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国标”来了!对人脸识别,严管才有未来
2021/6/3 09:28   北京日报      关键字:国标 人脸识别 严管 才有 未来      浏览量:
目前,《信息安全技术 人脸识别数据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已经公布,正等待社会各界提出真知灼见。在人脸识别野蛮生长、隐患频现的当下,即将出台的“国标”可谓一阵及时雨。
  目前,《信息安全技术 人脸识别数据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已经公布,正等待社会各界提出真知灼见。在人脸识别野蛮生长、隐患频现的当下,即将出台的“国标”可谓一阵及时雨。
  从具体内容来看,“国标”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对于人脸识别在现实中的应用划清了界限:
  强调“明示同意”原则,收集人脸数据不能再悄无声息地擅自进行;
  坚持“非必要不使用”,只有在其他方式的安全性或便捷性显著低于人脸识别的情况下,方可开展;
  设立“资质门槛”,只允许数据安全防护和个人信息保护能力过关的开发商涉足……
  总的来说,拟出台的“国标”传递了对人脸识别进行“强监管”的鲜明信号。
  有人说,人脸识别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进步技术之一。这一论断科学与否有待时间的检验,但相关产业发展确实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智慧楼宇、智慧社区、智慧家居等相关方面的布局,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都为其普及按下了加速键。
  有咨询机构预测,到2024年中国相关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成为全球之最。面对这一产业风口,进行及时且严格的监管,或许会在短期内抬高入局的门槛和推进的速度,但从长远看,这才是真正的负责——
  人脸识别所依赖的,是虹膜等个体无法改变的生物特征,而这些相当于一个人的最后防线。生物信息数据一旦泄露,再与更大的数据库相互融合,一个人的身份信息就能被一一解码出来。
  若从社会意义的维度来看,人脸识别的滥用还将异化人与人、人与机构之间的关系。比如此前见诸报端的新闻,有商家以此识别和标记消费者,将对方变成“待宰的羔羊”;有公司以此监控和分析员工行为,极尽压榨剩余价值之能事……这些都在提醒我们,不能以透支人们的隐私和尊严来换取人脸识别的狂飙突进,有必要给这匹野马套上缰绳。
  “国标”的即将出台,将为人脸识别的发展带来一个新的开始,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法治的四梁八柱架起之后,具体的执行方案如何跟上?特别是人脸识别具有非接触性、高隐蔽性等特点,怎样才能让人更容易发现自己被侵权,同时承受得起主张权利的成本?
  还要看到,这一领域正吸引着资本的积极进入。不同于政府部门维护公共安全的诉求,很多公司为人脸识别鼓与呼,大力进行技术开发,是出于私利考量。可以说,一个小小摄像头背后,有着不同利益的博弈,如何避免资本绑架公义,是一个需要时刻谨记的问题。
  技术是中性的,一项新技术究竟是“阿里巴巴的山洞”,还是“潘多拉的魔盒”,根本上取决于使用技术的人,更进一步说,取决于这个人的价值观。坚持科技向善,及时将价值伦理上升为法律规范,我们才能趋利避害,安心享受人脸识别带给社会的安全和便捷。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