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加快建设数字智慧城市,促进科技充分惠及民生,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21年9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加快建设数字智慧城市,促进科技充分惠及民生,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规划》强调一定要发挥上海数字化优势,运用前沿信息技术,构建数据驱动的数字城市基本框架,以数字底座为支撑,打造一流数字基础设施,建立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指标体系,推动超大城市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提高城市现代化治理效能。
一、城市智慧运行数字化支撑平台
针对数字时代城市智慧建筑、基础设施和智能化交通等运行管理特点和需求,建立深度融合人工智能、5G 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数字城市基础设施,打造多领域集成的城市智慧运行数字化支撑与协同平台,构建数字应用场景开发的基础。
1、超大型数字城市底座。
研究动态城市信息模型与数字孪生技术框架,城市运行多领域统一语义体系、建模工作导则和数据标准,海量多源多模态数据处理与融合工具集,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统一编码方法和原则,基于区块链等技术的安全可信信息交换与协作物联网,实现复杂城市信息模型与海量动态实体对象的大规模集群可靠、高效管理。
2、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指标体系。
研究基于城市发展和运行安全的生命体征技术框架,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指标精细度与敏感度分析技术,城市生命体征运行的监测和预测评估技术,城市生命体征运行平台数据交换标准,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
3、城市运行的多领域协同与智慧管理。
研究城市多维情景及运行态势感知技术、隐私保护技术,基于城市运行管理的多领域系统集成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城市运行仿真与推演技术,城市运行问题定位、精准服务投放通用模型与算法,基于群体智能的城市运行决策技术体系,实现城市
运行多领域动态实时感知与协同支撑。
二、可持续的建筑与基础设施
以建筑—社区——城市基础设施等点面线为载体,构建智慧化的建筑与基础设施信息化运维技术体系,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城市运行的精准感知、智能评估、分类响应、快速投放和高效管理,显著提升城市建筑与基础设施的运行质量和使用寿命。
1、城市建筑绿色智慧运行。
研究高品质的建筑能耗环境智能监测与绿色运行自主优化系统,建筑群运营风险自动识别与精准响应技术,大型复杂结构与老旧建筑群使用状态精准监测技术与智能评估方法,基于高性能材料的建筑结构快速修复加固技术。
2、智慧社区运行管理。
研究基于多维数据的智慧园区安全节能运行系统,健康社区规划设计及健康干预关键技术,面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环境智能监测预警系统,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群外围护系统风智能化诊断与预测响应技术,既有社区综合性能评估与高效运维保障技术。
3、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精细运维。
研发面向用户的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舒适度评价与提升技术,道路、桥梁、隧道和地下管线等市政工程服役性能精细化感知、智能决策与寿命提升技术,非正常运营状态下基础设施运营安全风险自动识别、预警及智能化管控技术。
三、自主协同的智能交通系统
围绕未来先进技术与交通运输系统的深度融合,打造高品质交通基础设施、高效能运输服务、智能化指挥控制体系与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系统,建立超大城市自主协同的弹性交通系统。
1、区域一体化立体交通系统。
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赋能多模式交通出行的供需平衡管理,研究构建面向全市和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出行即服务”技术体系,提升居民出行品质。发展城市共享交通的管理机制和关键技术,完善公共交通、道路交通、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绿色高效利用,降低出行碳排放。解决大型枢纽客流一体化服务和高效能运输服务等关键技术问题,有效提升居民区域出行及物流服务水平。
2、城市综合交通精细化管控。
研究超大城市快速路网高频实时数据融合、拓扑动态构建与更新、数据驱动的精准管控系统架构设计,支撑新型融合交通基础设施在城市快速路网的实施,实现立体快速道路交通网络协同控制、节点时空动态协同控制、区域动静平衡控制,推动城市智能化指挥控制和应急管理关键技术发展。
3、自动驾驶
车路协同系统。研发人—车—路系统多粒度交互感知技术、智能决策控制技术和信息物理系统架构,完善“跨芯片模组、跨终端、跨整车、跨安全平台”一体化感知通信装备的研发和产业链搭建,构建支撑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的区域道路交通 5G 运行环境,解决人工驾驶与自动驾驶的混行难题,促进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测试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构建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