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防行业网

首页 > 安防贴士 > 正文

社区安全 有多少隐患等着解除
2007/2/1 14:49:00   北京青年报   本站编辑   关键字:社区安全      浏览量:
在天通苑2006~2007年间发生的多起刑事案件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后,“社区安全”继房价、房屋质量之后,成为另一个人们关注的焦点。

 高科技设施是硬件 和谐邻里关系是软件———

  在天通苑2006~2007年间发生的多起刑事案件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后,“社区安全”继房价、房屋质量之后,成为另一个人们关注的焦点。

  ●安防≠安全

  刚装修完新家的小林还没入住就开始发愁。新房子在二层,为了维护小区的整体形象物业公司禁止住户安装防护栏。“小偷一跳就能够到我家窗户,太不安全了。”作为一个单身白领,没人看家的小林开始为新房安全忧心忡忡。

  装了防护栏就一定安全吗?许多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专业犯罪来说,所有的安防设施都只能形成“相对安全”,相对于小区里其他没装安防的住家。

  “仅靠技术手段保障安全是虚弱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居住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赵文凯认为,一个居住小区的安全系数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人员构成、社区管理、然后才是安防设施。“社区安全说到底是社会问题,在南非,几乎每个社区都有围墙,围墙上面还装着电网,但发生在社区里的犯罪率仍然居高不下。”

  有几家物业公司对记者表示,不建议小区业主自行安装外置防护设施,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小区的统一形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业主安全考虑。“如果一家装了防护栏,那么这户周围的住家就都不安全了,等于给小偷装了进入别家的扶梯。”一位物业公司负责人介绍,新建小区一般都会标配一定的安防设施,而且也有保安24小时巡视,即便是住在低层,也不用太担心安全问题。但没有基本安防配置的小区,安全状况就令人担忧。

  不合理规划埋下安全隐患

  社区是否安全不仅取决于社会安全,还取决于小区的规划及建筑形态是否合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陈幽泓在研究中发现,建筑过于密集而人口比较混乱的地区,也是犯罪高发区。“有的封闭式小区设计得不合理,在小区内部形成很多死角,而摄像头、监控系统这些手段又跟不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像西客站,天通苑这些地方之所以犯罪率高,都与它们不合理的规划有关。”

  究竟什么样的住宅小区更安全?这在专家眼中也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我国上世纪80年代的社区几乎都是开放式的,也没有那么多安全问题。现在很多国家的小区也还是开放式的。封闭不封闭本身不是决定社区安全的根本,对于专业犯罪,如果小区在管理上存在漏洞,装了安防设施,有保安巡视也是防不胜防。有的小区门口站着保安,但陌生人还是很容易进出。”赵文凯指出,相对于其他商品房小区,天通苑、回龙观等地区的流动人口、中低收入人口的比例非常高,具有典型的城市边缘社区形态,而混杂的人群必然带来社区管理上的难度。另一方面,低物业费导致的服务或配套上的缺失也导致了社区治安的诸多隐患。

  ●保障安全,靠“软件”取胜

  同样是中低收入人群大量聚集,南城相对于天通苑来说就安全得多,陈幽泓介绍说,这主要是因为南城很多地区更偏向于“熟人社会”,由于原来都是单位分房,很多小区居民彼此相熟,这样一来就对陌生人形成了监督作用,这种邻里关系相当于一道隔绝犯罪的天然屏障。

  “而目前的大环境是‘以邻为祸’”,陈幽泓说,这既提高了每个人花在安防上的成本,又不利于社区文化的形成。

  “严密管理”和“邻里关系”是赵文凯认为能够有效提高小区安全度的两个要素。“科技手段是硬件,这两个要素就是软件。”赵文凯说,硬件上的安保措施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未来社区安全将更多地依赖“软件”保障。

  不过安防设施同样不可缺少,因为能够对犯罪分子起到很好的威慑作用。一物业公司负责人认为,基本的安防设施将成为新建小区的标准配置,因为只需要很少的成本投入就可以为一个住宅小区配置所需的摄像头以及远程监控系统,而这种科技手段既降低了保安巡逻的不确定性,又实现了管理上的便捷和低成本,还给了小区居民一定的安全感。没有基本安防设施的住宅小区将很难赢得市场。

  ●社区安全是公共产品

  尽管认为社区自治将有助于社区安全度的提升,陈幽泓仍然坚持安全是公共产品,应由政府买单,让治安成为私人产品是政府的失职。“商业性保安不是件好事,它让每个人为了保障安全所花的成本提高了,既不经济效果又难以保证。”不过如果有的业主需要特殊安全,就要付出特殊成本。初始投资费、维护费……这些也可以通过业主的维权和自治来实现,由物业公司作为商业性服务单位来提供服务。

  “社区是个小社会。社区自治将提升小区居民对社区生活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从而促进物业管理水平,进而提升社区安全系数。”她介绍,社区自治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在社区管理方面的大致方针,在社区封闭化的大前提下,业主委员会在社区自治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文/郑杉杉

  ●相关信息

  社区安全的底线

  一周之内,北京天通苑社区接连发生了两起命案,虽然案件很快被侦破,但社区恶性刑事案件的接连发生,无疑在挑战着社区安全的底线。随着北京市社区数量的增加和人员构成的复杂化,对社区安全防范措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2001年,建设部、公安部、民政部就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居民住宅区安全防范工作的协作配合切实保障居民居住安全的通知》。明确指出,居民住宅区的安全防范工作是社会治安工作的重点之一。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维护居民住宅区的治安秩序;民政部门要加强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居委会的作用,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同时提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要推广和规范物业管理,物业管理企业要提高居民住宅区安全防范服务水平。

  国际社会第一次正式提出社区安全概念,是在1989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一届世界事故和伤害预防会议上,当时来自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同发表了“社区安全”宣言。此后,世界卫生组织不断督促和倡导在包括各个国家、地区、部门、组织等不同社会层面开展关于社区安全的伤害预防工作。社区安全保障一般被理解为基于社区管理组织机构、志愿者群体以及社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意志和努力所建立起的一种社区安全机制,其基本内涵包括社区生产生活安全、休闲娱乐安全、医疗安全、用水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环境安全和教育安全等诸多方面。

  专家建议:要加大城市社区安全保障投入。加大社区安全保障的资金投入,一方面确保社区安全工作人员有可观的收入,从而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护卫工作;另一方面,安装和更新社区安全监测、预防设备,比如远红外周边报警系统、电视摄像监控系统、电子巡更系统门禁对讲系统等。从而最终实现技防、物防和人防的紧密结合与相互促进。

  最为直接的是:要加强社区治安队伍建设。另外要建立科学的安全防范管理制度,明确细化职责,建立考核奖惩激励机制,从各方面提高安全防范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社区安全服务的社会化也是解决社区治安问题“综合征”的有效途径。社区安全服务社会化体系的两大构成主体是社区自身的安全服务力量和外来为社区安全服务的社会力量;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完善制度体系、开展风险保障工作来构建社区安全服务的社会化体系。

  家庭安全防护措施

  1. 安装自动报警门锁,一旦被人非法开启可通过电话线向用户的呼机、手机、邻居、居委会、派出所自动报警

  2. 窗户可安装磁控开关,一旦开窗可发出报警信号

  3. 阳台或门厅过道可安装被动红外线入侵探测器

  4.单元住宅楼可安装楼宇对讲可视对讲防盗系统

  5. 如社区有自动接警中心应尽快入网,在突发情况下社区保安和民警可及时赶到处理

  6.防盗门要锁好

相关专题: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