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们面临着多种应急突发情景:自然灾害(如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事故灾难(如交通事故、瓦斯爆炸、有害物泄漏、煤矿坍塌等)、公共卫生(如甲型H1N1流感、食物中毒、自来水污染、流行性出血热等)、社会安全(如非法集会、出租车停运、暴力事件、公交车爆炸、重大火灾等)。这些应急突发事件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财产损失,因此,加强城市应急平台建设,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就尤为重要。
一、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分析与探讨
所谓城市应急联动系统(City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CERS)是在一个城市中,通过采用统一的号码用于公众报告紧急事件和紧急求助,并整合城市各种应急救援力量及市政服务资源,实现多警种、多部门、多层次、跨地域的统一接警,统一指挥,联合行动,及时、有序、高效地开展紧急救援或抢险救灾行动,从而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综合救援体系及集成技术平台。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集成有线通信调度系统、无线通信语音调度系统、计算机骨干网络系统、综合接处警系统(含报警电话多字段传输及显示软件、计算机辅助调度软件等)、语音记录系统、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视频图像传输系统、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移动目标定位系统、移动通讯指挥车系统、机房监控系统、电源系统等为一体,具有指挥调度功能;可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社会安全事件的报警、求助、投诉电话实现统一接警、快速反应、联动处警,对行政辖区内各具有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职能的应急联动单位统一指挥调度,为联动不同警种和部门处置行政辖区内的紧急、突发、重大事件提供通信与信息保障。
二、建立城市应急联动平台的必要性
1、是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越来越呈现出突发性强、复杂快变、一事多联的特点,这就要求各级应急管理机构和各类应急处置部门必须及时反应、相互沟通、集中力量、协调联动,共同展开处置工作。
2、是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现实选择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老大难问题依靠传统方法已无法解决,需要寻求新的方法模式。如,管理空间划分不明确,层次混乱,职责不清,或是多龙治水,或是无人问津。管理信息获取被动、滞后,管理方式粗放,过多地依赖“突击式”和“运动式”管理,经常造成管了又乱,乱了再管的局面。城市应急联动平台可以运用“3S”(RS、GIS、GPS)技术、地理编码技术和移动信息技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从根本上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谁都负责,谁都不负责”的被动管理模式,实现城市管理的数字化、精细化、动态化,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3、是改善民生的务实举措
目前,各地市均有“110”、“119”、“122”、“12345”、“12119”、“95598”等应急平台,加上市政府政务值班、市政、煤、水、电、气等公众特服号码近20个,虽然基本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但号码繁多杂乱,不易记忆,发生突发应急事件时,存在公众选择性困难,群众需要第一时间做出选择,有时很难避免出现判断错误,延误最佳求救求助时间和应急处置时机,造成不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建立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可以为市民提供快捷的应急救助响应,让群众尽快受益、长期得利,增强市民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三、应急联动系统存在的问题: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涉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有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GIS技术、GPS技术、图像监控技术、数据库技术、呼叫中心技术、统一消息技术、可靠性技术、安全认证技术、异构数据交换与共享技术、计算机辅助调度技术等。应急联动系统存在的问题:
1、无相应的法规支撑
紧急事件的处置权变更导致责任模糊,很多紧急事件处置权在公安机构,而非应急联动中心。
2、部门矛盾导致协调难度增大
所谓联动就是协同,由于权力和利益等方面的问题,各部门之间矛盾比较大,都不愿意一起做事,造成协同作战效率较低,地方政府协调难度大。
3、责权不清导致部门数据无法交换与共享
指挥的基础是信息,应急联动首先要实现信息联动,但各部门责权不清,处于数据安全的考虑,或对数据高回报的期望,或对本部门地位的考虑,加上有些部门本来就受到行业法律和文件的约束,不愿意或者不允许提供数据给其他部门共享,导致应急联动中心无法取得系统所需要的重要数据。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