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对物流的深刻理解以及高效运营,就无法构筑新零售的竞争力“护城河”。无人超市是对传统便利店的一次升级改造探索,降低了人工、店租、选址要求,核心在于“无人化”运营,其发展的关键基础在于物联网技术的高效运用。
图片来自“123rf.com.cn”
2017下半年,“新零售”的混战已然开启,在资本的催化和加持下,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个领域。当其他人在为“新零售”创造的新鲜业态欢呼时,我们必须冷静看到它背后隐藏的各种技术缺陷和硬伤。
物联网+现有行业=新行业
基于这个定理,这篇先来说说新零售。
谈到新零售,不得不提马云。2016年10月,在阿里云栖大会上,他吹响了新零售的号角。他断言:纯电商将死,未来10年是“新零售”的时代,这是一种线下、线上、物流相结合的“新零售”模式。
马云为什么要自革自命、“贸然”将电商判死刑、转而新宠“新零售”呢?我们不妨来算笔账。据淘宝某店主实测,人工11%、天猫扣点5.5%、推广成本15%、快递12%、售后2%、财务成本2%、水电房租2%,加上税务,如果没有50%以上的毛利率,电商根本没有办法持续经营。 换言之,现在的电商成本之高,已不低于实体店。
另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电商近两年增速明显下滑,由2015年一季度的45.8%下降至2016年三季度的23.6%,2017年发展增速仍将进一步走低,电商高歌猛进的蓝海时代趋于血红。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同样验证,2016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8.2%,相比2015年全年的增速明显放缓,这也是近5年来,网络零售增速首次跌破30个百分点,线上零售实际上已经开始进入“不破不立”的瓶颈期。
于是,马云领导的阿里巴巴作为电商翘楚,主动求变,将视野转向线下,寻求更多发展空间,追求利润而落地开店也在情理之中。
转折发生于2017年初,除了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企业,多股势力齐头并进,几乎同时加入了“新零售”这场群逐。以顺丰为代表的物流企业、以小米为代表的智能手机企业、以家乐福为代表的传统零售企业…产业链各种角色纷忙不迭的借助“新零售”的概念,建立起自家的“新百货商店”。
创立和持续发布百富榜的胡润,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受益于新物流+新零售的全新概念组合,这个行业突然在2016年和2017年财富值出现骤增,一匹又一匹黑马争相涌现。可见“新零售”掀起的这一轮造富运动,涉及之广,波澜之大。如果你还没有听闻到彼岸的惊涛骇浪,小心时代已经把你落下。
“新零售”淘金潮,与物联网何干?
先来看个故事。地点美国加利福尼亚,时间1848年,发生过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淘金潮。加州当时还是不毛之地,只有沙漠和荒山。最先知道这里有金矿的人当中,有一个杂货店店主,名叫布兰那。
他当时选择的策略非常贴近财富的本质:通过帮助别人打造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从而完成自己的财富积累。
他并没有选择自己去挖黄金,而是选择提早布局为淘金者“打下手”,凡是淘金能用得到的东西,什么铲子、罐子他全都有,而且价格比以前高了6-7倍。他用了9个星期就赚了36,000美元,那可是150年前的美元,绝对是一笔巨款。
那么回到新零售这场淘金潮,物联网技术正是作为攫取巨大利润的必备“工具”,铺平了通往“新零售”的道路。
根据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TMR)的最新市场研究,前期是由医疗健康和汽车行业的增长直接带动了全球IoT芯片市场的发展,随着IoT在各行各业应用的不断深入,零售行业预计将后发制人、超越其它领域,成为IoT应用的主导行业之一。
新零售的“新”体现在新业态、新人群和新品牌。但同时,无论怎样形容新零售,其实真正的核心就是人、货、场这三要素。 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曾经忠告,抓住商业的本质,就必须专注于未来10年都不会变的事物。比如说顾客永远都希望更低的价格、更多的商品、更大的便利。物联网企业必须围绕这些“不变”,制定发展战略。
无人超市的发展史
无人超市、智能售货机、体验型门店,虽被炒得眼花缭乱,就其本质,也不过是“新零售”三种主要的外在呈现形式,我们按照顺序依次解读。
2016年12月,亚马逊率先推出无人超市,Amazon Go。
2017年2月,去哪儿网前CEO庄辰超旗下的斑马资本投了3亿美元,重仓投资可自主购物的新型便利店“便利蜂”。
6月25日,传统消费企业娃哈哈宣布和深兰科技,合作开发Take Go无人智能零售店,计划3年供应10万台。就连投资了ARM的软银公司,也为Take Go站台。
6月28日,创新工场宣布完成对F5未来商店3000万元A+轮投资。
7月3日,无人超市缤果盒子宣布完成超1亿元的A轮融资,宣布计划在一年内铺设5000个网点。
7月7日,随着第二届淘宝造物节开幕,备受关注的阿里“无人超市”淘咖啡公开亮相。
7月18日,小麦公社旗下“小麦便利店”已获得1.25亿元首轮融资,成为便利店领域迄今最大的一笔融资。
2017年的这个夏天,“原产”于国外的“无人超市”在中国火了。虽然无人超市所需的新型技术成熟度差异很大,技术叠加之后的综合应用有待验证,就连Amazon Go也还有很多待解问题,但是无奈各种无人超市像嚼了炫迈、打了鸡血一样根本停不下来,新军崛起,继共享单车之后,下半年无人超市或将成为国内创新风口,一场大混战蓄势待发。
就连传统的便利店,也正在进行“无人化”。日本7-11和全家等5家大型便利店宣布,将在2025年之前,引入无人收银系统,全部店铺引进自助收银柜台。刘强东也表示要在全国大量开设京东无人超市。
无人商店技术三个流派
Amazon Go、淘咖啡及Take Go可划为一个流派,采用大热的前沿技术,比如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算法、传感器融合技术、卷积神经网络、生物识别等,辅以RFID技术。
第二个流派则主要是缤果盒子、7-11、罗森日本无人店,这几家以RFID标签技术为主,RFID在对货物的识别与防盗上更具优势,该方案由来已久,技术上也较为成熟。
第三个流派则是像便利蜂、小e微店等,主要是利用二维码来完成对货物及付款流程的识别,优势是成本低,与传统零售接洽较近。
虽然这些超市的“无人运营”均涉及到了扫码开门、人脸识别、防盗监控、远程客服、智能收银等物联网前沿技术,但究其本质,则是利用更灵活、更小巧的空间载体,与更稳定可靠、成本适度的新型技术相结合,降低建店成本、店面租金、人工成本,从而提高运营效率。
清科资本以目前最火的3家无人超市为例,分别从店面、人工、选址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
无人超市是对传统便利店的一次升级改造探索,降低了人工、店租、选址要求。通过以上简单对比,以上3家无人超市均通过不同方式,缩小占地面积,降低了开店成本及店租,利用无人收银显著缩减人工成本。
无人超市的核心在于“无人化”运营,其发展的关键基础在于物联网技术的高效运用。 大多以运营驱动的公司,从根本上将都是追求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质量,不遗余力的“压榨”各个环节,提升运营效率,是成功的不二选择。
对此,“隔壁”盒马鲜生创始人侯毅的言论非常直接:“干掉社区型便利店绰绰有余,比你种类多、比你价格低、比你服务好、比你更快。以上海来讲,便利店的所有商品我们都有,只要打掉便利店10%-20%的销售,这些微利便利店基本全挂了。”额,愿景虽好,但话说太满容易溢出来啊。但不管怎样,从这儿已能窥见无人店逐浪者们满溢的热情了。
可以说,无人超市在大部分业务上都是低毛利,卖的都是无差异化的商品,其核心竞争力是运营效率,能够领先竞争对手的护城河在于效率和规模。随着无人超市的火爆,能够深度解决无人超市“痛点”的物联网方案也将迎来新一轮爆发。
智能售货机一种更轻量级的新零售解决方案
相比无人超市,智能售货机是一种更轻量级的解决方案,它不受空间限制,选址灵活,可以做到高密度布点,全国性快速扩张,这是传统便利店和无人超市无法企及的“独家制胜武器”。
一般认为,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消费者对自动售货机的需求将迎来井喷。2016年,中国已有9个省市的人均GDP达到这一水平。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战略官、湖畔大学教育长曾鸣对智能售货机严重看好:“未来无人售货机会变成在特定场景下百米内触达用户的mini超市,利用智能硬件+IoT的优势与用户交互,完成一次云+端的重构。有点像iPhone+APP的大爆炸。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期待的未来!”
据富士电机推算,中国饮料和食品的自动售货机投入使用的台数在2015年约为18万台。尽管在2020年有望狂翻7倍达到138万台,但与日本相比仍然差距不小。日本销售饮料等的自动售货机就有250万台之多,年均新供货量约30万台。保守估计中国智能售货机市场空间能够达到1000万台,未来至少有40倍的增长空间。
以下是将智能售货机更实际、更具操作性的优势掰开揉碎了来看:
1、相较于尚处于萌芽状态的无人超市,自动售货机技术已经在多个国家运营数十年,更成熟,风险更低。
2、自动售货机投放简单,相对于无人超市来说其投放更加灵活、门槛更低,无需面临租金等压力,所需面积只占用设备大小既可。
3、更容易维护。自动贩售机不存在货架被顾客弄乱的情况,也不需要整理货架,只需要一个动作:补货。
4、坪效更高,租金更低。据报道,日本有500万台自动贩售机,年销售达3000多亿元,即每台占地1-2平米的机器日销达168元=84元/平方米/天。这还是只有十几个SKU(Stock Keeping Unit,库存量单位),以饮料为主的机器。如果增加SKU,坪效还会提高。
5、更易防盗,安全相关的投入更低。
“新零售”中使用的各种“黑科技”
最后,我们来看看“新零售”中使用的各种物联网技术。根据思科的研究报告,零售业中48%的流程和操作可以“无人”完成。由于新零售所涉及的核心技术很多,成熟度差异很大,在此简述如下:
基于RFID/NFC的货品追踪
通过引入RFID、NFC和各类传感器,零售商可以在每个阶段跟踪他们的货品,有助于准确的库存管理、成本节约和减少产品损失。根据研究,RFID可将库存管理的准确性从63%提高到95-99%,库存节约高达80%。麦肯锡估计,单单减少库存一项就可节省10%的成本。
机器视觉
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很多,比如它可使任何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能识别物体,用户在超市结账时将不再必须依靠收银员和条码扫描仪才能结算。
货架传感器
安装在超市货架上的传感器可以感知哪些产品被拾取,然后被放回,而不是购买。收集这些数据将会更好的告知制造商,如何进行商品和包装设计,增加销售额。
信标Beacons
Beacons在顾客购物过程中,快速根据用户需求,实现与物品位置的精准匹配。信标通过低功耗蓝牙与顾客的智能手机进行交互,为不同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店内优惠。
室内定位
室内定位技术可帮助跟踪商店中特定顾客的足迹,有助于零售商对顾客的购物习惯和采购模式产生深入洞察。便于零售商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例如在显著位置放置更受欢迎的产品,更有效的重新排列商品,或提高热销产品的库存水平。据预测,在4年内75%的零售商将利用基于位置的服务来提供个性化的购物体验。
数字标牌
这是一种全新的媒体概念,其旨在特定的物理场所、特定的时间段、对特定的人群进行广告信息播放。在国外,还有人把它与纸张媒体、电台、电视和因特网并列,称之为“第五媒体”。
电子价签
电子货架标签(ESL)是一种带有信息收发功能的电子显示装置,主要应用于超市、便利店、药房等显示价格信息的电子类标签。每一个电子货架标签通过网络与商场计算机数据库相连,并将最新的商品信息通过电子货架标签上的屏幕显示出来,实现收银与货架之间价格的一致性。
智能购物车
在超市领域,购物车作为最常见的硬件载体,有较大机会首先进行智能化变革。
智能按钮
亚马逊和京东等公司纷纷推出智能Dash按钮,这是一种支持WiFi的设备,自动为消费者下单,补充缺货产品(如洗涤剂、食用油等)。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新零售的核心,分析过程由两部分组成。首先,传感器收集大量原始数据。第二,分析软件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可操作的洞察,改进日常业务的各个方面。Zebra Technologies的研究显示,78%的零售商计划采用分析软件预防损失和优化价格。其中,75%的零售商将把分析软件用于销量预测。
人工智能
Gartner预测,到2020年50%的零售商的客服工作将通过对话机器人完成,85%的消费者互动将实现“无人化”。麦肯锡也发现,部分零售商已经看到机器学习带来的好处,实现库存量减少80%,毛利率增长高达9%。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
少数公司已经成功的实施了基于增强现实AR技术的虚拟试穿活动。Topshop和彪马是第一批早期采用者,在他们的商店人们可以试穿最新款衣服,并拍照分享到社交网络。
无人机
无人机的应用很多,比如沃尔玛刚刚就获得了一项新专利,允许无人机在商场内来回穿梭飞行,就好像一只室内信鸽。新专利的主要想法是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节省顾客寻找商品的时间,也无需等待工作人员从库房中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机器人
理货机器人、导购机器人、物流机器人…不胜枚举。比如Simbe Robotics公司发布的理货机器人Tally,可自行避障,在超市内四处扫描,利用自身的传感器将捕捉到的数据进行分析。Tally会通过云服务向零售商反馈扫描报告和建议,比如哪些商品补充上架、哪些商品定价错误或放置不当。物流机器人方面,亚马逊已拥有45,000个Kiva在全球仓库内工作。
物联网支付
物联网支付是改变零售业态的核心,通过多种新型技术的综合集成实现。
生物识别
生物识别技术主要用于根据用户的身体特征完成身份核实,在顾客无感知的状况下就能完成身份核实,比如不用刻意站直、正面对向摄像头等,可以有更好的体验。
智能照明和智能安防
智能家居中用到的门磁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智能硬件,可为超市提供灯光、门禁、温湿度的联动调节,构建舒适的智能环境,既提升顾客体验,又节约能源,减少不必要的运营成本。
智能停车
停车场是实体零售企业的用户入口,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开始布局智能停车,帮助顾客解决快速停车及寻找车位的痛点。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