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行人清晰可见,各大街区一览无余……在威海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警务航空大队的大屏幕上,一帧帧空中俯瞰城区的动态监控图像实时传回,全城状况尽收眼底。“警务工作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还为专项督查、环境整治、应急救援等13大类共33项政务工作服务。”
车辆行人清晰可见,各大街区一览无余……在威海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警务航空大队的大屏幕上,一帧帧空中俯瞰城区的动态
监控图像实时传回,全城状况尽收眼底。“警务工作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还为专项督查、环境整治、应急救援等13大类共33项政务工作服务。”大队长王庆说,“这种集约型政务航空应用管理工作,是威海建设智慧城市的一部分。”
警用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兴的警务航空力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早在2013年,威海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就着手发展警用无人机,也相继在反扒、禁毒、安保等工作中使用,收到了奇效。“比如说集市上的反扒,民警不仅要跟踪、抓捕,还需要拍摄取证,否则很难给案件定性。无人机在上空能精准地跟踪扒手,并能清晰地拍摄下他的作案过程。”王庆说,警务航空大队目前已建立与110接处警、信访维稳、大型活动安保等业务合成作战机制19项,“涵盖了主要公安业务”。
2019年6月,威海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警务航空大队正式成立,成为全国首个正式列编的无人机警务航空大队,也成为山东省首个警用无人机培训基地暨战法研究中心。王庆解释,“成立警务航空大队,打造集约型、专业型无人机警务航空模式,是为了避免各警种重复建设、各自为战、专业不精等问题。”
今年1月份,警务航空大队又多了一块牌子——威海市政务航空应用管理办公室,它在支撑全市警务实战的同时,也服务于城市治理和经济建设,建立起了“航空队专业支撑、多部门协同联动、信息化合成作业”的政务航空应用模式,实现了“警政一体、资源复用、服务全市”的效果。
不久前,威海市住建局主动联系了警务航空大队。原来,环山路已通车数月,沿途绿化工作正稳步推进,但仅凭地面巡查来判断绿化效果如何,耗时耗力还不全面。警务航空大队立即派出一架固定翼无人机,对环山路沿线进行巡查。“一个架次飞行一个多小时,活就干完了。我们只需要坐在大屏幕前看就行。”王庆说,“无人机就是城市上空的‘眼睛’,服务于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今年以来,警务航空大队的无人机在精致城市建设攻坚突破行动、扬尘治理、乡村振兴、松材线虫病防治、森林
防火等政务工作中频频起飞,尤其是在山火救援、海上险情处置等重大应急任务中立下头功。该大队目前跟住建、林业、应急等34个部门明确了政务航空工作组织领导和常态联系机制。
众所周知,无人机通信受制于地形环境,无法大范围飞行作业。但在威海,这个问题不存在。“它能飞行1.5小时,航程七八十公里。”王庆指着一架机翼长2.5米的固定翼无人机说,“它能从威海飞到文登,在楼顶降落,换块电池后再飞回来。”不久后,一架续航能力更强的固定翼无人机也将“上岗”,“能飞行2.5小时,飞行范围可覆盖威海全域。”
在实际应用中,警务航空大队与一家科研公司按照“覆盖全域化、操控远程化、应用全警化、作业常态化”的思路,共同打造了“城市全域化无人机巡航工作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在不同区域布设了漫游基站,实现了无人机信号的全市域覆盖和稳定传输,复杂地形下也没有死角。”王庆解释,“另外,就是在全市多地部署起降点,民警在作战指挥中心远程控制无人机起飞,规划航线自主飞行,足不出户就可通过操纵
云台对地面进行侦察、取证、搜索、监控。无需再携带无人机赶赴现场,大大提升了响应能力、滞空时间和作业半径。”
固定翼无人机航程远、覆盖广、续航久的战略价值得到充分发掘,成为城市上空应急处突、指挥调度、巡查监控的空中堡垒。王庆说:“距离驻地15公里直线距离范围可在13分钟内抵达现场,10公里范围在9分钟内到达,5公里范围可在6分钟内到达。”此外,依托威海市公安局建设的全域LTE无线专网系统,视频图像可实时同步推送至各级指挥中心、移动指挥车辆和基层民警的警务终端。
目前,警务航空大队配备有旋翼、固定翼等各型无人机30余台,单架次可完成对50公里线路、100平方公里区域的空中巡查,实现了“定点起飞、全域覆盖、远程操控、快速响应”的效果。
记者从威海市大数据中心获悉,威海市以无人机全域巡航系统为基础,打造城市治理空中大数据平台,已经纳入威海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目前正在围绕无人机图像与政务数据融合交互和无人机遥感影像数据的智能分析进行新一轮的开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