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江苏常熟市打造“智慧交警”
2015/3/16 11:17   苏州日报      关键字:常熟市,“智慧交警”      浏览量:
目前,常熟城区监控总数已达到1090个,平均每平方公里15个监控点,实现城区道路监控设备无盲区、全覆盖。环市卡口安装高清摄像系统,出入城区的道口安装电子卡口系统,包括车牌识别系统和抓拍系统;在全市城乡道路上安装闯红灯电子警察,电子测速设备,交通电视监视,形成了环市、环城、环镇和主干道四道监控防线。

  近年来,常熟交警大队以警务现代化的强大技术为后盾,以信息化的城市交通管理与控制、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移动警务等核心系统为载体,打造“智慧交警”,实现了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和服务民生人本化的深层次转变。

  完善智能交管软硬件

  目前,常熟城区监控总数已达到1090个,平均每平方公里15个监控点,实现城区道路监控设备无盲区、全覆盖。环市卡口安装高清摄像系统,出入城区的道口安装电子卡口系统,包括车牌识别系统和抓拍系统;在全市城乡道路上安装闯红灯电子警察,电子测速设备,交通电视监视,形成了环市、环城、环镇和主干道四道监控防线。

  多功能交通指挥管理系统建设卓有成效。PGIS平台实现了交警责任区、易堵点、事故多发点、交通流量关注点等项目的标注,形成图形化、数字化、逻辑化的交通管理研判机制。智能化交通态势分析,强化交通预警、统计分析、可视化调度等功能,正在进一步完善。

  多层次交通服务系统建设大步推进。针对群众生活习惯,提供多渠道的交通服务,让群众轻松参与交通生活,建成了包括户外情报板、新闻媒介、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在内的交通诱导“十大阵地”以及停车诱导、电视互动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等服务系统,市民可自主选择相关服务,查阅交通法律法规,查看实时交通运行情况,进行驾驶证考试咨询,参加模拟考试,查询交通违章等,从而更便捷地获得交通资讯,更合理地选择出行方式和出行路线。

  提升管理服务智能水平

  目前常熟市共有信号灯路口约600个,90%以上由交通指挥中心联网控制,每个路口均根据实际流量制定了多时段方案,并建成26条城区“绿波示范路段”,使路口停车次数、延误时间降至最低,主干道平均车速较以往提高8公里/小时以上,城区道路通行效率提高约15%。在节假日则大胆实行“红波控制”,控制进入中心区域的流量,减轻中心区域压力。

  实时交通诱导服务,提升了群众出行便捷度。建设先进的交通诱导服务系统,提高交通流量监测、路面监控数据等海量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交通诱导方案的实用性,增加交通诱导信息发布渠道,增加主干道交通诱导情报板,提高电台、微博等媒介的路口播报频率,完善停车诱导系统,研究开发互联网、手机等渠道的服务终端,扩大交通诱导服务受益人群。

  完善交通服务系统功能,提升了群众办事效率。例如,研发“微信平台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客户端,方便群众自行取证、录入信息和撤离现场,实现轻微事故受理、定损、理赔“一战式”服务;不断丰富“自助化车管所”、“网上车管所”和“掌上车管所”功能,增加信息网上流转,简化办事环节,丰富“微信平台”车管信息查询、业务预约等功能;创造条件下放进口车上牌、车辆档案业务、驾驶证补换证、体检等业务,逐步实现重要业务下放本市、常规业务下放乡镇中队,方便群众就近办理,减少群众奔波;打造移动执法车为“移动服务站”,增加车辆检验、牌证办理等功能,解决偏远地区群众的需要。

  建立高效智慧勤务模式

  “交通指挥中心——勤务指挥室”为一体的信号控制、指挥决策、指令发布体系,提高了整体联动效率。在早晚高峰时段,或实施交通管制、分流等应急任务时,通过路面警力的整体联动有效提高反应速度,同时将路况信息通过交通诱导平台发布。勤务指挥室作为交通指挥中心的有效补充,形成二级交通指挥平台。在实施交通指挥时,由交通指挥中心“管片”、勤务指挥室“管点”,将管理视线覆盖全部路段、路口,消除盲点。逐步试行勤务指挥室共享信号控制权限,赋予勤务指挥室更大的指挥权限,进一步提高基层一线的自我调整、自我优化能力。

  责任区交警负责每天把收集的辖区交通情况上报中队勤务指挥室,勤务指挥室筛选整理形成交通预警信息上报交通指挥中心,交通指挥中心分类研判,将预警信息分级管理,并形成“关注类”、“干预类”、“管制类”三种不同强度的工作指令,通过信息流转系统下发,由各中队勤务指挥室签收并反馈落实情况,通过有效的预警掌握工作主动权。

  该大队还根据警务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以勤务指挥室为“枢纽”,重新设计交通管理模式,从整体上确立新的警务作业流程,形成各环节闭合的责任链条。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