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动态 > 正文
反思:生物识别保护真的安全吗?
2013/5/2 09:13   中关村在线      关键字:生物识别,指纹识别      浏览量:
这两年,生物识别已经开始成为不少场合应用的重磅安防设备。说起生物识别的优势,恐怕不少的朋友会说便捷并且安全。的确,相对于传统的识别模式,恐怕难以复制是生物识别最大的优势,借助身体特征进行身份判断,除了省去了我们需要准备特定的识别设备以外,恐怕最大的收获在于它的不可复制性。

  这两年,生物识别已经开始成为不少场合应用的重磅安防设备。说起生物识别的优势,恐怕不少的朋友会说便捷并且安全。的确,相对于传统的识别模式,恐怕难以复制是生物识别最大的优势,借助身体特征进行身份判断,除了省去了我们需要准备特定的识别设备以外,恐怕最大的收获在于它的不可复制性。于是,安全性也就成为生物识别在不少人眼中最大的功绩。

  不过,生物识别真的就有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安全么?恐怕如今的高科技还真未必能够让我们彻底的放下心来。

  生物识别是否安全?

  如今,受助于生物识别在客观上相对难以复制的特点。生物识别已经开始渐渐被我们更多的委以重任。从最初的指纹识别,甚至到如今的指纹识别门锁,生物识别正在迎来一个广泛的发展时代。

  不过,就在这广泛的同时,不知大家是否想过,在我们一次次使用生物识别(尤其是指纹识别)进行验证的时候,其实也是我们将自己的个人信息一次次撒向社会的时刻。比如,如果我们的家庭或者生活周边具有指纹识别的开关装置的话,那么每当我们进行一次验证时,其实也就将指纹信息在无意识中留在了识别的区域中,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完整而且规整的指纹信息。而如果这个识别装置如果在采集区域没有什么特殊处理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这里可以轻易的采集到通过者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指纹信息的信息安全恐怕与摆在明面上几乎是无异的。

  或许有的朋友会说,指纹识别确实是容易因为接触而留下自己的指纹信息,那么其它的一些扫描行的设备接触就少多了,这样的设备应该就保险些了吧?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一点儿貌似还真不能这么绝对。

  如今,数码相机的性能已经是愈发的提高,如果有人需要在不经意间采集个人的身体特征,比如面相或者虹膜的话,借助数码相机或者是偷拍设备进行暗中的数据提取也并非是什么难事。而对于如今的人脸或者虹膜扫描设备来说,由于当前市场上的大多数设备在技术上依然相对初级,对于类似的识别性能或者属性还都非常单一和薄弱。因此,对于刻意窃取个人信息的不法之徒来说,其防患的作用甚至要比指纹识别的设备还弱。

  所以说,虽然一些扫描设备并非一定要接触人体的部位,但是对于信息的流失风险未必就一定小于此前提到的指纹识别。

  个人信息安全如何保护?

  既然保证安全的设备也未必保险,那么我们个人的信息安全就需要我们自己的多多留意了。

  首先,对于经常使用指纹设备的用户,其实只要在我们通过验证之后,随便用一根不用于识别的手指随意涂抹一下信息采集区域,我们的指纹信息就会被我们顺利的毁掉了。而对于指纹识别设备的生产厂家来说,最好也尽可能的在识别区域增加一些简单的覆盖或者保护措施,以使我们的指纹信息不至于轻易流失。

  而对于一些扫描型的识别设备,除了需要设备厂商尽可能的完善自己的识别工艺外,用户在使用中,也要时常检查我们的设备周边。除了维护设备的质量和性能以外,也要及时发现设备使用中的一些隐患。

  这两年,生物识别设备的应用可以说是对我们安全保护手段的一个飞跃性的提升。不过,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着我们身边生物识别设备的日益普及,这类保险的设备也将注定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包括近几年逐渐冒出的假指纹工具,其实就是对我们一个很好的提醒:它在帮助我们完成"全勤"的同时也暗示我们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是最保险的。因此,无论到了什么时候,无论我们享受了多么先进的设备,而我们内心的防患意识却是时刻都不可缺失的。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