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2020-2025年)》
2021/5/30 18:49   河北省人民政府网      关键字:河北省 数字经济 发展规划 2020-2025      浏览量: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重要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高级经济形态。
  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2020-2025年)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重要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高级经济形态。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释放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提供的巨大发展势能,加快河北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依据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我省数字经济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巨大发展空间,已经成为新时期深化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1.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位居全国上游。截至2019年底,全省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光缆线路总长度、移动电话基站、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均居全国第7位,IPTV用户数居全国第6位,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省行政村光纤宽带通达率、4G信号覆盖率到达99%以上。物联网应用快速推进,车载智能终端、医疗健康服务、智能城市建设等垂直领域的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居全国第10位。雄安新区、石家庄、张家口崇礼以及京张高铁沿线等4个区域纳入5G试点范围,各市主城区5G网络建设大规模展开。
  2.数字产业化发展实现新突破。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张家口、承德、廊坊等大数据示范区初步建成,在线运营服务器规模突破120万台;鹿泉光电与导航、固安新型显示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建设。中电科13所、54所、中船重工718所等科研机构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快,阿里巴巴、腾讯、华为、浪潮、中兴等企业与河北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全省大数据与物联网、信息技术制造、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等领域快速发展。2018年末,全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3.91万个,比2013年末增加3.49万个;从业人员26.1万人,增长135.2%。东旭集团、晶龙实业、风帆公司和中国乐凯4家企业入围2019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中移系统集成入围2019中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百强。
  3.产业数字化步伐加快。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工业诊所“百千万行动”等深入实施,互联网与各行业、各领域深度融合,155家企业成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国家试点;全省累计培育企业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4家,中信戴卡、河钢集团、凌云工业等企业积极建设数字化车间,开展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指数由2012年59提高到2018年80。建设石家庄、邯郸2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培育省级以上电子商务示范园区17个、示范企业40个,行业电商、农村电商、创新型电商、跨境电商等平台建设步伐加快,2019年全省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9.1%。省、市、县、乡四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省级农业数据中心和“农业云”初步建成,物联网在高端蔬菜生产、禽畜养殖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
  4.社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全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程成效初显,政务云实现了由单云平台向多云平台的迈进,已有64个部门的350多个应用系统实现云上部署,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和“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冀时办”正式上线运行,全省社保查询缴费、医保查询缴费、水电暖气缴费等近300项高频应用实现“指尖办”。河北旅游大数据中心和应急指挥平台顺利运行,省、市及重点旅游县旅游数据纵向共享进程加快。京津冀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出行云建设初见成效。图书馆、博物馆等数字化改造快速推进,文化事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二)存在问题。
  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小。2018年,我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711亿元,占GDP的2.18%。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滞后,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仅占全国的0.86%,其中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仅占全国的0.43%,是广东的2.47%、北京的2.7%、江苏的2.99%。与此同时,产业链条较短,缺少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领军企业,富有活力与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尚未形成。
  2.制造业数字化水平较低。我省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自动化生产线改造、财务、办公、采购、销售等单项应用,处于集成提升阶段以上的企业比例仅为12.6%。工业各行业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离散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明显低于流程制造业;多数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动力不足,生产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较低。
  3.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创新能力不强是制约我省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短板,2019年,全省R&D投入强度1.62%,居全国第18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3.82件,仅是全国的28.7%。在信息技术领域,全省缺少影响力较强的研发机构和知名高等学校,高端人才聚集水平低,尤其缺乏精通信息化与生产制造的复合型人才。
  4.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缓慢。我省的人居环境、政务服务、政策激励、企业家精神等与发达省(市)有较大差距,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创新创业氛围不浓,人工智能、区块链、新零售等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原创少,缺少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领域的优势企业。
  (三)面临形势。当今世界,数字经济作为引领未来的新经济形态,既是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也是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蓝海,前所未有地重构经济社会发展新图景。海量数据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生产要素,伴随互联网特别是产业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数据资源正在加速产生、传播和应用,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数据的开放、共享和应用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万物互联”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基础,信息网络逐渐突破传统信息处理终端以及传输方式限制,朝着更广、更快、更深的方向发展,人、机、物互联的新时代即将到来。人工智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成熟、网络海量数据的积累、信息系统算力的提升,人工智能正步入第三次发展热潮,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渗透到金融、交通、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驱动全球经济的智能化跨越。为此,全球主要经济体把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最大程度释放数字红利,作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新依托,作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增长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重塑全球竞争力的共同选择。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进入快车道,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增长的强大驱动力。前沿技术迭代加快,5G、人工智能、车联网、无人机、量子通信等领域的创新能力提升,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产业数字化提速,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行动方案,超前布局5G网络、工业互联网,带动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融合发展成为主战场,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度扩散到传统产业之中,产业的边界被打破,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快整合重构。与此同时,东南沿海多个省份把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强省作为掌握未来竞争主动权、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头号工程,华中、西南省份倾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全国新一轮竞争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河北正处在千载难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等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同期实施,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局起步,为河北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持久动力。优越的地理区位、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为汇聚网络数据资源、吸引京津创新资源和生产要素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永久落户河北,将成为全国数字经济最新成果展示的国家级平台和全球数字经济交流合作的世界级平台。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推动河北迈入数字经济新蓝海,既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换道超车、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突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方向,突出科技引领和产业支撑工作重点,突出创新驱动、数据驱动发展新路径,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精心组织实施专项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提升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水平,加快河北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持续动力。
  (二)发展原则。
  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加快建立自主参与、激励创新的制度基础和社会氛围,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应用场景,发挥政府在数据共享应用方面的示范作用,探索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新路径。
  数据赋能、融合发展。坚持把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着力构建数据资源体系,高效释放数据资源的价值作用,开启数据驱动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开放合作、改革创新。坚持以全球视野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用好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等展示交流合作平台,引进培育一批数字经济新型市场主体;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调动产学研用多方资源和力量,打造有利于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集聚的产业生态。
  共建共享、安全可控。加大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力度,推广数据资源建设和行业服务标准,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数字鸿沟;加强数字经济市场监管和司法保护,建设数字经济安全保障体系,防范、控制和化解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风险,推动网络信息安全与数字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三)发展目标。到2022年,大数据创新应用体系基本形成,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服务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信息化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建成一批包容性强、适应性广、政策环境优的数字场景应用市场,基本形成以大数据产业、制造业数字化、服务业数字化、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撑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
  1.数据资源体系基本完善。数据中心的布局和建设进一步优化,张家口成为我国规模最大、设施先进的数据产业基地。各领域数据资源有效汇聚,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全面形成,建设大数据交易中心,数据确权、定价、交易等机制初步建立,大数据产业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2.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两化融合指数达到88,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130家,形成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和产业体系,钢铁、石化、汽车制造等行业的重点企业基本完成数字化改造,打造一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升级典范。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电子商务等发展水平步入全国先进行列,网络零售额突破3700亿。
  3.电子信息产业支撑力增强。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其中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大数据、软件及服务、半导体器件、新型显示等领域形成局部优势;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00家,对全省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支撑作用显著提升。
  4.重点区域带动作用显著。雄安新区完成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任务,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新标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升级,涌现一批五星级试点城市;智慧冬奥完美展现,数字技术带动冰雪产业快速发展;石家庄正定、张家口怀来等数字经济产业园初具规模,成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5.数字基础设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基本建成高速宽带、无缝覆盖、智能适配的新一代信息网络,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宽带接入用户普及率达到99%、5G基站数量达到7万个。智能传感设施“云—边—端”模式基本覆盖交通、电力、城市建设等领域。
  到2025年,全省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及信息产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产业数字化进入全面扩张期,两化融合指数达到94,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1万元/人年以上,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具有较强创新力、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大量涌现。基本建成全国的数字产业化发展新兴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服务业融合发展先行区。雄安新区成为我国信息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引领区。
  三、区域布局
  统筹规划全省数字经济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深化数字领域国内外合作,发挥国家试验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推动一批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区数字化转型,共同建设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一)建设雄安新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充分发挥国家试验区示范带动作用,在智能城市建设、数字要素流通、体制机制构建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领军城市。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的城市感知设施系统,构建城市全覆盖的数字化标识体系,建立汇聚城市数据和统筹管理运营的信息管理中枢,打造绿色智慧新城。率先构建数字经济生产要素体系,建设大数据交易中心,推进数据要素资源高效有序流动和深度开发利用,支持开展数据资产管理、数据交易、结算交付等业务。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科研体制,促进数字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加快发展区块链、量子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率先建设数字政府,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机制,在数据权属界定、新业态监管等领域不断完善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规章,优化调整数字经济生产关系。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