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广州建设总体规划》共7章24节,提出了“13535”的总体架构,涵盖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方方面面。
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数字广州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广州首次从顶层设计维度,高标准、多角度、全方位描绘“数字广州”发展蓝图。
《规划》共7章24节,提出了“13535”的总体架构,涵盖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方方面面。《规划》提出,到2030年,力争建成数字中国标杆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全国领先,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成效显著,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展望2035年,力争成为全球数字科技及产业创新高地,数字活力全面激发,数字基础设施达到世界先进水准,走出一条超大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新路径,人民群众享有更加美好的数字生活,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高标准谋划 科学设计数字广州“13535”总体架构
总体来看,《规划》系统谋划了数字广州“13535”总体架构,即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一条主线”,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城市数智中枢、数字安全屏障“三大基础”,推动“五位一体”全域数字化转型,激活适数化制度改革、数字技术创新、数字领域开放合作“三大动能”,加强组织、资金、人才、资源、宣传等“五大保障”,为广州开展超大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行动指南。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广州先行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已在全国创下多个“第一”:全国首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运商分离”模式,率先开展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试点,先行试点数据经纪人制度……未来如何进一步构建数据要素赋能体系?《规划》提出,广州将从构建数据优质供给资源池、创建数据可信流通大市场、激发数据开发利用新活力三方面构建数据要素赋能体系。
在扩大数据供给规模方面,《规划》明确,将常态化开展公共数据资源调查,全量编制数据资源目录。依托城市大数据平台,形成公共数据“一本账”,引导社会数据按需汇聚。建立个人数据确权授权机制,推动数据处理者按照个人授权范围依法依规采集、持有、托管和使用数据。
《规划》还提出,要加快数据资产化进程。探索数据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完善数据资产评估机制,推进数据资产质量和价值评估。深入开展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理论研究与方法设计,推动数据要素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引导金融机构探索开展数据资产保险、数据信托等数据资产化创新应用。
在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方面,以需求为导向,加强城市场景开放,推动企业数据与公共数据融合应用,引导大中小企业开展数据合作,打造一批数据要素典型应用场景。
二、高起点布局 全方位增强数字广州建设基础支撑
《规划》提出,将全方位增强数字广州建设基础支撑。构建“空天地海”全连接体系,高水平建设5G-A网络,前瞻布局6G网络,逐步推动移动通信基础设施从千兆向万兆演进升级。在发展算力方面,统筹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构建智能算力为主,通用算力、超级算力多元协同的算力资源体系,提升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等普适普惠服务能力。
同时,《规划》提出,要打造城市数智赋能总枢纽。深化“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建设,推动城市态势全面感知、趋势智能研判、协同高效处置、调度敏捷响应、平急快速切换。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维全过程各环节数据融通,加强城市生命体征监测,打造“城市仪表盘”。构建以数据、算法为基础的智能分析研判中枢,全面提升辅助决策能力,打造“城市驾驶舱”。
《规划》还提出要筑牢国家数字安全南大门。深化广州数字安全运营中心建设,加快形成全域性城市数字安全防护体系,并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高效率实施 推动“五位一体”数字化转型
《规划》提出,将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数字化转型。
——推进数字经济建设: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制造业,在汽车、电子、能源、医药等领域打造一批人工智能赋能场景。推出制造、医疗等若干垂直行业大模型。支持企业发展平台化设计、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等制造模式,加快“灯塔工厂”“5G全连接工厂”“数字孪生工厂”建设。
——推进数字政务建设:推动政府服务管理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构建集约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政府运行新形态。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不断提升“穗系列”政务服务矩阵能级。围绕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高频事项,以数字技术重塑管理和流程,提高“一件事”“政策兑现”“免申即享”“跨域办”“云上办”等特色服务深度与广度。推动广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数智化转型,深化未诉先办、主动治理、辅助决策等工作机制。
——推进数字文化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数字文化馆等设施建设,促进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数字文化场景,支持旅游景区结合广彩、广绣、粤剧、舞狮等岭南文化元素,运用AI大模型、元宇宙等新技术打造广府文化新体验。
——推进数字社会建设:加强高标准数字公共服务供给。加快医疗数据互通共享,大力发展远程医疗、远程教学、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和虚拟临床试验,鼓励依托特色专科建立粤港澳远程医疗协作网。
——推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以“数”“绿”双化协同为重点,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塑造绿色智慧生活风尚,支撑绿美广州建设,打造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双化协同绿美城市示范高地。
三、高效能驱动 全面激活数字广州创新发展动能
《规划》提出,要全面激活数字广州创新发展动能。一是打造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策源地。聚焦数字技术基础前沿领域,深入推进原创性引领性数字技术攻关,持续加大集成电路、新一代半导体、高端软件、基础算法、核心算法等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创新力度。二是建设适数化制度改革先行试验田。建立健全数字广州场景建设“揭榜挂帅”工作机制,深化数据要素市场与数字应用生态领域政企合作、联合开发。健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与授权运营机制,引导社会主体长期投资数字广州市场。探索组建多层次、梯队化数字广州运营联盟生态。三是构建互利共赢的协同开放新格局。加强数字广州建设与“百千万工程”衔接协同,引导优质数字资源下沉。同时,推进湾区数字化协同发展。依托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载体,推动穗港澳三地数字技术联合创新和产业化。推动穗港澳居民统一身份认证、电子签名互认,设立政务服务“跨境通办”专窗。
到2030年——力争建成数字中国标杆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全国领先,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成效显著,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到2035年——力争成为全球数字科技及产业创新高地,数字活力全面激发,数字基础设施达到世界先进水准,走出一条超大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新路径,人民群众享有更加美好的数字生活,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数字广州“13535”总体架构
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一条主线”
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城市数智中枢、数字安全屏障“三大基础”
推动“五位一体”全域数字化转型
激活适数化制度改革、数字技术创新、数字领域开放合作“三大动能”
加强组织、资金、人才、资源、宣传等“五大保障”
(二)推动“五位一体”数字化转型
推进数字经济建设: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制造业,在汽车、电子、能源、医药等领域打造一批人工智能赋能场景。
推进数字政务建设:推动政府服务管理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构建集约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政府运行新形态。
推进数字文化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数字文化馆等设施建设,促进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
推进数字社会建设:加强高标准数字公共服务供给。
推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以“数”“绿”双化协同为重点,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塑造绿色智慧生活风尚,支撑绿美广州建设,打造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双化协同绿美城市示范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