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这个概念出现了多年,并且已经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比如,无处不在的移动支付、出行方便的叫车服务、外出吃饭游玩时贴心的推荐软件、就医问诊的线上医疗服务,以及因为疫情影响而被广泛推广使用的线上教学服务……
智慧城市,这个概念出现了多年,并且已经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比如,无处不在的移动支付、出行方便的叫车服务、外出吃饭游玩时贴心的推荐软件、就医问诊的线上医疗服务,以及因为疫情影响而被广泛推广使用的线上教学服务……
当然,智慧城市的内涵远远不止于此,它还包括产业发展、政府高效运行和服务社会的内容。今天,城市管理者和科技企业使用新的信息技术和创新概念,将城市的系统和服务打通、集成,全面提升了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了城市管理和服务,改善了市民生活质量。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的管理者依托这些技术,可以更加从容、更加长远地规划一个安全、高效、智能化的城市运行体系。
我们或许看过这样的科幻大片:原本局限于地面的交通工具可以“飞上天空”,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尽管空中并没有车道、斑马线以及红绿灯,但是它们似乎非常“聪明”——行驶有序,互不干扰。大家或许觉得是因为有空管部门的全面管理,正如今天天上的飞机不就是这样运行有序嘛!其实不然。如果把当下城市中的路面交通工具全部“放到空中”,空管部门要管理的“飞行器”的数量将远远大于现有飞机的数量的。而实现这样的愿景是需要创造出具有极其强大智能的“管理大脑”,这个“大脑”就像人的神经系统、决策系统一样,从各类“神经末梢”获取信息,再由各个系统处理后统一提供给“大脑”,最终,“大脑”自动进行运算后将决策信号反馈到城市的交通系统,实现安全协调的运行和管理。
城市每天的运转都会伴随着交通情况的千变万化,每个城市居民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各类交通出行方式之中,比如地铁、公交车、出租车、共享单车,以及自驾车。令人头疼的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交通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经常会遇到堵车、交通事故、临时交通管制等情况出现,由于没有及时掌握到交通信息,使得人们不得不陷入到长时间的焦急等待中。
伴随着5G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和物联网技术的升级,城市交通系统中已经逐步建设起基于人工智能的物联网传感器系统,以及各类车载的边缘计算单元系统。
所谓物联网接入能力,是一类具备数据采集能力的传感器的聚合,比如车上监控路况的摄像头、获取车辆运行信息的车载单元、具备人机对话的智能设备、基于北斗的车辆运行位置信息单元以及公交车上的刷卡机,等等。这些都是实时获取车辆运行信息、载客信息的物联设备。还有一类“特种车辆”,比如公共安全车辆、危险化学品车辆、特种勤务车辆、垃圾运输车辆、工程车辆、物流运输车辆等,这些车辆同样需要类似于摄像头、蓝牙传感器、北斗位置传感器等设备,以及监控是否疲劳驾驶的装置。越来越多的共享类交通工具,比如共享单车,当它被解锁上路后,系统是可以追踪辆车的位置以及骑行速度等参数,这些运行信息都是交通运输过程有价值的重要数据。
除此之外,边缘计算单元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车辆传感器如此庞杂,如果每一类传感器都分别将信息反馈给“大脑”,则“大脑”无法处理这些琐碎的信息碎片,这就需要通过边缘计算单元将这些信息碎片进行统一汇聚、处理。边缘计算单元可以理解为微型计算机,但它又与工作生活中的个人电脑不一样,可以更加小巧且便于装在车辆上,通常我们称之为“边缘计算的盒子”,它可以处理多类型的数据并能按要求进行快速的数据加工,将数据统一反馈到“大脑”,这样反馈回来的信息既全面、有效,又稳定、安全。
仅仅在车辆上部署智能化采集设备是不够的,车辆外还有道路和行人,如路边的监控摄像头、交通卡口的摄像头、数据采集和交换网关、道路流量压感设备等。路侧、路口同样也有相应的边缘计算单元用以汇总处理多维数据,比如在交通灯旁能看到的大铁盒子,它就是一台边缘计算设备,用以汇总分析路口路面的数据信息。这些设备融合在一起可以实时、准确统计不同道路或区段的车流量、车辆类型、行驶速度。当然还有一些特种车辆,将会采集如行驶轨迹,起始地等更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将汇总,通过分析处理后同步反馈给参与对应道路交通的车辆,亦可以同步传输给负责区段道路的交通警察,也会通过城市信息发布系统发送给需要知道路况信息的行人。
道路上的智能化是城市智慧交通的一部分,未来每个城市将有大型的智慧交通综合平台,这是个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体,每天将处理数百亿条交通信息,这个“大脑”是未来智慧交通的核心,它的安全、稳定、高效将直接影响市民的出行效率和出行体验。未来,“天地融合”的交通场景将不只会出现在科幻大片中。随着5G通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物联网等设备的普及、计算能力的持续高速发展,一个畅意的城市智慧交通体系即将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