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地球”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的融合与创新。业内估算,“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可能高达5000亿元,全国范围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智慧城市建设在我国扬帆起航,行业发展前景无限。
智慧城市建设扬帆起航
城镇化在“十二五”期间将发挥拉动消费、扩大和优化投资、改善民生的多重效应;而建设智慧城市将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转型升级、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截至目前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达到了154个,投资规模预计超过1.1万亿元;而在“十二五”规划或政府报告中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地级以上城市共有41个,其中副省级城市10个,直辖市中北京、上海、天津均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其中,与民生联系最为紧密的医疗信息化、绿色建筑和智能交通等领域有望获得更为确定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医疗信息化应用将在提高诊疗效率、降低病人看病成本、医疗行业监管和政府管理等方面发挥效用。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医疗行业IT花费是146.3亿元,同比增长28.9%,增速比2010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预计2016年我国医疗行业IT花费市场规模将达339.9亿元,2011至201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8.4%。
由于绿色环保、更智慧高效的新型城镇化将是大势所趋。我国的能耗结构中,建筑占据了大约1/4;用电结构中,建筑用电也占据了约1/4。今年1月,住建部发布《“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目标是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执行不低于65%的建筑节能标准,城镇新建建筑95%达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要求。由此可见,未来城镇化所带来的能源的消耗将促进绿色建筑的长远发展。
智能交通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改善交通拥堵的技术措施,将使交通模式变得更加智能、安全、节能和高效,也是越来越受到城市管理部门的重视。《2012-2020年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提出要建成能够基本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需求的智能交通体系。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约有2000多家,政策将直接驱动市场对视频、安防、监控、收费等设备的需求,2020年国内智能交通领域的投入有望达1820亿元。
智慧城市涉及多领域商机无限
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有关负责人透露,截止到2012年2月底,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总数量已经达到了154个,计划投资规模超过1.1万亿元,其中副省级城市10个,直辖市中北京、上海、天津均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方向,一些企业将在其中受益,特别是经营水、汽、桥、路、电和信息网、医疗机构、教育院校等公共基础设施的企业,还有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先进的技术和服务企业,同时还信息技术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世界银行测算,一个百万人口以上的智慧城市的建成,在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实施全方位的信息管理将能增加城市的发展红利2.5到3倍,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可促进实现4倍左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且引领未来世界城市发展的方向。
智慧城市发达国家建设迅猛
2009年,迪比克市与IBM合作,建立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利用物联网技术,在一个有六万居民的社区里将各种城市公用资源连接起来,更好地服务市民。
韩国以网络为基础,打造绿色、数字化、无缝移动连接的生态、智慧型城市。通过整合公共通讯平台以及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消费者除了可以方便地开展远程教育、医疗、办理税务外,还可以实现家庭建筑能耗的智能化监控等。
新加坡2006年启动“智慧国2015”计划,通过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积极应用,将新加坡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流的国际化城市。
丹麦建造“智慧城市”哥本哈根,有志在2025年前成为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城市,主要依靠市政的气候行动计划——启动50项举措,采用可持续发展城市解决方案,以实现其2015年减碳20%的中期目标。
关于智慧城市
据了解,“智慧城市”概念来自于IBM实验室。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其主要特征是: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和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有八个方面: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智慧政务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智慧安居服务、智慧教育文化服务、智慧服务应用、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和智慧交通。
“智慧城市”具有思想性、灵魂性、智能性和互动性四大“魅力”:即“智慧城市”需要有独特的思想意识,结合当地情况与生活接轨;“智慧城市”需要设计出自己城市的灵魂;“智慧城市”相关配套建设都需要符合智能化方向;“智慧城市”最大的优势就是能与生活互动,人人都能感受和受益。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