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人开始注重营造温馨便捷的家居环境,智能家居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而作为智能家居的入口级产品,楼宇对讲系统也以此为契机,在家庭智能化的浪潮中得到快速发展。
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我国的楼宇对讲技术经历了4n型—总线型—局域网型—互联网型的从非可视化对讲到数字家庭终端的转变。在这过程中,一方面,凭借着长期的落地应用,楼宇对讲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系统的性价比不断提高,获得了广大消费者及房地产商的喜爱。
另一方面,楼宇对讲系统作为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家居产业的火热也推动了楼宇对讲系统不断向前发展。楼宇对讲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后,目前已然具备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市场受众。就现阶段而言,楼宇对讲的发展状况又如何?
IP高清可视对讲成为市场主流
楼宇对讲系统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受益于国内房地产产业蓬勃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我国的楼宇对讲行业也保持着平稳、快速的增长。技术的更新迭代也使得广义的楼宇对讲衍生出楼宇门禁对讲及安防专业对讲两大领域。
在应用领域方面,楼宇门禁对讲系统通常出现在住宅小区、单元楼、写字楼等建筑中,实现了访客、住户、物业管理三方的信息交流及出入口控制。安防专用对讲产品则主要面向平安城市、医院、监狱、银行等行业领域,实现管理中心与各终端之间的可视对讲、报警求助及信息发布等多种功能。
在解决方案方面,楼宇门禁对讲系统由于应用领域较为单一,产品及解决方案的标准化、通用化程度较高,导致市场竞争激烈。而安防专业对讲则需要依据用户所在行业的不同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差异化产品,用户的定制化服务竞争较大。
在安防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楼宇对讲系统正快速从传统的模拟、半数字标清可视对讲向高清IP网络可视对讲转型,呈现出集成化、高清化、平台化的发展趋势。这也对楼宇对讲厂商的技术及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物联时代催生云对讲
物联网、云服务的普及也进一步提升了楼宇对讲系统的科技含量。在楼宇对讲行业,近年来云对讲正成为引起广泛讨论的话题。何为云对讲?云对讲即为传统的楼宇对讲升级为数字对讲后,系统能够接入云平台及移动端中,通过对讲主机及移动终端相融合,实现远程开门及电梯远程呼叫、图像记录、基础访问等多种功能,企业价值得到极大提升。
现阶段,凭借着高性价比、安装方便快捷及由此带来的可持续广告收益等诸多优势,云对讲正成为越来越多工程商及物业公司的首选。据行业专家预测,到2020年,市场上具备云对讲功能的设备将超过75%。
围绕智慧社区建设,打造入口硬件
正如上文所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交通、居住面积等硬件设施方面,更多的是关注居住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此,有业内人士指出现阶段智能家居的最大刚需是智能安防而非智能家电,楼宇对讲系统作为家庭设施中的入口硬件,更是智能家居稳定发展的保障。
现阶段也有越来越多的楼宇对讲厂商开始深入智能家居及智慧社区领域,将楼宇对讲系统与智慧社区相结合,在社区信息化、提高物业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围绕着智慧社区,通过将社区信息发布、小区商圈检索、户户通等诸多功能集中于一体的社区服务管理平台,为用户带来更智能、更便捷的生活已然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
楼宇对讲与智能社区相辅相成,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两者之间的增值空间和性价比,在功能扩展中给企业带来充分的发挥空间。目前单纯只有对讲开锁功能的楼宇对讲产品已不多见,万物互联理念下的厂商们专注更多的是人脸识别与移动通讯融合带来的智能硬件升级。
依托房地产市场,楼宇对讲带来新发展
一直以来,房地产行业与楼宇对讲行业都是离不开的一个话题。一方面,在国家经济适用房及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推动下,中低端的楼宇对讲产品被广泛应用其中。另一方面,随着精装房的逐渐增多,用户对高端楼宇对讲产品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与此同时,针对老旧小区的旧城改造工程也为楼宇对讲行业带来了新一轮的市场需求。小区老旧对讲设施的更新换代在未来或许将成为楼宇对讲市场的又一增长点。
市场增长迅猛,厂商如何破解同质化难题
对于楼宇对讲产业而言,行业的稳步发展及与智能家居相融趋势的日益加深也吸引了越多越多企业的入局竞争。除了传统的安防企业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外,海尔、长虹也借助着智能家居的契机进行数字对讲市场。
但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后,现阶段楼宇对讲市场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已是不可避免。面对这一难题,厂商们除了提供产品的科技创新力外,更应从服务上下功夫,将以往的卖产品变为卖服务,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本地化服务和创造产品价值,以此来缓解同质化难题。
随着行业市场的发展,现阶段国内很多楼宇对讲厂商已从原有的单一产品生厂商转型为智慧社区解决方案提供商。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单一对讲产品对现如今琳琅满目的智能家居及智慧社区方案,楼宇对讲厂商走过了近三十年的风风雨雨,也获得了无数的荣誉与成就。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