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交通发展背景
(一)新发展阶段的要求
国家“十四五”规划与以前的5年规划相比有明显不同之处,本规划将把数字化提到特别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发展,建设数字中国,而且用于专篇来提,这里面提到要要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发展,同时把智能交通作为典型的数字产业化的场景提出来了,而且这里面提到了的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相关的要求,某种程度上是新发展阶段,对数字化或者数字交通发展提出的一些新的要求。
(二)双纲要的内在要求
近几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两个重要的纲要,一个是《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一个是《综合立体交通网的规划纲要》。这两个纲要都指明交通的数字化和智慧化发展是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内容。交通强国战略建设纲要里提出三个转变,要求推进数字交通数字化转型重要发展,也提到要数字资源赋能交通的发展,在综合立体交通网里边,始终把智能智慧这条主线贯穿始终,而且在目标里面明确提出,要实现基础设施,要素、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提出到2035年的数字化率目标达到90%,也再一次重申要推进“四网融合发展”,要推动基础设施和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以及既有设施的智能化,这是在两纲要里面提出的一些要求。
(三)国家相关规划新要求
最近相关部门下发了一系列规划,也明确要求推动数字交通发展。国家《“十四五”新基建规划》对智能交通物流设施和智能交通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交通运输部《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构建泛在互联、柔性协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交通系统,同时把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工程作为一个重大工程,在这个规划里面提出来了。这是上位相关规划或者政策文件的要求。
(四)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或在下一个新的征程上,应该通过数字赋能促进它的转型发展。基础设施网络在未来十年左右形成稳定的一张网,但是客货运输是在不断增长的,虽然幅度没有以前大,客运3.2%、货运2%的增长,土地资源环境的约束,也不容许你再进一步粗放性的进行基础设施大面积的去铺展。这么一来,客货运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旅客出行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货运的高价值、小批量、时效性强。这么大的问题,就是说比较稳定或相对稳定的这么一张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如何承载越来越多、越来越个性化或者越来越高质量的运输需求,只能通过转动能转变发展方式。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抢抓新一轮信息革命和数字经济的重大机遇,推动交通运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促进交通运输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这是数字交通发展的根本需求和根本动力所在。
二、“十四五”数字交通重点方向
架构体系可称之为“一脑、五网、两体系”,所谓“一脑”就是综合交通运输的数据大脑;“五网”,纵向信息基础设施应用网络、交通融合基础设施网络、数字出行网络、智慧物流网络、行业管理信息网络;“两个体系”,就是创新发展体系和安全防范体系。
“一脑、五网、两体系”既是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同时也是行业发展的一个需求,其实它也是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到现在解决相关问题的一个要求。我们总结来看,交通运输信息化或者数字交通的发展,经过“十二五”“十三五”,尤其是近10年的发展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也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基础数据基础依然薄弱。采集能力难以满足,需要它的感知覆盖范围或深度都不够,行业成体系成规模的数据较少,而且数据开放和社会的期待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十四五”期间应该大力发展新基建,同时要推动信息基础设施的应用,因为融合基础设施,其实某种程度是新信息技术与传统交通基础设施融合的一个产物,过程当中信息基础设施必然是赖以存在的一个基础。同时应该推动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大脑的建设,推动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开放。
第二个问题,应用协调性不强。行业的应用或者说数字交通的应用或者交通运输信息化的应用协同性不强,我们整体的效益和规模效益充分没发挥,“纵向到底”的全国一体化协同应用比较少,“横向到边”的综合应用尚未充分整合,有效联动,也就是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特别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在“十四五”要大力推动数字出行的、智慧物流的、行业管理的以及服务决策的大脑发展,期待着更大的、更多的、更大规模的网络化的应用,提升整个交通运输信息化的整体效应和获得感。
第三个问题,安全保障有待提升。数字交通发展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安全保障能力确实有待提高,大家可能说我们这几年在网络安全防护网做了很多大量的一些工作,为什么还说它不高?因为大家也知道现在涉及到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国家出了相关的法规,简称叫“三法一条例”,就是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保护条例,如果要加上密码法,就是“四法一条例”。针对“四法一条例”的相关要求,确实我们行业网络安全的风险越来越高。新的信息技术,尤其是数字交通相关信息技术的引进,会带来新的网络安全风险。但是这个新的网络风险一旦发生,随着网络规模的越来越大,导致整个的运行的网络瘫痪,运行的网络瘫痪带来经济社会的不稳定。
所以说交通运输的网络安全问题非常突出,所以下一步主要是要重点推进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一个建设,同时这里面也涉及到数据大脑相关的一些问题,以及在信息网络运行过程当中,如何保证这一张网本身是安全可靠的。
第四个问题,发展环境有待完善。信息化以前政府主导的比较多,整个社会的能动性调动的还不是特别充分,所以在下一步要在先进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方面,在标准、模式推广和运维等问题,也要积极推动创新发展体系的构建,同时在相关的应用过程当中,要引进社会力量,促进整个社会化发展。这是“一脑、五网、两体系”的基本考虑。
(一)一脑
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大脑”。
第一是资源的整合利用,尤其是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提升数据对决策支持的赋能作用。第二是坚持一个平台的思路,让相关的系统散落在各个角落、各个部门、不同的单位系统要充分整合,要保证它的协调和联动,要构建大数据中心体系。第三是构建大数据中心体系,横向互联相关交通运输方式、连接相关部门,纵向的在交通运输系统内部要实现高效共享、高效联动,支撑决策和联动效能的提升。
(二)五网
1、构建交通新型融合基础设施网络
深入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交通基础设施的融合发展,赋能设施的数字转型、智能升级,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包括智慧铁路、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民航、智慧邮政等等,我重点给大家简单的报告一下智慧公路和智慧航道发展的重点方向。
在智慧公路方面主要是4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数字化,二是试点推动或者探索推动发展车路交通,三是路网智能化的管理,四是智慧服务区建设。聚焦安全、效率和服务三大价值取向,促使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同时,支持和促进车路协同的发展。
在智慧航道方面,需要推动航道测量和感知网络的建设、电子航道图的普及应用,同时要推动梯级船闸的联合调度。目前船闸枢纽的效率是航道通行效率的关键因素,枢纽效率不高,整个航道的通过能力肯定不强。
所以说在“十四五”期间,智慧航道更多的是聚焦于提升航道安全畅通的保障水平,以及枢纽通过效率,通过两方面相关内容的一些建设。
2、部署北斗、5G等信息基础设施应用网络
深化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导航和位置服务的应用,应用包括很多了,在海上搜救、车路协同、港口作业等相关领域。同时在应急处置方面,面对西北部地广人稀的地方,在无线无法覆盖的地方,北斗下一步高精度定位也有用武之地,以及5G在行业就没有应用场景。在数字化过程当中电的供应非常重要,无论是在“双碳”目标下绿色能源的供应,还是智慧交通路侧的设施,供电和传输是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
众所周知,目前5G的覆盖范围大概是4G的1/4,它虽然频率高,但是它单站的能耗将近是4G的3倍,也就是说同样覆盖的范围下,5G的电能消耗是4G电能消耗的12倍,也就是说供电也是个大问题。
3、建设一体衔接的数字出行网络
一是,聚焦交通强国里面“123交通圈”,提高电子客票的使用率;二是,要打造为旅客服务的一站式购票一体化服务;三是,综合交通枢纽的智能化改造,包括安检互认的问题,包括相关电子设施的问题,所有全程电子化,检票、购票、换乘。例如,杭州东站实施单项的安检互认,就是说从高铁下地铁实现单项安检互认,效率非常明显,它在客流量提高11%的情况下,从高铁站到地铁站的时间,从原来的24分钟降为14分钟,下降了42%,也就是说这个过程当中通过智慧化改造,效率是相当明显的。四是,推动城市客运智能化,包括智能客运、公交、地铁等要消除数字鸿沟,满足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人出行需求,在下一步智能化发展过程当中,要充分考虑这些相关的要求。
4、建设多式联运的智慧物流网络
以交通强国“123物流圈”为引领,建立“一单到底”的高效多式联运体系。
推动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冷链物流等重点领域实现电子运单管理,推进多式联运公共信息服务。
推进物流枢纽智能化升级。
加强国际物流供应链服务保障,保证双循环体系的构建,国家“六保”也将其视为重中之重的内容,同时也是促进国货国运重大战略落地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
发展智能航运。建设智慧港口;完善航运通信设施,增强船舶航行全过程船岸协同能力;建设船舶污染物排放监测与服务设施设备。
5、升级现代化行业管理信息网络
深入推进政务信息系统建设,推动交通运输政务管理和服务全国联网一体化运行。
全面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更多政务服务“网上办”“指尖办”。
深入推动交通运输“互联网+监管”。深入推动各领域业务的智能化应用,业务应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三)两体系
1、培育数字交通创新发展体系
完善标准规范,调动企业积极性,鼓励团标发展;加快制定新基建、车路协同等标准制修订;推进国际合作和互联互通;完善标准化信息服务。推动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攻关,推动测试基地和先导应用试点工程建设。完善数字交通科研平台布局,推动创新基础设施发展。
2、培育网络安全综合防范体系
提升基础安全防护水平,严格落实等级保护条例,建立风险报告、情报共享、研判处置机制。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完善认定管理机制,建设模拟仿真平台和攻防训练靶场,建立行业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体系。加强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开展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加强数据融合备份体系建设,严控个人信息收集种类和规模。推动安全可信服务和产品应用。
三、十四五期数字交通推进策略
(一)双擎驱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
政策引导,数据开放,构建协同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新基建、智慧出行、智慧物流等创新应用,充分运行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拓展运维资金渠道,变革投入模式,保证可持续发展。
在过程中,相关部门会陆续的制定政策引导数据开放,构建协同创新的生态和产业生态。同时引导相关的运行机制,完善相关的设施,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更多的参与新基建、智慧出行,智慧物流相关的创新或者应用创新。
(二)坚持效能优先,增强人民获得感
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建设与服务并重,确保投资效益,不能盲目追求“高大上”。
要适度冷静。在建设模式与应用场景尚不十分明晰的情况下,不要一哄而上。
做好代际传承。要注意处理好技术的平滑过渡,不能一味求新,而“喜新厌旧”或“推倒重来”。
(三)做好融合创新,新基建焕发新动能
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强化应用场景和功能的创新设计。以效果为导向,完善运行机制和相关标准规范,做细、做实、做优四网深度融合。要实现新的应用场景在一定规模上连续覆盖,着力扩大基础设施网络效应。
(三)做好顶层设计,推动有序发展
统筹做好建设方向、空间布局、建设时序规划。近期应关注成熟技术规模化、网络化应用,形成规模带动效应。
选择重要通道、重点区域统筹推进。确保工程技术标准、管理和服务规范的协调一致,以及建设时序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