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模拟系统中的系统集成
在传统的模拟系统中,道路视频、治安卡口、电子警察、公安视频会议等子系统均各自为营。应用到具体的项目中,各子系统虽然部署俱全,各自的管理平台功能也应有尽有。然而,因彼此间不能互联互通,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常不能在第一时间与其他子系统进行信息共享,以做出及时的处理,最终将影响到对事故的处置。
长此以往,用户提出了系统联动的需求。在模拟系统中,道路视频、治安卡口、电子警察、公安视频会议等子系统提供各自的SDK包或者协议,使用同轴电缆信息传输整合到第三方独立开发的系统集成软件,由集成软件提供给用户一个界面,因而最基本的硬件联动被实现。但是,由于此类联动方式只能实现非常少量的信号交互,不能实现深度的信息共享及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操作,所以各系统依旧处于“各扫门前雪”的状态,使得各系统间的关系经常会出现联动性和实时性不良的状况。最终,所谓的硬件联动可能形同虚设。
基于现在的IP系统的系统集成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安防子系统普遍具备了网络接口和软件管理平台,安防子系统的各类数据信号、音频、视频信号可以通过网线进行远距离的传输,使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安防系统集成成为可能。在安防系统集成过程中,通过IP通信方式把各子系统联结起来,统一连接到视频管理平台,实现了信息的互通,进而实现信息共享和联动控制。安防各子系统的集成,原本各自独立的子系统在集成平台的角度来看,就如同一个系统一样,无论信息点和受控点是否在一个子系统内都可以建立联动关系。这种跨系统的控制流程,大大提高了平安城市的管理水平。这些事件的综合处理,在各自独立的安防系统中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在集成系统中却可以按实际需要设置后得到实现,这就极大地提高了集成管理水平。
视频监控联网管理平台已经成为平安城市建设中最为核心的组成要素,视频管理平台技术是视频监控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技术的集大成者,先进的视频管理平台产品是平安城市系统的长久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而反过来,平安城市也成为平台化思路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应用成功的领域之一。
构建平安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应用体系
当前,国内部分城市的报警与监控系统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以前端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管理平台技术,视音频编解码技术等多种技术作为支撑,组成了固定的、移动的视音频监控系统,(交通、治安)卡口系统,固定点、移动目标报警系统,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报警信息数据库等子系统。由各级视频报警监控中心通过监控报警共享平台对上述子系统和社会报警与视频资源进行管理,并以监控报警共享平台为核心向指挥中心、治安、刑侦、交通、监管、督察等警种或部门提供业务服务,并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有关信息,同时与公安机关的业务系统进行信息间的有机整合与共享。
为进一步充分利用安全防范技术,提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群众安全的作用,公安部决定在组织开展两批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试点建设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工作。
2010年,公安部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应用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3年末基本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安工作需要相适应的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应用体系。今年年初,公安部对各地贯彻落实该《意见》的情况作了通报,并将当前各地系统应用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系统应用不深入;二是建设不规范,资源难整合;三是重建设,轻管理。公安部要求各地在“十二五”期间,要通过监控报警共享平台建设,加快视频监控资源的联网共享和合作推动形成以视频监控联网共享、互联互通为支撑的跨警种跨区域警务作战新模式。同时,要积极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提供视频信息,并逐步整合接入重要的社会视频监控资源,推动建立部门间共享合作和应急处置机制。
可见,平安城市项目作为城市综合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肯定会纳入到城市一级的管理平台中。通过在三级系统的各级部署管理平台,通过平台联网实现信息的共享,实现监控资源的有机有效的整合。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