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神鸟展翅”,惊人的不仅仅是庞大的体型和超美的外观。“一张人脸走遍机场”“一颗芯片行李跟踪”“一个大脑智慧运营”……这个深度融合了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及存储、个人智能终端等多种先进技术的巨型建筑,给旅客带来更贴心周到的人性化服务、更智能化的出行体验。
6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神鸟展翅”,惊人的不仅仅是庞大的体型和超美的外观。“一张人脸走遍机场”“一颗芯片行李跟踪”“一个大脑智慧运营”……这个深度融合了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及存储、个人
智能终端等多种先进技术的巨型建筑,给旅客带来更贴心周到的人性化服务、更智能化的出行体验。
智能
能见度、决断高度等极苛刻条件下,仍能辅助飞机安全降落
许多人还记得去年9月23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西一跑道完工·助航灯亮灯仪式。长4000米、宽75米的跑道两侧,一字排开的6335套助航灯同时点亮。
这条飞行跑道是一条全球等级最高的4F级跑道,可起降全球最大机型——空客A380,并且在全国首次采用智能跑道系统技术。
四川华西安装公司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飞行区助航灯光及供电工程1标段工程项目经理唐化康解释,西一跑道下的土基和道面预埋了不少传感器,可对跑道的性状进行实时采集、统一管理和分析预警。两侧的智能灯控犹如交通红绿灯,飞行员可根据地面灯光来判断是否滑行。相比传统机场靠塔台指挥,新跑道大大提高了飞行性能。
距跑道不远处的2个空管塔台是指挥整个飞行区域高效运转的“智慧大脑”。
西南空管局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周志明介绍,空管塔台内设置有三类仪表着陆盲降系统,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在用等级最高的仪表着陆系统,可引导飞机最低抵达跑道上空15米、距跑道头200米。这意味着在能见度、决断高度等极为苛刻的条件下,天府国际机场导航系统仍能辅助飞机安全降落。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还藏着看不见的、强大的“第三只眼”——雷达系统:通过建风廓线雷达,加强对风切变的检测和预警;通过建气象雷达,提高空间分辨率和空间定位精度,大大提高对雷雨恶劣天气的预警能力……以“智慧”为建设主题之一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其空管系统同样国际一流。
便民
无需出示身份证、二维码,通过人脸识别可完成出行全流程
走进机场大厅,数台人脸识别自助值机笔直排开。“在进行一次性人脸注册后,就能够实现机场的全流程刷脸出行。”机场工作人员介绍,旅客无需出示身份证、二维码,只需通过人脸识别就可以完成购票、值机、托运、安检、登机等出行全流程,大大缩短了排队等候时间。
行李托运同样智能。长达33公里的行李输送设备可将每件托运行李传送速度最高提高至7米/秒。办理托运后的行李条中还藏有一个无线射频识别芯片,可以实现全程自动识别行李,旅客也能实时了解行李运输状态。
“这套全球规模最大、最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行李处理系统,能让旅客在机场酒店、GTC(综合交通换乘中心)换乘大厅办理值机和托运手续,卸下行囊轻松过检候机。”民航成都物流技术有限公司天府机场项目经理杨斌说。
智能元素还体现在方方面面:机场里有四处转悠的移动机器人解答乘客问题;每个卫生间墙侧面设置的电子显示屏会实时显示蹲位使用和维修情况,让你快速找到位置,省去排队时间。
快捷
9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安检后最多步行650米可登机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设计总负责人、中建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邱小勇表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站楼采用国内首创的“单元式,手拉手”模式,与同等规模的机场航站楼相比,旅客步行距离最短。经测算,旅客通过安检后最多步行5分钟、650米就可登机。
步行少、耗时短,还体现在整个出入境、中转和换乘环节。
6月5日,机场正式投运前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综合演练现场,1.8万余人次模拟旅客仿照正式投运后的登机流程,完成了值机、行李托运、安检、边防检查、登机、提取行李、中转等全套流程演练。
演练中,几名需要中转的模拟旅客首先抵达T2航站楼,提取行李后,不出航站楼,就在一楼的中转柜台办理完成下一航段的值机、乘机手续。刷脸通过安检后,乘客来到T2候机厅,乘坐位于地下的APM捷运系统,一分钟后便抵达了T1航站楼。
“APM捷运系统是一个类似地铁车厢的无人驾驶小车,快捷往返于两座航站楼之间。”机场工作人员介绍。
为了让旅客快捷抵离机场,T1和T2航站楼中间设置的GTC(综合换乘中心)功能引入机场专线、出租车、网约车、地铁、高铁、长途大巴、团队大巴、PRT(Personal Rapid Transit个人快速运输系统)、私家车等9种交通方式,相互无缝衔接。这个全球第二座、亚洲第一座配置PRT系统的机场,将为旅客带来优于传统公共交通模式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