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智慧城市发展联盟理事长李铁
国务院审批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已公布近两年,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我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50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
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相关规划显示,对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逾5000亿元。这对中国相关行业企业来说,将带来数万亿元的市场大蛋糕。
3月24日,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智慧城市发展联盟理事长李铁在2016济南•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大会之“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基金研讨”会上指出,过往政府搞智慧城市的项目比较多,资金基本上来源于政府,然而,政府官员在管理智慧城市项目时,基本上按照上级指令下达的要求来进行管理,没有对数据的使用有拓展需求。
他表示,当前越来越多的政府开始考虑和社会资本合作来破解智慧城市建设资金使用难题,因为企业会把任何一项科技的手段放大到极限获取企业收益,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技术变革来拓展的技术应用空间,创造最大需求。
在这背景下,重点资金应该从哪里来?李铁认为,应该面对市场、面对企业。从日本、韩国、德国和英国等一些国家智慧城市管理经验来看,绝大部分是公司来组建的。李铁表示,如果我们能把智慧城市所需资金的主战场面向社会,将有一个最大的好处,这样将有助于政府服务部门及时跟踪社会的需求来调整自己技术变革。
事实上,最近这些年一些新的互联网公司筹集资金非常快,如果政府能充分将智慧城市项目进行精准定位,开展市场化服务,提高运营效力,其实并不用担心资金筹措。李铁强调,智慧城市建设所需资金未来路径关键是取决于市场,取决于我们设计智慧城市的目标是否针对社会变化的需求,如果我们认准了这些目标我们智慧城市也会更迅速的获得资金的收益。
在李铁看来,我们国家需要打造的是基于互联网、智能技术形成系统的智慧城市,不仅要解决人在城市通过互联网技术智能技术更加方便的问题,同时也要解决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否更符合低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
“如果我们把这些问题真正有效的解决了,我想钱不是问题。”李铁再次强调,“最重要的一条解决资金的来源,重点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与此同时,政府应制订引导性的政策,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技术变革,甚至将我们的经验从国内推广到海外。”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