。早在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列出了七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其中就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所言及的“智能终端”和“智能化改造”等,可以说是面向人工智能议题的端倪。

近三年多来,人工智能一说更是有了醒目的顶层设计系列政策。

人工智能首先体现在智能制造领域。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首次提及智能制造,提出“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当年7月,国务院所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依托互联网平台,“促进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智能终端、智能汽车、机器人等领域的推广应用;要进一步推进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决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2016年1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将智能制造和机器人列为“科技创新2030项目”重大工程之一。当年3月,在国务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人工智能概念进入“十三五”重大工程。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央网信办联手发布《“互联网+”人 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18年国内要形成千亿元级的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规模。9月,国家发改委在《关于请组织申报“互联网 +”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的通知》中,提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问题,要求“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将人工智能技术纳入专项建设内容”。

进入2017年,人工智能概念更是被列入了国家战略规划。

当年3月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30年使中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 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10月,人工智能被列入十九大报告。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是对此前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具体补充,详细规划了人工智能在未来三年的重点发展方向和目标。

上海致力于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上海市政府已于去年10月26日发布了《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强调,要发挥上海数据资源丰富、应用领域广泛、产业门类齐全的优势,立足国际视野、加强系统布局,全面实施“智能上海(AI@SH)”行动,形成应用驱动、科技引领、产业协同、生态培育、人才集聚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体系,推动人工智能成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引擎,为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注入新动能。

对此,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兼上海市国防科工办主任吴磊在此次与会发言中指出,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把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优先布局方向。上海将充分发挥自身在人工智能发展上产业门类齐全、大数据资源丰富,智慧应用广泛、高端人才集聚的优势,全力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上海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张英在会上逐一介绍了上海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的战略布局与具体举措。她指出,上海在这方面思路主要是全面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形成以应用驱动、科技引领、产业协同、生态培育和人才集聚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体系。

据了解,上海市所制定的今后三年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显示,到2020年,人工智能对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精细化治理的引领带动效能将有显著提升,进而基本建成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为此,上海提出了四个基本发展目标。一是基本形成与超大型城市运行相适应的人工智能深度应用(Application)格局,具体是打造6个左右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区,形成60个左右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建设100个以上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二是基本形成达到国际主流水平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Innovation)能力,使得前沿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能力显著提升,在部分关键领域达到全球先进水平,建设10个左右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三是基本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重点产业(SuperiorIndustry)集群,具体是建成5个左右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聚区,培育10家左右人工智能创新标杆企业,人工智能重点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四是基本形成创新活跃、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融合生态(HarmoniousEcosystem),即基本形成人工智能人才高地,数据资源汇集流通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智能设施能级显著提升。

上海还将加强人工智能科研前瞻布局,通过推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加强前沿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功能型平台建设,抢占关键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制高点。张英对此解读了上海市将采取的三大举措:一是强化前沿基础研究,以此推动脑智能理论取得突破,加强人机混合增强智能研究,建立新型智能算法库;二是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即集中攻克智能感知技术,优化知识深度学习等核心算法。强化计算处理技术研发,加强智能执行技术联合攻关;三是推进功能型平台建设,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重点建设若干重大创新平台,筹建上海类脑芯片和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加快部署智能制造、智能汽车、智能医疗和机器人等若干应用创新平台。

据张英介绍,在推动人工智能六大产业集聚发展方面上海将更加有所作为,并设立了六个方面的规模指标。

其一是跨界发展智能驾驶产业,到2020年其产业规模达300亿元。具体是大力推进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跨界交叉创新,加强智能驾驶系统研发,推动智能驾驶工具产业化;重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培育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自主突破轨道交通无人驾驶系统。

其二是融合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到2020年其产业规模达200亿元。具体是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重点支持人机共融特性的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大力推进教育娱乐、医疗康复、养老陪护、安防救援等特定应用场景的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推进工业机器人智能化升级;全面提升工业机器人传感、控制、协作和决策性能。

其三是集成发展智能硬件产业,到2020年其产业规模达200亿元。具体是加快智能硬件技术集成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发展智能感知、识别和交互的智能硬件产品;丰富智能终端产品供给,加快实现智能家居产品产业化,积极开发智能安防产品,大力发展智能医疗模块,加快推进智能无人系统研发及产业化,推进智能传感控制设备研发及应用。

其四是协同发展人工智能软件产业,到2020年其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具体是大力支持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软件创新升级,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软件解决方案,促进软硬协同发展;加快建设软件计算平台,突破发展智能操作系统,提升发展通用软件系统。

其五是引领发展人工智能芯片产业,到2020年其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具体是发挥核心芯片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重点发展面向云端服务和行业终端应用的人工智能芯片;推进高端通用处理器芯片自主开发,诸如(CPU)、图像处理器(GPU)、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等系列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应用芯片,支持核心IP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其六是突破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到2020年,应用于工业和消费电子的高端智能传感器实现产业化突破,填补国内空白。具体是突破智能传感器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发展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集成化的智能传感器,重点发展新型智能工业传感器,积极发展高端智能消费电子传感器,加强传感器材料、制造工艺和终端应用的产业链协同。

据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张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等学者在此次推进会上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与此同时,来自北京市经信委、山东省经信委和江苏省经信委的相关负责人,先后介绍了各自地区开展人工智能研发与产业化的经验。

为期一天的推进会还就人工智能技术进步话题展开了主题性交流分享,由此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相关决策部门、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以及人工智能重点企业代表约500人参会。据了解,来自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以及科大讯飞、上汽集团、商汤集团、北京地平线、航天科工集团和百度等境内人工智能重点企业代表及业内专家,集聚一堂,充分交流了各自在智能芯片、算法等人工智能核心环节,以及医疗、制造和供应链等领域所取得的显著进展。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