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北京轨道交通今年将推智慧安检
2021/4/26 09:28   新京报      关键字:北京 轨道交通 将推 智慧 安检      浏览量:
作为绿色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北京市将新增轨道运营里程54.5公里,实现11号线西段等7条线路(段)开通运营。从政策层面上讲,研究轨道交通“高峰票价+通勤优惠”,并推动“四网融合”,逐步实现“一票通行、一站安检”,还将推广“信用+地铁智慧安检”试点。
  作为绿色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北京市将新增轨道运营里程54.5公里,实现11号线西段等7条线路(段)开通运营。从政策层面上讲,研究轨道交通“高峰票价+通勤优惠”,并推动“四网融合”,逐步实现“一票通行、一站安检”,还将推广“信用+地铁智慧安检”试点。
  变化1:研究轨道交通“高峰票价+通勤优惠”
  加大供给,不断增加轨道交通路网的密度是2021年北京交通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规划,今年北京市将新增轨道运营里程54.5公里,实现11号线西段等7条线路(段)开通运营;推动既有线网优化提升,实现1号线和八通线等跨线运营;推进城市副中心线等整体提升和S2线南段通勤化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还将建设一批驻车换乘停车场(P+R),引导外围远途自驾通勤人员换乘公共交通进入中心城区;并扩大地铁预约进站试点,探索道路出行预约;深化重点区域错时上下班措施;研究轨道交通“高峰票价+通勤优惠”,引导旅游出行、生活出行与通勤高峰错峰。
  去年,北京市交通委已经在地铁昌平线的多个大客流站点试行了预约进站乘车的新方式,乘客提前在手机上选择希望进站的时间,然后按照自己预约的时间通行,就可以从专用的通道进入车站安检,节约排队等候时间。
  变化2:推动“四网融合”,逐步实现“一票通行、一站安检”
  在昨日召开的北京市交通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出了要推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意见。2021年北京市将开展四网融合顶层设计,推动与铁路部门签订路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逐步实现“一套体系、一网运营、一票通行、一站安检”。
  从具体实施方案来说,将研究制定四网融合技术标准和运营规则;对接铁路和城市轨道列车运行图,逐步实现一张网编制;连通铁路和地铁票务系统,实现在付费区换乘;制定统一的安检标准,实现安检互认。
  记者注意到,经过有关部门的协同改造,目前,已经有北京西站、清河站等车站实现了“地铁、国铁”安检的双向互认,但像北京站这样建设较早的车站,由于空间布局的原因,暂时还不具备实施安检互认的条件。
  变化3:建设71个城市活力微中心
  为了促进多网融合发展,在四网融合基础上,北京交通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推进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慢行系统、道路网等多网融合发展;做好轨道交通车站与步行、自行车、地面公交等的接驳换乘服务及秩序管理;促进站城融合,做好站内客流组织和服务设施优化,增加便利店等增值服务;推动车站周边用地一体化综合开发,建设71个城市活力微中心,打造轨道上的都市生活。
  其实,早在去年北京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的相关文件和今年北京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已经出现了“轨道微中心”的提法,它强调的是城市空间与轨道交通的充分融合,根据要求“轨道微中心”的商业、商务、服务等公共功能用地占比要达到30%。相比于此前提出的“轨道微中心”概念,“城市活力微中心”更突出交通与城市其他功能的融合。
  今年北京两会,北京市交通委主任谢正光在列席丰台团小组会时就提到,北京市的轨道交通要积极和城市发展相融合。通过打造轨道交通微中心,给轨道交通融入更多的城市服务功能。
  变化4:推广“信用+地铁智慧安检”等试点
  “安检排队等候时间长”是许多经常乘地铁出行的市民希望能改善的问题。为此,北京市也计划开始建设以信用体系为基础的分级分类新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交通行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推广“信用+地铁智慧安检”“信用+公交优惠出行”“信用+交通建设保函”等试点,加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推进“信易行”和“信用交通省”建设。
  记者注意到,2020年11月,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曾发布《首都智慧地铁发展白皮书(2020版)》。其中提出,到2025年将实现首都地铁重点功能场景的智慧化,基本形成乘客智能化自助出行服务体系和智慧安检新模式。通过构建乘客信息管理平台,对乘客进行智能安检;通过高度集成安检票务体系,集合多元支付方式,对安检信息数据以及票务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实现乘客的快速精准辨识与无感通行。
  事实上,北京在智慧安检上也曾经进行过初步尝试,2019年11月,相关企业就曾计划在北京地铁2号线阜成门站试点人脸识别安检,乘客可在智慧安检APP上传面部信息并认证通过,只携带小双肩背包、小挎包等小件行李的认证通勤乘客可以从专用通道进站而无需排队。不过当时仅仅是进行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后续真正的“人脸识别安检”还没有进行。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