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第一次听到智慧城市这个词的时候,脑海中迅速划过各种科幻片的场景,高楼大厦间全是轨道,空中飞着汽车,街上看不到行走的人到处都是机器......
然而真正的智慧城市或者说以现在科技水平的阶段的智慧城市,解决都是现代城市中很具体也是很让人头疼的问题,其利用射频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下一代通信技术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使城市变得更易于被感知,城市资源更易于被充分整合,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城市的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从而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解决交通拥堵,消除安全隐患,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在人们出行时导航可以告诉你最便捷的道路,对于拥堵路段进行避让;医院建立云服务平台,大家可以通过终端进行预约挂号,病人们可以通过智能穿戴产品记录下自己的身体信息,通过云平台将每天的数据记录下来,让医生更了解病情;再比如通过大数据防治雾霾,多利用可再生资源在路灯广告牌这样的公共设施,减少环境污染等等。
智慧城市发展的阻力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规划数目已超过220个,好不热闹。对于智慧城市的愿景虽好,它还是有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总结来说是以下几点。
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
这是个老毛病了,早年数据中心建设时我们也有过这样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认知和调节已走上正轨,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又重蹈覆辙,智慧城市建设盲目,缺少运营准入标准,存在项目一哄而上等现象。此外,由于缺乏相关的标准体系,区域内城市、城镇、社区规划单一,建设思路与方向趋同,未能发挥合作互补作用,这样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易造成资源重复浪费现象。
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智慧城市是整个城市各种技术和各个部门通力合作的成果,不是一股脑就能做的。有了更高层次的规划我们可以少走弯路,更快更顺利地拥有一个人性化、科技感的城市,提高居民们生活质量。
信息开放程度不足
由于信息的开放程度不足容易形成“信息孤岛”,会制约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政府部门间应公开、分享数据,制定标准化、统一化、互联互通的数据体系,让数据产生深度价值和综合价值,实现智慧城市的发展。
缺乏相应的配套体制和法制环境
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程,而当前各地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这一特性认识不足,没有建立推动智慧城市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仅仅依靠政府投资来推动建设,无法充分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将直接导致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严重不足。
我国“十三五”规划已明确提出将大力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目前存在的缺少规划、信息开放不足、配套体质不完善的问题都会一一瓦解,我们的城市将变得更加宜居。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