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各级政府共推海量政府数据共享平台。2009年,奥巴马上任伊始即颁布了《透明与开放政府备忘录》和《信息自由法案备忘录》;同年,美国联邦首席信息官委员会启动了data.gov项目,作为所有政府信息的贮存库。目前data.gov上公开的数据集已达191836个,主要涵盖的数据群包括农业、商业、气候、消费、生态、教育、能源、金融、卫生健康、政府、制造业、海洋、公共安全和科学研究等。
韩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注重积极推进公共数据的开放,通过市政府和手机应用,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信息服务,建立用于大数据分析的基础设施,目标是建立让市民满意的智慧城市。其实施策略包括建立公共数据分类系统、开展公共数据需求调查分析、实施数据质量管理、促进市民和开发者的积极互动、支持开放数据的相关活动等。
(2)国内案例。
由北京西城—清华同衡城市数据实验室推出的北京文化遗产APP,以新媒体手段推广宣传旧城文化遗产,并通过UGC方式与市民互动。该APP以“GPS·遗产定位”、“UGC·用户参与生产遗产图文资料”和“DATA·遗产参观数据”为核心工具,既能帮助一般用户寻找、发现和记录北京文化遗产的参观路线,又能帮助城市管理部门在数据基础之上更好地保护和应用文化遗产。市民通过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进行打分和评论,并上传实时照片,形成了“城市文化遗产的大众点评网”,极大地促进了旧城文物保护公众参与和社会治理的创新。
北京文化遗产APP是一款导览软件:①该APP为用户在地图上清楚、完整地标示出了所有北京文化遗产的地点(包括国家级文物、市级文物和区级文物),不仅让用户对文化遗产的具体位置一目了然,还让用户对文化遗产的分布有了直观的了解。②该APP具有十分便捷的路径导航功能、街景功能,还能根据用户的位置筛选出附近的文化遗产。③该APP对每个文化遗产都配有相应的图片和详细介绍,即使用户足不出户,也能对文化遗产有相应了解。同时,该APP支持实时拍照、发表评论等功能,可以促进用户之间形成良性互动。④用户能够利用该APP中提供的微博、微信分享功能,分享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在社交网络中进行传播,加快文化遗产的宣传速度,提高文化遗产的关注度。
(二)解决问题:多方协同,生成系统性解决方案
城市问题的解决方案,不仅仅涉及到技术问题,更涉及城市治理体系,需要多方协同参与,共同解决。城市问题解决机制的构建包括与利益相关方一起寻找解决办法、建设城市数据集成与动态分析平台、推动城市数据运营三个方面的内容。
原则五:与利益相关方一起寻找解决办法
成功的智慧城市治理模式的构建,需要更多利益相关主体的参与。通过公私合作与多元参与,改变政府主导的单一建设模式,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并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有助于“释放”广大市民的智慧,促进公众参与决策,体现“智慧政治”。智慧的城市规划,应当建立不同利益方信息交流的平台,对涉及多方利益的城市公共事务展开充分的讨论,鼓励各方对各自的利益进行表达,最后在综合各方诉求后得出科学的解决方案。
(1)国际案例。
开放协同的多元参与是发达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普遍模式。美国商务部国家电信与信息管理局(NTIA)针对社区发布了工具包,服务当地各类公民团体,促进构建公私合营的伙伴关系;合理评估各个利益相关方在社区智慧化发展中的贡献,推动多方合作协议的达成。在美国旧金山,由旧金山市政府、市议会、市科技局、市长社区服务办公室以及本地的非盈利组织—旧金山规划与城市更新协会(SPUR)等共同建立了ImproveSF社区问题解决平台。社区组织或机构在该平台的网站上创建社区项目,社区领袖在项目页下阐释问题,并借助信息平台促进社区成员和相关利益集团对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向多方征集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选出合理的方案并实施。
(2)国内案例。
在乌镇总体规划中,笔者团队从互联网小镇的特色化智慧城市发展路径出发,构建乌镇智慧城市运营平台,完善智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乌镇智能移动感知网络,搭建大数据实验室和线上乌镇运营中枢,以实现优化政府治理、创新商业模式及鼓励公众参与的发展目标。
乌镇公众参与与协商平台是以大数据和共享信息为基础,建设的“感知—应用—管理—共享信息”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公众参与和协商平台。该平台汇集民智,寻求社会共识,构建尊重企业、市民及政府等主体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在微信端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参与规划的途径。“乌镇发布”公众号设置了“乌镇规划公众参与”菜单,为关注者提供了乌镇概念性总体规划内容,并提供了评论功能。规划团队和政府可以随时获取意见,并对规划进行相应的调整。
原则六:建设城市数据集成与动态分析平台
城市数据集成与动态分析平台是智慧城市的神经中枢,由数据收集、数据挖掘分析及智慧模块组成,融合了城市地理空间尺度的GIS数据以及建筑尺度的BIM数据、城市人口数据和法人数据,并对各维度、各尺度的城市数据进行整合。共享数据库的建立,可以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不同行业和部门间的信息畅通,统筹城乡信息。当前,日益成熟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城市多源数据分析与决策过程中,使城市数据集成与动态分析平台逐渐具备了评价、预测和辅助决策功能,进而提升了城市的管理水平。
(1)国际案例。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智慧城市数据系统通过数据和系统整合推动城市建设。其通过11个不同的控制中心来管理城市水、电、燃气等主要基础设施,实现了市政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有效保证了城市道路和管网等的安全、高效、稳定及可持续的运行。
在韩国首尔的智慧城市建设中,构建了首尔开放数据平台(SeoulOpenDataSquare,简称“SODS”)。SODS集成了城市管理、社会福利、文化、旅游、环境和安全等33个公共信息系统及880个数据库,有效整合了各个部门的数据,并提供了辅助决策和在线服务。
(2)国内案例。
在乌镇智慧小镇建设中,乌镇城乡CIM平台实现了各学科专业技术在不同空间层次上的集成、分析和协同,推动了传统建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化,并整合了智慧传感网络,为城市提供了系统全覆盖的智慧管理和服务。通过城乡CIM平台整合数据运营,最终在乌镇实现了智慧化公共体系建设,把不同部门分散的智慧城市单项技术变成集成技术。伴随着内容的逐渐完善和丰富,城乡CIM平台将逐渐成为乌镇智慧城市的运营管理平台和最核心的智慧中枢。
上海城市体征数据云平台则是根据上海各个部门提供的现状数据和规划数据,以及合作的互联网企业提供的人的行为数据,综合形成的城市体征数据平台。该平台可以基于多源多维城市大数据集成分析,提出城市问题解决方案,实现对“城市病”从“循证医学”到“精准医学”治疗的升级。例如,根据城市各空间单元的OD数量,标定各空间单元相关属性标签,初步刻画其职住功能及功能强度;根据全天各时段空间单元内OD数量的变化曲线,挖掘各空间单元内人的出行特征,据此进一步标定空间单元功能。
原则七:推动城市数据运营
如果对共享服务平台整合的海量数据缺乏深度分析,那么数据挖掘则没有意义。依靠开放数据,通过建立城市数据实验室与城市数据研究院等,可以整合智慧城市的各个系统数据,以数据挖掘、分析、研发和运营为中心,推进商业应用、政策研究和科研创新的集成示范。城市数据运营将变静态、物质性、阶段性的智慧城市建设为动态、人本、全周期的智慧城市运营,对社会关系机制进行协同调控,并通过信息的双向和多向反馈,实现智慧城市“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结合。
(1)国际案例。
世界各地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广泛开展了城市数据运营的合作,联合成立了各种类型的城市数据实验室。例如,美国MIT的建筑系成立了跨学科的感知城市实验室(SENSEableCityLab),旨在研究当代数字科技是如何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及改变城市面貌的,其在海量数据的可视化和实时展示上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建筑、规划与历史保护学院(GSAPP)成立了空间信息设计实验室(SpatialInformationDesignLab),以数据可视化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多方的数据合作,对城市数据和空间信息进行深度分析。
(2)国内案例。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建设了北京西城—清华同衡城市数据实验室、两江新区—清华同衡城市数据实验室和清华同衡海西城市数据实验室等,联合打造开放数据平台。通过对共享服务平台及各个应用系统收集的数据进行专业、深入的大数据分析以及各种应用的研发,为城市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专业数据服务,促进与地方政府和数据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实现城市数据的采集、开放和研究的市场化应用。
数据实验室的主要业务内容包括数据全程运营实验,促进城市规划的延伸和转型;“政产学研”合作,对数据开放进行有效监管;开放平台,吸引各类研究者和企业参与数据分析与产品研发;前端对接政府管理,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后端对接市场,为公众提供产品和服务;孵化信息技术产业和中小企业等。
三、启示与建议
(一)发展启示
新型智慧城市是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转型期,内涵不断丰富、理念不断提升的智慧城市升级版,是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通过提供开放、多元融合、全程式的服务,智慧城市的核心价值越来越体现出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活(Qualityoflife)。合理制定智慧城市的发展原则,可以从原则上保证人性化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为城市的规划、投资建设与运营设立以人为本的门槛,保障城市的智慧化发展,不断提升居民福祉。以问题为导向、数据为中心,遵循以上七大原则,将有效突破固有模式,促进创新要素的智能融合和应用,推动大众参与城市管理,实现城市综合治理的精细化和智慧化。
(二)相关建议
1.通过灵活多样的模式,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传统的一刀切、标准化的城市建设不同,应采用弹性、渐进和多元化的模式,针对各地不同的情况,不拘泥于一套标准体系和项目标准,灵活多样地开展建设。通过因地制宜的智慧城市建设,从多维度出发,以多元运作方式促进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空间尺度的城市空间管理体系与社会治理机制的动态融合,促进城市社会体制机制现代化的动态调整和管理。
2.通过技术集成,促进城市管理体系的复合集成
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多重技术方法的集成,通过多元多维的数据分析,构建网格化智慧城市管理体系。特别是通过建设传感器网络,采用智能感知技术,提供全体居民行为与城市环境的海量数据库,为更准确地分析和预测城市问题提供依据,帮助管理者对城市各元素进行深度分析和智能控制。
3.搭建多元主体交流平台,促进协同治理
智慧城市技术的重要应用即为城市开放治理模式的创新提供支持。通过开放数据竞赛,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城市数据分析和治理优化。通过SOLOMO新媒体技术等的应用,开创“多对多”机制,链接公众媒体和自媒体,使公众与政府、公众内部、政府内部能有频繁的互动,从而搭建动态化、机制化的平台,实现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商共治。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