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警运营服务握手互联网,全新商业模式呼之欲出
2017/8/31 10:54   中国安防      关键字:报警运营,服务,互联网,商业模式      浏览量:
报警运营市场目前所受到的冲击,在新技术应用的被动性上看,或许是个必然。几年前IP已经成为各行业主流通讯方式的时候,报警运营服务业还因PSTN应用时间久而拒绝转变,近几年也仅是因为视频的融合成为必然才开始改造。但视频系统往往是独立的,原有的安防系统依然是基于PSTN的,已经在运营商系统运行了40年的报警系统方案是最优选择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报警运营行业在前几年本成为行业内一个热点,发展前景极为看好,一些行业龙头也纷纷布局,不仅提供产品方案支持,更出现资本介入收购一些运营商。但几年过去了,这个行业对移动互联网的反应滞后和碎片化的家庭DIY产品的影响,发展滞后于预期,除了商业用户自购产品不购买报警运营服务外,电商的冲击导致实体店关店潮更是在年初有企业抛出运营市场增长-20%的惊人观点。

  在此背景之下,对报警服务行业做一个重新的审视更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将从市场、技术和产业链三个方面对报警服务行业进行分析。

  一、报警运营的市场已经达到饱和?

  近年来报警运营市场所反馈出来的增长停滞或负增长的原因,大致总结下来主要有两方面:潜在客户选购DIY产品和现有客户退网。那么这两方面是否真的会导致运营市场持续萎缩呢?

  潜在客户选购DIY产品所体现出的是市场定位的不同和行业发展的阶段化特点。

  DIY产品与购买报警运营服务主要差异有两点:产品等级和是否提供出警服务。DIY产品的参数属于消费级水平,而规范的报警运营服务所提供的是工业级产品,后者产品在精确度、抗干扰及紧急状态下的备用策略等方面明显优于DIY产品。这些特点在日常状态下体现不出差异,但在真正出现问题时高下立见。而出警服务其实才是真正购买的安全保障,假设一个商店夜间遇到盗窃,店主在家即使收到信息,否能即时处理解决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出警服务恰好就是从报警信息到人为干预的关键环节。

  在行业发展阶段来看,我们需要更多参考发达国家的报警服务普及率数据。美欧发达国家及日本报警服务的普及率极高,平均超过80%,从而催生了G4S、西科姆、ADT等巨头的崛起,而中国的普及率仅在近3000万商铺中占到7-8%,这一比例证明随着社会发展,报警行业仅在商业应用市场的空间就极大,当然启动这一巨大的市场并不能仅因循当年欧美发达国家的业务内容和模式,需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创新。

  谈到市场规模容量就不可避免要触及现有客户退网的问题,而现有客户退网的原因除了上述DIY产品影响外,更重要的是电商对传统零售业(甚至服务业)的冲击。

  因为现在我国报警服务业的主要目标客户在商业领域,所以这一冲击必然会有影响,但随着电商对传统渠道的洗牌进入后半程,我们也看到了诸如名创优品等反电商模式的出现。线下渠道利用自身优势在性价比、服务、体验等方面发起了反击,这一博弈过程终将达成一个平衡,但目前我们所处的阶段可能处在对实体商业最不利的阶段,所以对实体商业未来的发展来说,应该远比近两年感受到的乐观。

  我们同时应该看到,电商在给报警服务业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了报警服务业拓宽视野的一个机会,一方面业务范围从原有的商业拓展到了学校、医院、住宅及国家基础建设的安全服务维护;另一方面,利用数据运营的优势经验,运营商可以触及行业及服务的深度运营,参与度更高也更扎实。其实报警运营本就是物联网运营的最早实践领域,随着宽带技术的深入渗透,对行业市场、客户需求智能和IP化的组网来实现大区域、大规模、分布、全流程、实时高效、灵活可定制的安防运管,势必赢得新一轮的行业机会。

  二、互联网技术对行业的冲击

  安防过去十年发展迅猛,截至2015年底已经产生4860亿的行业总产值,创造了160余万的就业,行业覆盖方面表现不错,但可惜仅仅是市场规模的简单扩充,没有生态化的发展(有接入但无内容),少有增值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产品方案方面,依然是基于传统的如单向通讯等技术方案,无网络拓扑、无寻址能力。运营方面,除少有的如金融等行业外,其他如地产等行业,后期实现运营的寥寥无几,运营方式也没有借助如移动互联网、大数据/AI等手段实现运营升级。

  报警运营市场目前所受到的冲击,在新技术应用的被动性上看,或许是个必然。几年前IP已经成为各行业主流通讯方式的时候,报警运营服务业还因PSTN应用时间久而拒绝转变,近几年也仅是因为视频的融合成为必然才开始改造。但视频系统往往是独立的,原有的安防系统依然是基于PSTN的,已经在运营商系统运行了40年的报警系统方案是最优选择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和传统的报警运营商系统比,整合了移动互联网的系统明显在系统组网、系统安全、系统性能、系统运营成本上具有极大的优势。

  结合互联网的系统不再有基于物理接口的防区的限制,基于带宽的选择,可以快速实现多防区的部署,甚至是虚拟防区的概念,即防区可以跨城区,跨城市。

  传统的PSTN局限而不能实现高等级的认证和事件验证,但基于移动互联IP网络的系统,可以有效地避免甚至消除身份/事件伪造等问题。

  基于PSTN的系统事件上报是有限的,当管辖范围增大时,就会出现事件上报冲突问题(如拨入占线堵塞等),但基于IP网络的系统,可以实现大密度/容量的事件响应,加入队列管理,各事件被统一队列管理,事件永不会丢失,合理的队列系统甚至可以区分不同事件的优先级,实现重点防区的优先响应,这在PSTN系统上是无法灵活实现的。

  在有了IP的灵活组网能力和实时大容量的响应性能的基础上,系统网络可以变得更大,管理更集中(分布子系统与统一集中系统并存),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如果再如精华隆INNOPRO一样提供基于云计算架构的平台系统,运营商甚至可以外租子系统,实现如“连锁经营”一样的商业模式。

  三、供应链对运营的影响

  报警运营商的主要固定投入来自于平台的建立及硬件设备的购入,这种合作模式在商业上合理,但在客观上却影响了市场的开拓并提升了经营风险。

  为什么这么说呢?平台的早期建设费用对运营商来说是一个比较重的成本,如果运营数量达不到一个较大的数字,可能前几年平台的建设成本都无法完成分摊;而硬件设备的采购成本,极大地影响了运营商的服务费定价,定价高则推广难,而定价低退网风险成本又过高,这个价与量的矛盾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运营业务的发展。

  试想,如果一个店铺的年运营服务费低于其自购DIY产品,接受运营服务的比例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变化?

  在国外,RISCO推广过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即采取设备租赁的方式向运营商收费。比如一个点的设备采购费用为1000元,而运营商可以选择不购买而是租赁的方式运营,每年交350元的设备租赁费用,这样更有利于运营商降低运营风险和成本。如果客户退网,第二年可以选择不再租赁,退回设备即可,运营商也不必担心因技术升级带来的设备损失,因为第二年可以租新的设备替换旧的设备。

  在中国,精华隆INNOPRO也在尝试同样的业务模式,甚至更进一步,因为精华隆不仅提供安防硬件设备的租赁方案,甚至提供了网络运营平台的租赁方式,将每年每户在平台上的费用降低至2元以内,甚至几分钱(根据平台支持点数多少决定)。如此模式下,假如以前一个单户设备1000元(具备所有权,3-5年折旧)平台费用另计,而现在每户每年投入在平台到硬件的设备为352元,显然后一种成本构成更有利于运营商选择更具竞争力的服务方案提供给目标客户,从而寻求更大的市场机会。

  报警运营在经历了摸索期,确定的业务模式拓展期、平台期后,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在技术、市场、模式上做全方位的探索,也需要供应商、运营商根据市场的变化通力合作,拓展出更宽的路。

  变化是必然的,业者唯有保持警醒,积极面对,才能觅得真正的商机与未来。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