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新基建 加速交通产业革新升级
2020/6/12 09:21   中国安防行业网      关键字:两会,新基建 ,交通产业革新升级      浏览量:
5月22日,全国两会开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被写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其中,智能交通建设作为AI、云计算、5G等技术的融合交汇点,被认为是发展新基建的主要发力点。在这次全国两会的提案中,多位代表委员聚焦智能交通献言献策。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再次提出大力发展智能交通,助力交通强国战略的相关建议。
  4月20日的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官方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以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此次新基建的重点发展方向。
  5月22日,全国两会开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被写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其中,智能交通建设作为AI、云计算、5G等技术的融合交汇点,被认为是发展新基建的主要发力点。在这次全国两会的提案中,多位代表委员聚焦智能交通献言献策。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再次提出大力发展智能交通,助力交通强国战略的相关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拟提交《关于加快制定产业互联网国家战略壮大数字经济的建议》,建议称我国数字经济正在迈向一个以新基建为战略基石、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产业互联网为高级阶段的新时代。应把产业互联网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大潮中来谋划,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重点推进,不断壮大我国的数字经济实力。
  对此,马化腾建议,加快推进云计算等新基建,筑牢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石;以"数据中台"建设为重点和突破口,进一步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创新推动智慧城市、智慧乡村建设,提高数字化治理水平;持续推进开源协同创新生态,打造产业互联网"朋友圈",提升科研创新数字化水平,同时加大产业安全投入,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马化腾在建议中还提到,应以产业互联网为突破口和着力点,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推进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互联网化和数字化进程。如在制造业领域,加快智能工厂建设,培育一批基础性、行业通用的工业APP,积极探索应用共享制造等新模式;在零售业领域,鼓励量大面广的实体店探索使用云、小程序、直播等数字化工具,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自主运营,增强触达用户和服务用户的能力,促进无接触经济发展。
  无独有偶,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提出应推动新基建和智慧经济建设。杨元庆认为,稳住经济基本盘需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其中在供给侧,应大力发展以"新基建"为基础的智慧经济,稳定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以实现中国制造的"产业跃迁";在需求侧,应当继续大力促进信息产品消费,拉动内需,以实现国内消费升级。
  基于此,杨元庆提出,要从加大新基建力度、加强市场政策引导、加快构建应用生态和加速培育复合型人才四个方面,提升"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能力,从而推动制造业持续创新发展的建议。
  "新基建"到底"新"在何处?
  如果列举2020年中国经济的"热词",频频被刷屏的"新基建"一定位列其中。今年以来,中央多次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把其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
  那么,"新基建"到底"新"在何处?"新基建"是要干啥?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部署,让人对"新基建"有了更多期待。
  那么问题来了,"新基建"到底是要干啥?
  提起基础设施建设,大家都知道它既体现出民生导向,又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乘数效应。而"新基建",实际上也是对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扩展,不是简单的抛弃传统基础建设而"另起炉灶"。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铁路管网,到改革开放后遍布全国的国道建设,之后的高铁以及4G网络。每当开启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大多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带来一波经济的快速增长。
  "新""旧"之间,是寻求发展动能的转变。
  为什么要推"新基建"?可以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找答案。报告把"新基建"等建设,放在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方略举措地位来看待。
  从经济运行的现实情况看,在特殊背景下,通过发起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来扩大有效投资、培育新消费是必然之举。
  从社会发展的多元诉求分析,数字经济已成为释放新动能最重要的途径。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新业态"逆势"上扬也表明了经济发展对数字基础的迫切需求。
  通过加大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建设,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生产力转化为发展力,就将产生一石多鸟之效,在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上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新一轮信息技术正加速全球竞争力版图的重塑,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和4G宽带网络,5G基站超过20万个,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可以说,此时此刻布局"新基建"立足当下是应对挑战的突破口,着眼未来也是变局中的关键之举。
  "不是应急之策,但有应急之效,着眼长期增长,更具长久之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这样概括。
  "新基建"能带来啥?
  刘多用这样一组数据列举"新基建"对投资的拉动:"预计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
  从需求侧拉动大规模投资,也从供给端赋能生产、消费、社会治理等多领域,"新基建"以投资为手段,更以效率为关键词。
  "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细水长流。"与短期内拉动增长相比,我们更应看重"新基建"对涵养创新的意义。
  5G带动信息消费和产业互联;数据中心推动算力提升孵化诸多创新;让"漫步在云端"的新技术更快落地应用,让"孕育于数字"的新需求得到更大程度释放,让创新创业创造更加活跃……通过激发创新来推动效率变革,"新基建"更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义。
  目前看,"新基建"也许从建设规模难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比肩,但通过对各个领域和产业的渗透融合,释放的能量将不可小觑。
  中国信通院报告显示,预计2020年至2025年我国5G商用间接拉动的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
  "新基建"的"新"路咋走?
  把"新基建"变成新机遇,关键在用。如何用好"新基建"?怎样释放新动能?"新基建"如何走好"新"路?
  "'新基建'要避免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遇到的问题,包括需求不足带来的过剩、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的脱节等等。"不少代表委员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这一切的根本在因地制宜。
  对于5G、大数据平台这些相对成熟的设施,各地可以创造条件大力推广;对于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还处于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应采取不同的策略,不应蜂拥而上,避免重复建设对地方财政带来的负担。
  代表委员认为,根据实际出发、考虑市场需求规划、依托财力和债务情况去推进,是三个根本原则。
  地域也许有阻隔,但数据却是流动的。"新基建"在建中用,要更加注重统一与融合。
  可以分门别类推进,但必须有全局统筹,可以分地区设置,但必须强化数据互通、标准体系和发展路线的统一。不能把"高速路"变成了"隔离带",或有技术无场景,让"新基建"成为"新景观"。这便会成为一种浪费和低效。
  "新基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要有科学务实的发展规划,不断探索和创新监管方式,营造更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要用好市场的力量,探索投融资机制创新,充分释放市场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让企业真正成为"新基建"大潮中的弄潮儿和生力军。
  新基建将加速交通产业革新升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纳入了"新基建"相关内容,意味着十八大以来多次在政府政策件中出现的新基建,正式进加速期。具体包括: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代信息络,拓展5G应,建设充电桩,推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产业升级。
  "新基建",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如果说新基建是通往全数字社会的"速公路",数据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油",产业互联就是效运的"智能汽车",三要素紧密相连、互相促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数字经济在在国家GDP中的占比约为35%,总量超过30万亿元。"新基建"所涉及的七大领域,将直接或带动投资二十多万亿元,对数字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四月,国家十二部委联合发布了《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要求在大规模新基建的过程中,做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一体两翼、同步发展,实现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相统一,坚持独立自主的核心技术建设,为新基建保驾护航"【根据新华社新闻编辑整理】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