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模块相当于IDS的大脑,它必须具备高度的“智慧”和“判断能力”。所以,在设计此模块之前,开发者需要对各种网络协议、系统漏洞、攻击手法、可疑行为等有一个很清晰、深入的研究,然后制订相应的安全规则库和安全策略,再分别建立滥用检测模型和异常检测模型,让机器模拟自己的分析过程,识别确知特征的攻击和异常行为,最后将分析结果形成报警消息,发送给控制管理中心。
设计数据分析模块的工作量浩大,并且,考虑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黑客手法日益翻新,所以,这注定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更新、升级、完善。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三个问题:
①应优化检测模型和算法的设计,确保系统的执行效率;
②安全规则的制订要充分考虑包容性和可扩展性,以提高系统的伸缩性;
③报警消息要遵循特定的标准格式,增强其共享与互操作能力,切忌随意制订消息格式的不规范做法。
第四步构建控制台子系统
控制台子系统负责向网络管理员汇报各种网络违规行为,并由管理员对一些恶意行为采取行动(如阻断、跟踪等)。由于Linux或Unix平台在支持界面操作方面远不如常用的Windows产品流行,所以,为了把IDS做成一个通用、易用的系统,笔者建议将控制台子系统在Windows系列平台上实现。
控制台子系统的主要任务有两个:
①管理数据采集分析中心,以友好、便于查询的方式显示数据采集分析中心发送过来的警报消息;
②根据安全策略进行一系列的响应动作,以阻止非法行为,确保网络的安全。
控制台子系统的设计重点是:警报信息查询、探测器管理、规则管理及用户管理。
1.警报信息查询:网络管理员可以使用单一条件或复合条件进行查询,当警报信息数量庞大、来源广泛的时候,系统需要对警报信息按照危险等级进行分类,从而突出显示网络管理员需要的最重要信息。
2.探测器管理:控制台可以一次管理多个探测器(包括启动、停止、配置、查看运行状态等),查询各个网段的安全状况,针对不同情况制订相应的安全规则。
3.规则库管理功能:为用户提供一个根据不同网段具体情况灵活配置安全策略的工具,如一次定制可应用于多个探测器、默认安全规则等。
4.用户管理:对用户权限进行严格的定义,提供口令修改、添加用户、删除用户、用户权限配置等功能,有效保护系统使用的安全性。
第五步构建数据库管理子系统
一个好的入侵检测系统不仅仅应当为管理员提供实时、丰富的警报信息,还应详细地记录现场数据,以便于日后需要取证时重建某些网络事件。
数据库管理子系统的前端程序通常与控制台子系统集成在一起,用Access或其他数据库存储警报信息和其他数据。该模块的数据来源有两个:
①数据分析子系统发来的报警信息及其他重要信息;
②管理员经过条件查询后对查询结果处理所得的数据,如生成的本地文件、格式报表等。
第六步联调,一个基本的IDS搭建完毕
以上几步完成之后,一个IDS的最基本框架已被实现。但要使这个IDS顺利地运转起来,还需要保持各个部分之间安全、顺畅地通信和交互,这就是联调工作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实现数据采集分析中心和控制管理中心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