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播报 > 正文
海康威视:安防竞争加剧 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少
12-23   海康威视      关键字:海康威视 安防 竞争 中小企业      浏览量:
未来在多维感知、多模态的技术应用产生的各种变化是非常丰富多样的。还可以把上面讲的物信融合,放到公共服务中去,在城市治理这样更大的场景中,所谓的感知联网以及融合计算的过程都会更加的复杂,但是基本的模式还是从信息化上升到智能物联,再到物信融合的这样一层层升级的架构。
  12月21日,海康威视发布近段时间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情况,海康威视高级副总经理、董秘黄方红等管理层出席活动并解答相关疑问。
  Q:最近两个季度,安防行业的竞争环境是否有改善?
  A:一两个季度的时间很短,我们可能还不足以对竞争格局的变化下结论。
  过去,我们作为传统安防行业的龙头,曾经有过结论说大量的尾部厂商会退出,安防市场将进一步集中,目前来看这个趋势仍然存在。
  安防竞争会进一步加剧,一些小品牌或以组装为主的厂商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少。因为品牌厂商会将低端、低价、高性价比的产品进一步下沉。除安防产业外,其他产业也符合此趋势。
  另外,目前,靠前的厂商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因为前面几家基本都是上市公司,报表数据公开,每家公司都希望在资本市场表现良好。但经济下行给整个产业带来的压力也的确存在。加上传统安防产业的转型和升级,靠过去卖产品的方式获得长足发展,目前来看比较难了。
  整体上,我们较早地应对了整个产业的调整和变化,投入智能化、创新业务、研发新形态产品等。海康在安防行业有自己的位置和影响力。其他公司要跟上整个产业变化的节奏,就要想清楚是偏重于某些具体额领域,还是要全方位竞争,要找准自己的战略定位。
  Q:黑光等传感器的升级、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趋势下,产生新的行业应用形式,对业务有什么帮助?
  A:多传感器融合让我们突破了可见光这个范围,在更宽阔的电磁波频谱上做感知技术的开发。
  这些变化让我们对摄像机等感知设备的理解超越了传统的认知,比如我们对外界光源的依赖度降低了,在夜晚,黑光产品也能拍到全彩的视频。
  将可见光与热成像、与雷达等其他传感器组合后,新的感知设备会有非常丰富的应用。我们的应用不仅是在记录图像和做感知动作上,而是基于这些感知信息扩展新的应用。
  比如EBG,基于这些感知信息可以开展更高维度的数字化应用。
  说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企业业务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信息化指的就是SAP、CRM、PeopleSoft之类的办公系统,这一层次应用的是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的信息。
  第二层,我们把企业经营所需的关键产品、设备、人员以及业务场景方方面面的信息进行采集,依靠我们的各种感知设备,做到产品、设备、设施的物联,以及场景物联,这就是物联网,也是建立了数字孪生。
  第三层,基于可汇聚的企业数据,包括我们感知到的物联数据以及企业信息化产生的信息数据,形成物信融合的平台。基于这个数据平台,我们又把智能分析的能力加载上去,构建认知智能,从数据中产生洞察,利用数据进行挖掘,由此形成实实在在的智能应用。
  以EBG物信融合的一个架构为例,就能发现它是基于刚才我们讲到的多维感知的各种设备,但设备用途已经大大广泛了,远不只是用来解决安防的问题,而是融合到每一家企业的个性化的业务管理过程中。
  我们认为未来在多维感知、多模态的技术应用产生的各种变化是非常丰富多样的。还可以把上面讲的物信融合,放到公共服务中去,在城市治理这样更大的场景中,所谓的感知联网以及融合计算的过程都会更加的复杂,但是基本的模式还是从信息化上升到智能物联,再到物信融合的这样一层层升级的架构。
  我们现在已经把这个架构在各个场景中作演练,一步步推动方案走向成熟了。所以对于多传感器融合,以及融合之后能支持的更高级的应用,我们是比较有信心的。就如同我们曾经所说的,尽管还不知道未来该用什么词汇形容海康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但是我们知道我们已经不是一家安防公司了。
  Q:在机器视觉领域,国外产品提供商份额下降是否和今年疫情有关?若疫情缓解,海外厂商是否还有拿回份额的可能?
  A:我们倒不认为是疫情带来了机器视觉领域销售额的此消彼长,国内的客户和我们在同一个文化之中,说相同的语言,方便我们将产品和技术推广到客户那里,提供更贴近的服务,他们越来越认同我们的方案。
  另外,目前我们在机器视觉方面的产品,性能上有提升,功能上不断丰富,与海外厂商同台竞技是没问题的。甚至,在某些方面国内厂商优势更明显,比如我们将智能算法引入机器视觉产品,在应用领域国内厂商走得比较靠前。所以我们不认为疫情之后份额的走势会有很大的改变。
  Q:今年三季度汇率变动比较大,那么汇率变化对于我们销售成本、原材料采购的冲击,以及对财务费用的影响具体是怎么样的?
  A:我们海外的原材料采购,比较多使用美金做结算;海外的收入,过去几年也将一些不太稳定的小币种归集为美元做结算。
  近两年,中美冲突引发了对美元结算的担忧,又推动我们在交易上逐渐做一些多币种的安排,不少中国企业估计都有类似的动作。不过目前美元的影响力还是很大,所以海外收入的大头仍会使用美元做结算。
  在外汇的问题上,我们的美金收入比美金采购还是大不少,美元现金和美金的应收会因为美金相对人民币贬值而出现汇兑损失。人民币升值的趋势继续的话,我们会减少在手的美金,压缩美元的应收款,这是我们能做的一些举措。
  但从财报角度看,在各个季度间其实很难做到平滑,第三季度人民币的升值太快了,变化的速度和力度超出了一家企业能控制的范围,可能也没有任何一家涉及到外贸的公司可以完全吸收汇率贬值的冲击。在数值上,第三季度确实有比较明显的汇兑损失,大约是5亿人民币左右,而去年同期的汇兑收益是4个亿,所以两者相比有9个亿的差异,会对单季度同比的净利润增长造成压力。
  Q:多维感知以及AI会对存量市场会带来哪些替换需求?
  A:目前我们的业务模式中,并没有标记新增的交易量有多少是用来替换存量设备的,所以我们看不出来。存量市场中使用的需求只会多不会少,已经用过设备的客户不太可能中断,还是会继续用下去。随着人车物的管理需求变化,设备密度增大、分布空间的扩大会使得增量提升。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