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德国:自上而下的智慧城市转型之路
2017/2/20 10:26   网络整理      关键字:城市,智慧,德国,波特洛普,转型      浏览量:
对各国建设智慧城市的差异,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表示,各国都会基于自身优势和需求,有侧重地制定自己的智慧城市战略。“智慧城市发展并没有一条惟一路径,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在德国西北部的鲁尔区,坐落着这个国家“最后的煤城”——波特洛普(Bottrop)。这个小城有12万人口,其中约5000人在煤矿工作。上百年来,波特洛普因煤而兴,也因煤炭和钢铁行业的衰落而走向凋零。

2007年,德国政府决定减少煤炭补贴,2018年关闭境内所有煤矿。对波特洛普来说这并不是好消息,但57岁的市长贝恩德·蒂施勒(Bernd Tischler)不愿放弃,他为波特洛普苦寻出路,最终想到了热门概念——智慧城市。

如今,波特洛普已成为鲁尔区的样板城市。在私营企业和北威州政府的大力资助下,市内1500多座房屋实施了不同程度的节能改造;许多环保科技企业入驻,在城内开展试验项目;一所新的理工科大学在2009年成立,为当地年轻人提供矿工之外的职业选择。

“我们的计划是,到2020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比2010年减少一半,这在世界上都没有什么先例。”蒂施勒向财新记者表示,“我们尝试为德国和世界开辟出一个城市改造的新模式。”

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认为在万物互联的背景下,人们可以对各类传感器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使社会更高效地运行。其中“智慧城市”概念迅速流行,成为IT界热门词汇。在美国,奥巴马政府于2015年宣布,将投入超过1.6亿美元用于智慧城市的研发和建设;在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也大规模铺开,2015年参与城市达到了386个。

\

中美两国的智慧城市主要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让城市管理者作出更合理的决策,并为市民提供更便利的公共服务。但在德国,无论是在波特洛普这样的小城,还是在大都市柏林,项目更多聚焦能源领域。

“想象一个场景,一位市长坐在他的办公室里,周围全是各种不同的屏幕和显示器,他可以从中了解整个城市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所有事情,就像007系列电影里的控制中心那样。这种模式在欧洲城市并不受欢迎。”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智慧城市专家亨宁·埃勒曼(Henning Ellermann)说到。

埃勒曼解释称,德国人关心的是,智慧城市怎么帮助他们实现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能源转型是德国政府在2007年提出的目标,计划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80%,将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提升至60%。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德国更是决定,要在2022年关闭境内所有核电站。

“可持续性发展是德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主题”埃勒曼总结道。6月12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展开任内第九次访华行程。中德联合声明表示,双方愿继续加强能源政策制定和立法、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合作。那么,德国智慧城市建设到底如何做到自下而上?哪些方面值得中国借鉴?

小城市要大转身

2010年春天,一场激烈的评比打破了鲁尔区的平静。由大约70家公司组成的联盟组织“鲁尔倡议”想在当地寻找一座模范城市,由企业、州政府和市民出资,使其建成“创新城市”,率先实现能源转型。

在德国,鲁尔区就像是中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这里煤储量丰富,重工业发达,一度是“德国工业的心脏”。上世纪6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煤炭和钢铁行业逐渐走向衰落,鲁尔区一方面开始治理被污染的环境,一方面向第三产业转型。

转型不易。根据德国政府统计,直到2016年4月,鲁尔区所在的北威州失业率比全国平均水平4.2%仍大约高出1倍,达到7.9%。在金融危机后的2010年,这个情况更加糟糕。

“建设创新城市最主要是给市民一个信心。到2018年,我们原来赖以生存的矿区就要关闭了,我们希望能让市民们看到新的发展前景。”蒂施勒说。

为了争取到“创新城市”项目,2万多名波特洛普市民参与签名联署。强大的民意支持令其在15个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六年后,连任一届的蒂施勒回忆起那一幕仍十分自豪。他表示,波特洛普最擅长的事情之一就是懂得如何利用好资源。蒂施勒称,他们在各个领域展开尝试,比如政府计划用十年时间治理被污染的河流,将以前的工业设施改建为餐馆等商业建筑; 当地污水处理厂将通过建设风力、沼气和水力发电,预计在2017年达到能源自给自足。



1 [2] [3] [4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