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城市交通问题对城市产生愈来愈大的压力,成为城市规划与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城市交通系统所消耗的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有两大类:城市用地及能源。在多数欧洲城市,交通用地比例在30% 左右,有些城市高达40%~50%,而我国目前的交通用地比例一般小于15%。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机动化趋势不可阻挡,加之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这些因素将必然引发大量交通需求。城市交通能否持续发展,是决定城市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紧迫性与重要性。
欧洲部分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状况
德国柏林和法国巴黎
柏林作为德国的首都,其面积为891.41平方公里,人口约338.7万,是德国第一大城市。柏林拥有多中心的城市结构,生活、学习、购物等区域之间相距不远,市郊城市化过程不明显。为了减少机动车排放并确保高质量的生活,柏林决定构建一个全新的“城市交通概念”,即循序渐进的交通,通过制定目标、战略和具体措施,降低交通流量和改善环境条件。该计划共包含60 项措施和策略,最晚于2015年予以实施。主要方面包括:鼓励使用自行车、降低道路交通的影响、改善现有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投资战略以及交通创新等。
巴黎市内的地铁与巴士网遍布全区,1961 年成立的巴黎区域专署于1965年制定了交通与土地使用战略规划,后在1967年、1969 年两次交通调查的基础上加以修订。规划中提出沿赛纳河上游、下游和马尔河三段河流形成三条交通轴线,通过环城道路、11 条放射形道路和原有的方格状路网相结合,具有36000 公里的规模。1960 年由巴黎独立运输公司和法国国营铁路公司共同规划和设计的巴黎地区快速铁路网(RER)贯穿城市中心。与此同时,同步建设换乘枢纽,改善公共交通,便捷和快速的公交规划成为巴黎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
推行交通需求管理(TDM),优化城市交通结构
在欧洲许多城市,由于城市空间和文化保护区的限制,在道路交通设施难以大量扩容的中心区,即使所需资金可以解决,城市中心区对道路空间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因此,通过对交通需求进行控制与管理,利用交通政策的导向作用,研究和采取交通出行诱导系统,减少机动车的出行量,使需求在时间空间上均匀化,并使交通结构日趋合理。如巴黎为解决交通拥堵等问题,对原有道路规划进行了调整,减小路幅宽度,取消路侧停车位;罗马通过对旧城征收“进城费”、重点区域设置大量单行线和步行街区网络等措施,限制私人汽车和中心商业区(CBD)道路资源的使用,促使出行人选择公共交通系统,从而达到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目的。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系统建设
欧洲城市交通建设的主要经验之一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地铁、轻轨等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方式。如在巴黎等特大城市建设合理的大运量、高效率的轨道交通网络,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增大公交线网的覆盖率,实时提供换乘信息,改善乘车环境,以优质的服务和低廉的价格争取更多的客源。此外,在巴黎和柏林的商业聚集中心城区,经常结合一些广场规划建设城市的步行街,使大量的购物客流从城市的机动车交通系统中分离出来,改善了中心区的交通状况。在柏林市区,政府大力发展并建立自行车专用道系统,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实行交通分流,提供安全、舒适、高效的自行车通行环境。传统的“步行+ 公交车”出行模式要求公交线路网和站点密集,由于自行车取代了步行交通,公交路网不必像原来那么密集了,政府对公交及道路改善的投入要求也相应减少,因此能集中财力优化公交干线、提高服务水平、增加公交的舒适性和吸引力。
建立绿色交通体系,强调交通以人为本
在欧洲,绿色交通体系将绿色交通工具进行优先级排序,依次为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共乘车、最后才是单人驾驶的自用车。因此,实施公众乐意接受的、以人为本的交通系统,发展步行街区网络和自行车系统分别作为意大利罗马古城区和德国柏林新市区的交通规划工作重点,尽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阶层用户的交通需求,鼓励和诱导城市居民放弃小汽车而转向公共交通,从而有效地减少汽车燃料的消耗和废气的排放,达到改善城市环境、保障居民身心健康的目的。
发展智能交通,增强交通动态管理水平
在德国柏林天泊霍夫机场,其城市快速路监控信息系统在高速路边用电子公告板的形式为用户提供及时的交通状况信息,以避免用户进入过分繁忙或有事故发生的路段。同时,通过安装在出租汽车上的全球定位系统接受器获取不同道路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利用现代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对现存城市交通网络实施系统性、整体性管理和监控,实时智能交通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的发展方向。此外,通过互联网,电子信息公告板,移动电话,电视和收音机等,以整合的方式将收集和处理的交通信息提供给出行者,实现数据采集、信息发布以及策略实施一体化,基本实现了对都市交通系统的智能管理和调控,保证了良好的交通服务水平。
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互动发展
城市地区功能的划分、不同地区的连接方式都直接决定着交通系统的特征。这就使得交通规划必然是城市规划、土地使用与交通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欧洲,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是互动的,良好的交通条件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而城市的发展则会产生新的交通要求。在大巴黎地区,巴黎新区建设时利用原有的货运铁路设施加以改造,形成城市轻轨客运,既节约投资,又保证轨道交通用地。同时,便捷的交通也引导新城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
北京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
从欧洲很多国家的发展中可以看出,由于交通需求的激增,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单纯从技术上很难根本解决道路交通带来的交通拥挤、土地利用和环境问题。因此,在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战略思想指导下,必须制定综合的策略,包括法规和经济措施来解决交通问题,以保证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调整规划与布局,构建快速交通系统
在整个城市的规划工作中,应将交通问题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予以考虑。结合北京中心区城市布局的调整和新城建设,通过规划手段,明确各分区的功能和各主要道路的交通功能,全面构建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尽量向市外缘而不是市中心投资,减少向市中心区的出行。在主要的人流集散点之间,优先考虑大运量、高效率的公共交通方式,兴建大运量的市区交通廊道、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系统以及相互衔接的换乘系统。同时,应有高质量的交通生态环境意识,按照规划路网所能提供的交通容量来控制建筑物的规模,以便于客流管理和交通组织,形成一种有序的交通状态。
研究设计标准和技术政策,提高交通设施水平
目前,北京的城市道路设计主要是道路几何设计,道路结构、材料和市政基础设施综合布线在设计和施工时未予充分重视,道路早期损坏现象严重,二次施工与改造以及过度维护工程严重制约了道路通行能力。应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资源,合理配置支路和主干道交通组织规划。与欧洲城市相比,北京城市交通应加强车速管理,单向交通、变向交通、专用车道和禁行管理等行车管理手段应充分利用,逐步形成布局、结构合理的道路系统和比较完备的现代化交通及管理设施。
采用现代交通管理手段,实施有限畅通计划
目前北京城市交通管理或司机的非理性出行频率较高,造成不可避免的交通拥挤,其主要原因是不能及时了解道路上交通流量的变化和不规范的交通管理政策。应积极通过交通需求管理,利用停车管理、税收管理等多种手段实现对交通方式的调节,鼓励减少交通出行的模式及较少资源消耗的模式。如限制高峰时特定区域内机动车流量和组成(使用容量控制或法规机制进行管理);在交通繁忙地区对停车场进行管理和控制(包括停车时间);使用先进的交通控制手段和信息技术,提供行车路线引导、停车管理、车流量管制、公共交通自动调控和旅游信息等,实施有限畅通计划,增强有效交通出行。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