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脸识别技术大跨步落地应用下 应该认清何为利 何为弊
与欧美国家相比,国内基于人脸识别的信息安全保护还相对落后,人们对自身的隐私安全保护还不够,需要国家及相关企业把信息安全保护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级别。另外,在安全有充分保障的前提下,发挥人脸识别的优势,开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未尝不可。但是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应该享有知情权,同时认清新技术发展下,何为利,何为弊?近些年,人工智能正在展现其能量,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推动与变革,其中尤以涉及人脸识别技术最具有代表性。【详情】
-
人脸识别市场广 离不开政策支持及市场强劲需求
随着人脸识别精度的提升,公安行业人员布控逐步在业务中得到应用,通过在一些重要的通道出入口,部署高清探头,专门用于抓拍经过的人脸并传送给后端系统,后端系统将人脸图片与所关注的人脸库(如在逃嫌疑犯等)进行逐一比对,当发现有目标与库中人员相似度超过设定阈值时,系统自动提示相关人员采取措施。【详情】
-
人脸识别技术涵义、流程及分析算法
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得到提高,而真正进入初级的应用阶段则在90年后期;最近几年随着以深度学习为主的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人脸识别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脸识别系统”集成了人工智能、机器识别、机器学习、模型理论、专家系统、视频图像处理等多种专业技术。 【详情】
-
人脸识别具备自然性优势
人脸识别技术通过观察人们所具有的自然性的脸部生物特征来进行身份的确认,识别方式十分便捷,用户无需携带任何证件或额外进行其他操作,只需站在设备旁十几秒就能完成扫描识别,没有他人冒充的风险。【详情】
-
人脸识别技术非接触、不易察觉性 易于推广
人脸识别技术可以采用可见光人脸图像识别,或是红外线与可见光融合的多光源人脸图像识别技术。人脸识别只要在有特定光源的情况下,就能完成不被人察觉的识别,不会令人反感也不会陷于被伪装欺骗的境地。【详情】
-
人脸识别技术具备并发性,硬件设备要求单一
目前来看,人脸识别对硬件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摄像头上,当前普及的智能手机、视频监控摄像机等均带有高像素的摄像头,同时伴随国内视频监控体系建立的逐渐完善,城市中高清晰度摄像头密度增加。【详情】
-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安业务中的应用
脸识别技的准确性虽然目前受到光照条件、人脸的姿态、表情等因素的影响,但相比指纹、虹膜等生物特征的身份鉴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具备非常大的优势。【详情】
-
人脸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基于人脸识别的远程购买保险也已经开始落地。对于应用频率最高的支付场景,随着以阿里支付宝、腾讯微信为代表的企业大力推进,目前通过“刷脸”支付已经开始应用。【详情】
-
人脸识别技术在出入口控制领域应用
人脸门禁系统在社区、企事业园区、政府办公大楼等场所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在门禁系统中做通行权限“钥匙”,通过抓拍人脸与预先录入的人脸库比对。【详情】
-
人脸识别技术在楼宇对讲领域的应用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批量的增加,成本会迅速下降。以人脸识别等先进生物识别技术通过与楼宇对讲系统的融合,可以有效的提高社区出入口的出入效率...【详情】
-
人脸识别技术突飞猛进为应用拓展奠定基础
其实从人脸识别的本质来看,关键还是人员身份的核验,基于这一点行业应用领域就众多。例如菜鸟网络的菜鸟驿站智能柜已陆续开通刷脸取件、刷脸寄件功能。目前菜鸟智能柜已经产生了超过百万次刷脸取件记录。到目前,尚未发现误识导致误取包裹事件。另外在北京、重庆等地,公租房使用了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一旦发现多次出现的...【详情】
-
技术创新是基础 复合型特征识别将成应用主流
针对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存在误差与精度缺失,目前阶段,笔者认为从技术上来讲还不宜将生物识别作为唯一的身份识别手段。通过发展复合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较单一特征识别具有更多的优势,它不仅能识别不同生物特征的综合生物识别系统,还能有效解决身份认证中存在的非普遍性、欺诈行为、无效性和不准确性等问题。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引领着单一的生物识别方式向复合生物识别方向转变,无论是安防、金融,还是其他领域,复合生物识别都将逐渐成为生物识别领域的主流。 【详情】
-
信息安全保障是首位 技术创新应用需以此为前提
国家层面需要加快制定人脸识别应用技术标准体系建设,针对人脸识别技术发展与安全防护问题,鼓励政府要牵头,通过领军企业合作推进误识率、识别正确率、识别速率等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制定分级别、多层次的国家安全标准及行业安全标准。目前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GB/T35273-2017)已经于2018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翔实的实务指南。在今年5月国家标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2.0正式实施,该标准在主动防御、动态防御、整体防控以及精准防护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