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防行业网

首页 > 焦点评论 > 正文

政策扶持力度加强 食品溯源系统建设提速
2013/4/23 16:41:00   中国安防行业网      关键字:政策,食品溯源系统      浏览量:
国内现行的食品安全溯源技术大致有三种:一种是RFID无线射频技术,在食品包装上加贴一个带芯片的标识,产品进出仓库和运输就可以自动采集和读取相关的信息,产品的流向都可以记录在芯片上。

    2013年4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明确提出:“要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根据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建设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2013年底前,完成主系统和子系统的总体规划和设计。统筹规划建设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统一追溯编码,确保追溯链条的完整性和兼容性,重点加快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肉类、蔬菜、酒类、保健食品电子追溯系统建设。”

政策扶持力度加强 食品溯源系统建设提速

    今年的通知不但首次将加强信息化建设列入工作安排中,更对其建设规划进行了明确的要求。而在去年的工作安排中,信息化建设仅在第十七条“加强食品安全科技研发”中有所涉及,且是比较宽泛的技术研发类项目。由此可见,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来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已上升至国家政策层面。

    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最早是1997年欧盟为应对“疯牛病”问题而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这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由政府进行推动,覆盖食品生产基地、食品加工企业、食品终端销售等整个食品产业链条的上下游,通过类似银行取款机系统的专用硬件设备进行信息共享,服务于最终消费者。一旦食品质量在消费者端出现问题,可以通过食品标签上的溯源码进行联网查询,查出该食品的生产企业、食品的产地、具体农户等全部流通信息,明确事故方相应的法律责任。此项制度对食品安全与食品行业自我约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国内发展情况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断爆发,食品溯源体系建设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被公认是管理和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它最显著的特点应该说就是事前防范监管重于事后惩罚。目前,我国已开始在食品种养殖和生产加工领域逐渐推广应用“危害关键控制点分析(HACCP)”、“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生产规范(GMP)”等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以此来提高食品安全监控水平。在食品溯源体系中,资料的完整、系统地记录对于实现可追溯特别重要,并真实透明地展现给消费者,改善食品的信息不对称现状,有助于促进食品安全。但目前我国整体上食品安全追溯技术体系仍然不尽完善,一旦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很难实施有效跟踪与追溯,进行控制和召回,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在我国自2010年起各部委就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食品溯源体系的建设,包括:2010年商务部印发《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规范》,确定上海等第一批试点城市。2011年,商务部又确定天津等10个城市为第二批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从技术层面而言食品溯源系统建设已经不存在困难,随着此次政府明确表态加快建设,这项民生工程有望全面提速。

    目前我国食品溯源系统建设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空间巨大。按每个地市政府在当地建成涵盖肉类、蔬菜、奶制品等主要食品在内的溯源系统,平均投资规模约为2,000万元估算,全国约有350个地级市,在未来五年里,按照30%~50%的地市建成该系统来计算,总计投资规模约为21亿元~35亿元。

    国内现行的食品安全溯源技术大致有三种:一种是RFID无线射频技术,在食品包装上加贴一个带芯片的标识,产品进出仓库和运输就可以自动采集和读取相关的信息,产品的流向都可以记录在芯片上;一种是二维码,消费者只需要通过带摄像头的手机拍摄二维码,就能查询到产品的相关信息,查询的记录都会保留在系统内,一旦产品需要召回就可以直接发送短信给消费者,实现精准召回;还有一种是条码加上产品批次信息(如生产日期、生产时间、批号等),采用这种方式食品生产企业基本不增加生产成本。

    目前国内具备食品溯源系统项目经验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华宇软件、银江股份、航天信息、东华软件、新大陆、远望谷等。

    国外经验

    食品溯源制度是食品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现代食品种养殖、生产等环节繁复,食品生产加工程序多、配料多,食品流通进销渠道复杂,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环节都可能引起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概率大大增加。为了严格控制食品质量,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强调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的有效控制,并且在全程监管的基础上实行食品溯源制度。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采用相关系统进行食品溯源,特别是英国、日本、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按照欧盟食品法的规定,食品、饲料、供食品制造用的家畜,以及与食品、饲料制造相关的物品,在生产、加工、流通各个阶段必须建立食品信息可追溯系统。该系统对各个阶段的主体做了规定,以保证可以确认各种提供物的来源和去向。

    2000年起,英国农业联合会和全英4000多家超市合作,建立了食品安全“一条龙”监控机制。目的是对上市销售的所有食品进行追溯,如消费者发现购买食品存在问题,监管人员可以很快通过电脑记录查到来源。对于农产品,不仅可以查出源于哪家农场,甚至连使用的农药剂量都有据可查。

    西班牙政府对牲畜的养殖、屠宰、加工等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识别和追踪机制,农场的每头牲畜自出生起便在耳上钉上识别牌,将信息录入电脑,建立档案,牲畜在屠宰时要调查原档案,并进行严格检疫,食品公司、超级市场所进的各种肉类均有产地证明,一旦发现质量等问题,均能迅速追溯其来源。澳大利亚建立了“国家畜禽识别系统”,在2002年给全国1.15亿只羊打上了产地标签,一年一换,当牧场主将羊出售给屠宰场或出口时,必须在申请表上填写标签号码,有关部门一旦发现某种疾病,便可以根据标签号码迅速查出该羊的产地和农场,并尽快采取相应措施。日本在2001年实行了食品溯源制度,已经从牛肉推广到猪肉、鸡肉等肉食产业、牡蛎等水产养殖产业及蔬菜产业。2005年8月,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健康监测服务中心(APHIS)实施了牛及其他种类动物的身份识别系统。

相关专题: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