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西安交警建成了全国领先的城市大脑指挥实战平台、路况大数据平台、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创新应用数据可视化、人工智能等技术,着力推进“智慧交管”建设,涉及感知预警、指挥调度、秩序管理、便民服务、宣传教育等诸多方面。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体现着社会文明程度,彰显着城市治理水平。交通安全不仅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也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今年12月2日第11个“全国交通安全日”的主题为“文明守法平安回家”。如何让道路更安全畅通、群众出行更文明?“智慧交管”建设为城市“交通动脉”畅通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也为群众出行带来了更多实惠。让城市交通拥有“聪明大脑”,“智慧交管”正深度赋能交通安全领域。
一、应用“黑科技”守护平安出行路
在人口超千万、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80万辆的西安,如何打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近日,记者走进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寻找答案。
“科学研判、精确指挥、快速反应、服务决策”,11月30日,记者走进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中心,墙上的16个字映入眼帘。10时许,指挥调度员王锦正通过
视频监控、指挥平台对西安重点路段交通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122”转接警情进行调度处理。
面对各类交通情况,以“秒”为单位的快速精准反应,“智慧”二字究竟体现在何处?
“我们依托‘三大系统+五大平台’形成的‘智慧交管’大脑,通过‘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实现‘情指勤舆’的一体化实战应用,打造智慧战车400辆、铁骑360辆,做到警情感知、指挥调度、反馈处置、跟进督导‘一张图’融合应用。”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技处接警科副科长李一波介绍。
目前,西安交警建成了全国领先的城市大脑指挥实战平台、路况大数据平台、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创新应用数据可视化、人工智能等技术,着力推进“智慧交管”建设,涉及感知预警、指挥调度、秩序管理、便民服务、宣传教育等诸多方面。
科技创新推动公安交管工作朝着智慧化方向发展。从事指挥调度工作13年的王锦对此深有感触。从小屏幕到“大地图”,从人工处置到智能辅助,面对指挥中心日均5000起左右的接警量,王锦和同事们的工作越发得心应手。
警力跟着警情走。如今巡逻交警搭档“同事”
电子警察,从以前的被动应急、接警调度变为前置预防、主动介入,道路交通安全的“
防火墙”正随着“黑科技”的深度应用被筑牢。
11月21日12时许,驾驶鄂FL×××3号牌重型半挂牵引车的卓某存在疲劳驾驶。通过“西安交警货运车辆监管平台”了解到这一情况的民警随即对该车辆行车路线进行研判,将其拦停检查。
疲劳驾驶与超员、超速等违法行为相比,发现难、取证难、界定难。今年6月,“西安交警货运车辆监管平台”上线应用,通过科技辅助使交警练就“火眼金睛”,对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精准识别,提高现场查处、预警处置能力,降低事故发生风险,守护群众平安出行。
在陕西,为强化省级交通安全指挥中心实战应用,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接入全省各地数万个视频监控。在全国率先建成的“三客两危一隧道”智能监管服务平台和大货车监控平台,起到了强大的事故预防作用,今年全省重点车辆事故同比大幅减少。
西安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不仅降低了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消除车辆安全隐患,还优化了道路交通秩序,让市民享受到“一路绿灯”的畅行体验。
二、精细化管理畅通城市“交通动脉”
机动车在西太路上行驶,可畅享“一路绿灯”,这条全长9公里的绿波带,串联22个路口;
西安27处“溢出”多发路口的智能
信号灯再升级,可根据实时数据自主评估,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在拥堵状态下,可自动截断上游路口绿灯,缓堵防“溢出”效果明显;
在西安北大街—莲湖路十字路口,“智慧可变车道”根据路口及周边道路交通需求的变化可实时自主调整车道导向;
……
群众的出行体验在一个个交通细节中得到提升,城市“交通动脉”经过一次次“把脉问诊”后更加畅通。
现在红绿灯拥有“随机应变”的感知能力,自动优化配时,从之前的“车看灯”变为现在的“灯看车”,车辆通行效率得到提高。截至目前,西安市完成智能信号灯改造1640处,683处信号灯实现单点自适应,打造绿波带168条,区域绿波网正多点开花。
“信号灯变‘聪明’,主要依托西安交警‘大数据+信号智能调优平台’,该平台根据实时显示的流量数据,及时调整信号控制,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信号灯的‘自适应’优化。”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处工程队副队长李冯斌表示,随着交通道路网的升级优化,未来交通将更加智能化、人性化。
“智慧交管”不仅体现在“硬件”科技应用上,更体现在每一个为民服务的“软件”细节中。
围绕“畅行交通”年度攻坚行动,西安交警部门联合住建、城管、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综合施策,从优化道路交通组织、加强静态交通管理、强化治乱疏堵等方面入手,逐点逐段提升,破解拥堵难题。
“截至11月底,‘一点一策’精细治理拥堵点段102处,对西沣路与西沣一路十字等群众关心的89处堵点和路段开展‘微改造’,实现交通效能‘大提升’,通行效率提升8%至12.4%。”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处规划科副科长谢非介绍。
对于交通安全,“静”与“动”管理同样重要。
“手机提前查看停车位,不再是‘人找车位’而是‘车位等人’,这样的体验很便捷。”11月28日,前往西安大雁塔附近办事的市民郭刚说。日前,“西安市智慧停车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为广大市民提供停车信息检索、停车泊位诱导、ETC便捷支付等服务,平台上线仅一周,便接入2.5万个停车位数据。
用好创新管理服务,缓解停车难、化解停车乱。
限时车位、潮汐车位、共享车位……在西安,各方通过新增施划“海绵泊位”,最大限度实现停车资源“扩容”。去年底,《西安市解决“停车难”问题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出台,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方面协调联动起来形成合力,全力破题。
三、创新宣传教育打通服务“最末端”
建立40处“马路学堂”,开设交警45分钟交通安全文明小学堂,月均受教育群众2.6万余人,开展交通安全“七进”近3万次……自2017年起在西安市开展的“车让人”文明交通创建活动,如今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一向是学校和家长关心的话题。为维护校园周边交通秩序,西安交警通过增设固定“护学岗”值守和流动巡逻岗兼顾,同学校、家长积极推广“交警+学校+家长”联合管理护学机制,三方合力为学生打造“平安上学路”。
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雁塔大队民警巨雷,便是孩子上学放学路上的交通安全守护者之一。巨雷负责吉祥路小学“护学岗”工作,同时担任校外交通安全辅导员,每天上学放学时段他总是出现在学校周边,引导车辆行人通行,维护交通秩序。执勤之余,他和同事多次进校园举办讲座,把“安全体检”送上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孩子们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热情。
“智慧”二字不仅体现在新媒体传播方式上,更随着宣传教育方式线上线下的创新融合,带给群众更多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城郊地区群众安全意识较为薄弱,今年以来,省市县三级相关部门持续深入开展“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讲活动,不断拓展交通安全宣传阵地,加强交通安全文化建设。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累计建成交通安全主题公园40处、交通安全主题服务区15处、交通安全主题广场8处。众多艺术团体用农民画、信天游、秦腔、快板等多种艺术形式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