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中欧智慧城市新内涵及合作路径分析
2017/1/19 09:14   行政管理改革      关键字:城市,智慧,经济,发展      浏览量: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欧洲的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被赋予新内涵,也呈现明显的互补性。务实推动经济新常态下中欧智慧城市合作,可以帮助中国走好经济新常态,助推欧洲走出经济新常态。做好经济新常态下中欧智慧城市合作发展,既是各自城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助推中欧经济转型发展的良方。中欧双方要尊重经济规律,研究经济新常态下双方智慧城市合作的目标、原则、领域和机制,不断提升智慧城市发展与合作的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步伐提速,全国自上而下兴起了城镇化研究、建设与发展浪潮。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盟国家,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方面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城镇化成为中欧双方交流合作的主要议题之一。2012年,中国政府与欧盟签署了《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共同宣言》,全面开启了中欧城镇化合作。2013年年底,为适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对传统社会治理、城市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冲击,深入研究城镇化的绿色、环保、可持续,中欧又启动了智慧城市合作,进一步探讨智慧城市新理论和分享应用实践。但是随着中欧各自步入经济新常态,中欧经济发展呈现不同特点,智慧城市建设也呈现新内涵。因此,做好经济新常态下中欧智慧城市合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欧经济新常态下智慧城市发展的新内涵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智慧城市发展新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和7月对中国经济新常态做了重要论述,并在11月份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对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特点做了阐述。中国经济新常态是对中国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发展所做的趋势性判断,是研究经济工作的重要遵循和依据。做好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必须遵循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规律,充分认识经济新常态下智慧城市发展的新内涵。

1.更强调理性发展。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之一是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这是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也将受到下行和降温的压力。2015年年末地方政府负债率23.6%,[1]远超美国地方政府和加拿大的上限,政府投资拉动智慧城市建设预期下降。股市债市等直接融资渠道还不畅通,资金仍然是制约智慧城市发展的首要因素。但也要看到,智慧城市的降温、减速和动荡是相对的。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揭示,截至2015年9月,全国95%以上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以上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50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2]出于城市治理的需要,政府也须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对人口、经济、社会的精准管理和调控。

2.更注重培育新业态。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之二是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这是经济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要摒弃过去土地城镇化、工业围城化的老路子,防止简单上马高新技术项目就等同于智慧城市的思维。智慧城市建设要立足扩大内需,主动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提升城镇化的质量。要通过“互联网+”与传统线下产业的深度融合,催生新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形态,拉动消费增长,服务于城市居民。比如网络约车,将数以亿计的线下车辆集中到网络平台上,直接向几亿注册用户提供车辆服务,既解决了就业问题,也让利消费者,刺激了消费需求。

3.更注重技术创新。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之三是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这是经济新常态的核心内涵。要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强对基础性、关键性信息技术的突破,掌握一批核心技术。要告别过去圈地建各类智慧城市产业园、全部引进外国品牌入驻、依托外国品牌支撑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要着力培育优秀国产品牌,鼓励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使用自有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要加强对物联网的研发能力,推进物联网在生产制造、物流商贸、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形成面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打造智慧城市的升级版。

4.更强调市场主体。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之四是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转换,这是经济转型发展的机制保障。智慧城市建设投入大、周期长,投资规模少则数十亿,多则上百亿。智慧城市建设首要解决的是融资问题,要建立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主要渠道的多元融资体系,强化市场主体作用,引导商业银行、企业单位、信托、租赁、证券、创投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外商、民间资本等市场主体参与智慧城市建设。要明确智慧城市业务类型,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进行PPP建设模式探索。

5.更关注公共服务。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之五是经济福祉由非均衡型向包容共享型转换,这是经济新常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智慧城市首先是以人为中心的城市,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要重点做好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建设就业、文化、教育、医疗、住房等信息系统,提升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的规范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城市公共资源的全民共享。要打造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面向个人和企业的网上审批、咨询、投诉、查询和缴费系统,方便个人和企业网上办理各项事务。要更加注重居住感受,努力建设宜居、生态的智慧城市。

(二)欧洲经济新常态下智慧城市发展新内涵

经济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性特点做出的总结和判断,根本用意旨在解决中国的问题。但认真分析欧洲经济,可以得出欧洲经济也面临“高失业率、低通胀、低增长、低外需”经济新常态的基本判断。在经济新常态下,欧洲智慧城市的发展也面临新内涵。

1.更注重培育智慧产业。有分析认为,高失业率是欧洲一切问题的根源。欧洲智慧城市建设要高度关注欧洲自身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高失业率问题。欧洲农业比重低,工业趋向稳定,服务业已逐渐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但欧洲国家众多,人口分布不均,服务业规模小、分布散,再加上信息不对称,因此无法容纳足够多年轻人就业。欧洲智慧城市建设要借鉴中国经验,充分利用“互联网+”与传统线下服务业的融合,打造平台经济,生成新的经济业态。平台经济既创造了就业机会,还激发了消费需求,是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动力。

2.更注重扩宽市场。欧洲经济发展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长期的低通胀,这成为观察欧洲经济复苏的关键指标。要消除低通胀,从经济学角度看,主要从需求侧发力,注重刺激需求增长。欧洲智慧城市发展各具特色,但从推动经济增长角度看,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无法从根本上成为助力欧洲经济复苏的力量。欧洲智慧城市要壮大产业规模,努力培育市场,将与智慧城市有关的规划设计、实施方案和技术产品进行打磨,根据城市特点和规模,打造针对不同类型城市的通用性方案和产品,为技术推广做准备。要扩宽市场,破除政策性限制,解除不合理、不科学、歧视性出口条款,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

3.更注重吸引投资。欧洲经济长期处于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状态,难以找到拉动增长的新动能。欧洲的消费市场基本成型,净出口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总体低迷,要振兴欧洲经济,还要加大投资力度。欧洲要千方百计利用全球资金,特别是中国等具有强烈投资意愿和能力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以中国为例,一是有资金储备,截至2016年6月,中国外汇储备3.21万亿美元;[3]二是有政策支持,中国倡议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三是具有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一批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具有投资新经济的技术和资金优势。

4.更注重技术输出。欧洲在制造业、高新技术、金融业和高端服务业方面一直以来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出口也是拉动欧洲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受世界经济影响,欧洲出口将长期在低位徘徊,这也是欧洲经济新常态的表现。欧洲应将智慧城市打造成欧洲经济的新名片和新动能,推动欧洲出口贸易增长。要围绕智慧城市的建设和管理,研究和推动信息技术行业的标准制定、产品研发和后期服务,破除限制合作与发展的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让各国的低成本、高质量产品进入欧洲,让欧洲的具有技术原创的高端产品进入广阔的国际市场。欧洲要立足自身优势,将绿色节能环保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形成可复制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打造可量产、可出口的智慧城市产品。

二、经济新常态下中欧智慧城市合作发展的现实意义

从中国来看,经济平稳降速、提质增效、结构升级、市场导向是新常态,是大势所趋,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走好新常态。从欧洲来看,要走出阴霾,重振欧洲经济,必须竭尽所能走出“一高三低”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欧在智慧城市各领域都有很强的互补性,加强中欧智慧城市合作可为各自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一)中国智慧城市为欧洲走出新常态提供了契机

1.为欧洲带来了市场机遇。中国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市场大,城镇化发展迫切,为欧洲智慧城市乃至欧洲经济提供了巨大机遇。中国当前城镇化率为56.2%,按照中等发达国家普遍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来计算,中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经济学家厉以宁估算,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拉动基础设施投资40万亿元,增加全国居民消费需求1.2个百分点。[4]这是按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计算的,如果按照户籍人口计算,发展空间更大。现实与目标的落差,无疑为欧洲智慧城市发展带来巨大市场机遇。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过去过分强调基础设施和智慧产业建设,忽视了城市的生态和绿色环保。从环保部发布的2015年全国环境状况公报看,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只有7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近八成绿色环保不过关。欧洲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积累了大量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技术和经验,也可以在中国市场上有所作为。

2.为欧洲扩宽了融资渠道。欧洲经济发展要重视吸引外资。中国的外汇储备目前居世界第一,具有对外投资优质资产的能力和动力。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对外投资累计过万亿美元,其中对欧洲投资达到创纪录的230亿美元,远远超过对美国投资的153亿美元。中国对欧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和房地产领域,这些领域恰恰是欧洲智慧城市建设最需要投资的领域。此外,全球市值前十名的互联网企业,中国占据四席,这些航母型企业具有巨大的经济创造力,能够拉动消费,创造就业,提供融资服务。中国的经济和智慧产业发展,具有投资拉动欧洲经济、助推欧洲经济走出新常态的特征。

3.为欧洲壮大了智慧产业。欧洲经济主要是以制造业、金融和旅游服务业为主,而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智慧产业发展乏力,欧洲已面临被美国和中国在智慧产业双超的尴尬局面。中国在网络约车、网上订餐、网订旅游、网上学习、网上诊疗等智慧行业服务应用方面走在前列,也培育了一批技术和实力超群的企业。中国很多城市建立了云计算中心,可以提供硬件托管、数据存储和计算服务,有代表性的宁夏中卫西部云基地、贵阳大数据产业园等吸引了全球知名企业入驻。这些资金沉淀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全可以为欧洲的智慧城市和智慧产业提供服务。中国具有以电子商务为特征的网上贸易优势,能够帮助欧洲众多中小企业打开市场,拓展销售渠道,进而壮大智慧产业发展。

(二)欧洲智慧城市为中国走好新常态提供了实务

1.为中国提供了节能、低碳、可持续性的发展实务。当前中国经济更注重发展的质量,注重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欧洲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以绿色为主题,重点方向是城市生态环境、智能交通和建筑,重视节能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对中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欧盟在其新能源研究投资方案中,为智慧城市建设投资110 亿欧元,选择若干城市发展低碳住宅、智能交通和智能电网,通过智能化改造提高公众生活的网络化程度和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提升能源效率,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的质量和包容性。在建设绿色、环保智慧城市方面,欧洲为中国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2.为中国提供了投资机遇。当前,中国正在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带一路”战略,投资方向将聚焦产业高端和优质域外资产。欧洲经过多年发展,一方面拥有很多优秀企业和优质资本,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这为中国提供了投资机遇。比如通信系统,中国已经启动从4G向5G的切换,而众多欧洲城市还是3G通信系统;再比如中国有阿里云、百度云等世界级的云平台,而欧洲鲜有能够服务大规模计算的云端系统;中国有若干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能够提供融资服务,欧洲在培育互联网企业上鲜有建树。这些都为中国企业赴欧投资带来重大机遇。

3.为中国提供了智慧城市建设和管理经验。智慧城市建设应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城市的公共价值。欧洲政府在策划智慧城市项目时,会认真做前期调研,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需求,还会在项目实施之前选择若干志愿者进行预体验,再根据预体验情况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欧盟各国在实施智慧城市建设时,重视民众的参与。如在阿姆斯特丹市的赫曾费尔德地区,电网管理者为超过500 户家庭安装智能电表和能源反馈显示设备,促使居民更加关心自家的能源使用情况并自己制定家庭节能方案,真正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5]这些都为提高中国智慧城市管理水平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三、经济新常态下中欧智慧城市合作发展的主要路径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欧智慧城市有各自的发展内涵。适应经济新常态是中欧智慧城市建设和合作必须遵循的准则,中欧双方应务实合作,共同打造中欧合作新典范,进而推动各自经济转型发展。

(一)设定合作目标

智慧城市合作对于中欧双方来说,是事关中欧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经济转型升级和双方可持续发展的大事。中欧双方应首先达成合作共识,才能确保合作有成效。一是要建设资源节约的智慧城市。城市的发展规模和质量受制于城市所能使用的土地、淡水、能源等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应该是中欧双方智慧城市合作的首要目标。二是要建设绿色低碳的智慧城市,让城市发展更具可持续性。三是要建设服务于人的智慧城市,注重满足中欧居民的出行、教育、医疗、购物、办事和健康、文化、娱乐需求。四是要建设产业支撑的智慧城市,从产业升级和做大做强做优智慧产业入手,注重培育新动能新业态,提升各自的经济竞争力。

(二)确定合作原则

中欧智慧城市建设与合作涵盖范围广、涉及面大,既要考虑新常态下智慧城市的发展特征,更要尊重双方各自的特点和实际。一是顶层设计统筹实施,中欧智慧城市合作要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好合作的目标、方向、任务和进度。二是因地制宜试点先行,要根据中欧合作城市各自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信息化水平、市民素质等因素,科学设定合作项目,由易到难,由点到面,试点先行,务实推进项目实施。三是以人为本倾听民声,要认真做好合作项目前期调研,根据合作地居民需求,制订、修改和完善合作方案。要鼓励公众通过多种手段了解并参与智慧城市的合作项目。四是问题导向注重实绩,中欧双方要坚持问题导向,努力将智慧城市发展与解决城市病、解决经济发展等问题结合起来。

(三)聚焦合作领域

中欧经济新常态下智慧城市合作领域的选择,要本着发挥中欧各自特长、解决中欧各自问题、助推中欧向前发展的原则,重点聚焦四个领域,打造四种城市。一是聚焦资源节约,打造精明城市。要着力加强中欧双方在智慧建筑、智慧用水、智慧用电、生产生活节能等领域的合作。二是聚焦绿色低碳,打造生态城市。要围绕城市发展中的生产减排、生活减排、降低人均能耗等问题,加强中欧双方在绿色出行、智能交通、智慧调度、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合作。三是聚焦公共服务,打造宜居城市。要从解决人的出行、教育、医疗、娱乐等基本需求出发,加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合作。四是要聚焦智慧产业,打造经济城市。要从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角度,重点加强通信系统、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和合作。

(四)建立合作机制

推动中欧智慧城市合作,关键是打造一系列适合经济新常态下双方开展智慧城市合作的平台,建立长效、高效、实效的合作机制。要融合多维度利益主体。一是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将政府作用聚焦在智慧城市规划、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制定等方面。二是要发挥城市的作用,将中欧之间有代表性的智慧城市纳入双方合作框架,畅通城市间沟通渠道。三是要发挥智库的作用,将中欧与智慧城市有关的大学、研究院、部分中介组织等智库机构拉入合作框架,充分发挥智库在智慧城市咨询、规划、研究、标准制定、方案提供和效果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四是要发挥企业的作用,将中欧从事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优秀企业纳入交流和对话框架内,推动中欧智慧城市务实合作。五是要发挥公众的作用,吸收公众才智,争取公众支持。

要建立多维度推进机制。一是坚持高层会晤机制,要在现有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晤机制下,坚持套开中欧智慧城市高层对话会议。要根据中欧发展实际,重点突出资源节约、低碳环保、智慧产业、民生应用等议题。二是打造智库交流平台,中欧要指定智库机构,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会,交流智慧城市最新研究成果。要将中欧有实力、有特点的智库机构联合起来,共同研究中欧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面临的问题。三是打造政企对接平台,要定期组织有需求的城市和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供需对接,为政企合作搭台。四是继续做好城市结对,促进中欧不同城市间互补发展、相同城市间拔高发展。五是打造成果展示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展示中欧智慧城市合作最新成果。

要创建多维度示范平台。中欧城市众多,在开展合作上,应该围绕若干重点领域,突出打造合作示范区,进而引领中欧智慧城市合作发展。一是在中国设立中欧智慧城市绿色低碳示范区,鼓励、支持中欧城市在低碳城市建设、碳排放交易、低碳发展政策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重点展示中欧双方,特别是欧洲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方面的成果。二是在欧洲设立中欧智慧城市智慧产业示范区,将中国以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360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和以华为、中兴等为代表的制造企业的技术方案和产品集中展示,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也为欧洲智慧产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技术和产品。三是加强中欧双方在智慧应用方面的示范合作,双方共同搭建平台,着力推动中欧在智慧教育、医疗、交通、生活、交易领域的合作,切实把双方看得见、摸得着、有成效的示范应用共同打造好。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