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点亮“智慧”未来 内蒙古乘风再起航
2021/5/7 09:58   经济日报      关键字:点亮 智慧 未来 内蒙古 起航      浏览量:
当下,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和时代潮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我国大数据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当下,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和时代潮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我国大数据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对于内蒙古自治区来说,就要立足实际,紧扣高质量发展需要,盯住短板弱项,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为主攻方向,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用数字技术创新带动科技变革、产业变革和社会治理方式变革。
  主动肩负服务国家战略的历史责任
  一个地区发展经济,不可能“十个指头一般齐”,关键在于要以更高的站位和更长远的考量,主动肩负起服务国家战略的历史责任,把自身的优势、特色摸清,把产业定位和主攻方向找准。
  从国家层面来看,“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等内容就专设了一章,并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将全面推进。
  从地区层面来看,内蒙古发展数字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数据中心建设上,内蒙古地区气候条件适宜、地质结构稳定、电源保障有力,基础条件堪称优越。在服务输出上,内蒙古毗邻8省区,靠近京津,是我国陆上通往俄蒙及东欧的桥头堡,既方便对内数据、信息传输,也有利于面向俄蒙、欧洲提供大数据国际服务。
  近些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全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发展态势良好。
  一是夯实产业基础。以大数据产业为例,截至2020年底,全区大型数据中心服务器装机能力达到120万台,综合装机率超过60%,服务器装机规模位居全国首位。此外,全区的能源、生物医疗、冶金、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基础好,为数字化转型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2016年10月8日,内蒙古获批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成为国内首个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近些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等诸多政策,大力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数字经济总量超过4280亿元,占GDP总量比重超过24.7%。
  三是完善体制机制。去年,内蒙古在自治区党委领导下,成立了自治区党委网信委数字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的方案》,各盟市也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为推动内蒙古自治区数字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和保障。今年3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网信委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数字政府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数字社会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3年)》《呼包鄂乌智慧城市建设一体化行动方案(2021-2023年)》,并于3月26日将四个专项行动方案及《内蒙古自治区数字经济发展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暂行规定》《内蒙古自治区数字经济发展专家咨询机制暂行办法》向各地各部门印发,进一步加强了内蒙古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指明了主攻方向,明确了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为有效牵引全区经济发展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既要壮大电子商务、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数字产业,也要通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站上数字化高地。
  如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给出了两大方向: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在数字产业化方面,目前,和林格尔、乌兰察布、鄂尔多斯、赤峰等地的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已经初具规模,装机能力有了很好的基础。
  以乌兰察布为例,这里建设了总面积19平方公里的5个大数据产业园区,华为、阿里、苹果、快手等11个数据中心项目总投资额542.2亿元,服务器规模约244万台,已累计完成投资约83.5亿元,投运服务器11万台。服务外包产业从业人员超过2000人。国信优易大数据清洗加工中心、内蒙古同方科技2条服务器生产线、中弘紫晶23PB的灾备中心和蓝光光盘生产线均已投产,数字产业链条不断向上下游延伸。
  再说呼和浩特,今年1月,呼和浩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开通,是全国现有的建成时开通带宽最大的直联点。随着“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旷视人工智能超算平台上线运行,我国北疆规模最大、运算能力最强的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和东方超算平台建成投用。另外,在网络覆盖方面,4G网络覆盖率达到98%,建成5G基站3214个,城区重点功能区基本实现“全覆盖”。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内蒙古有不少优势特色传统产业,通过产业数字化促进转型升级的空间很大。
  包头抓工业试点示范工程。包头深化工业企业智能化升级工程,制定传统产业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行动方案和若干政策意见,大力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一机集团突破了三维工艺设计和虚拟现实仿真等多项关键技术,获批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包铝5G+工业互联网已发展到第三代,技术水平走在行业前列;北重网络安全项目中标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白云铁矿成为自治区首个投入运行的智慧矿山;北方股份无人驾驶矿车开创了自治区智能化矿用车研发先河。
  鄂尔多斯筑牢发展底座,拓展数字经济新优势。相关部门推动建设了10个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有11座煤矿由企业自主开展了智能化开采试验性工作,8座投入使用。麻地梁5G+智慧矿山、中煤蒙大智慧工厂、伊泰智能管控一体化平台、国电电力东胜公司智慧管理系统等产业数字化应用全国领先,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预警平台和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平台,扎实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鄂托克前旗获批建设国家数字乡村试点。
  不断提升智慧城市数字治理水平
  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在数据,应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进城市治理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政府掌握着大部分的信息资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政务效能,势在必行,而且大有可为。这就需要全面整合条块分割的政务数据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全力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和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无论是“放管服”,还是现在推行的“最多跑一次”,核心问题就是把“信息孤岛”打破。当然,最难的也是这个问题,必须下大决心、大气力推进。
  对于上述这些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正在着力解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以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比如,政务服务移动端“蒙速办”正式上线,提供社保、医保等查询服务,自治区本级行政权力事项网办率达到91%,实现更多政务服务向“掌上办”“指尖办”转变。“蒙速办”上线以来,累计访问量已突破6232万次。
  具体到各盟市的发展,呼和浩特市要走在前、做表率。为此,呼和浩特正在全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比如采取“1+4+N”模式,实施了智慧青城项目建设——1个“城市大脑”,今年1月上线启动;4个“基础平台”,正在接入数据;智慧综治、智慧城管、智慧文旅等“智慧应用”都在有序推进,预计6月底全部建成投用。同时,呼和浩特牵头编制了《呼包鄂乌智慧城市群一体化建设行动计划》,数据共享平台、便民系统、数据灾备、智慧生态和旅游等首批建设任务已经启动。
  目前,包头正在推进智慧城市大脑建设。包头市智慧城市大脑建设以公安大数据应用平台为基础,结合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包头曙光云计算中心,选取市域治理、城市管理、政务服务、经济运行和教育医疗等作为首期应用场景,通过引入第三方合作伙伴,加快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分步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预计7月1日前,完成“智慧城市”项目招投标和大数据中心政务共享数据库项目建设工作。
  另外,乌兰察布也在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一方面,对全市电子政务外网进行统一改造,通过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全市互联网统一出口,并提升“两网合一”后的承载能力;依托现有政务云平台,推动全市政务信息系统的云化部署。建设政务云资源管理平台,实现政务云资源的实时监控、集中运维、有效调度和精准分配。另一方面,坚持协同推进和特色引领的有机结合,加快实现政务服务、教育、医疗、交通、应急等领域的智慧化建设,助力打造数据驱动、区域协同、互联互通的呼包鄂乌智慧城市群。
  当前,内蒙古自治区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还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都需要在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驱动作用上动脑筋、深研究、细琢磨,真正拿出管用有效的实招硬招。想在“云端共舞”,就需要各级各部门有机不可失的敏锐性,增强时不我待的责任感紧迫感,加快推进内蒙古自治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为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强劲动力。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