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低准入门槛造就了这个内容庞大的产业生态,致使更多的企业融入进来。伴随物联网大规模发展,物联网平台在其中的作用越加凸显,新一轮资本涌入、技术开发、业务和应用创新都在加剧物联网平台的深度变革。
物联网初级阶段,等待量变到质变
物联网发展规模化阶段,大量设备连接入网。越来越多的物联网设备被植入通信模块后通过移动网络、WIFI、ZigBee等网络技术连接入网。随着以NB-IoT为代表的低功耗广域网(LPWAN)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加之5G网络呼之欲出,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迎来进一步扩大。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家居、智慧交通、智慧农业、车联网等领域内,物联网设备连接数呈指数级增长。
通信技术带动物联网规模化发展之际,因其所涉及的领域广泛,且专业性强,导致在产业生态圈内会出现不同行业共存的现象,同时企业之间也因为各自利益、技术特点、业务范围的不同导致其相互之间各自为政。这样一来就与物联网万物互联的出发点背道而驰,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来讲,致使产业之中的玩家隔阂更大,物联网本就碎片化的特征也愈加凸显。同时,较低的市场收入与物联网大规模发展不相匹配,对于产业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
当下,物联网发展正处于一个节点,也是物联网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数量庞大且多样化的物联网设备涌入之后,其信息被感知、收集、储存、上传至云平台,被分析和利用。这一阶段,作为在物联网发展环节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物联网平台亟待发力。垂直领域内率先转型的传统企业、积极布局物联网的互联网企业、随着浪潮而来的新兴创新企业等,都将物联网平台视为兵家必争之地。
物联网平台成破局关键,“钱”途无量却深陷质疑
在物联网的技术体系中包含四个层次,即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其中,感知层在物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通过感知设备量的积累促进网络基础设施、芯片和模组、传感器等建设。网络层则将这些设备连接入网,实现数据传输。应用层则是物联网发展的最终目的,即通过产品和解决方案将其落地,体现其价值。而平台层则是上承应用,下接感知,是连接物联网产业链中应用提供商和收集数据的重要枢纽。
随着行业内各大企业“火急火燎”的推进物联网产业化,“平台战略”成为近一两年来大中小企业争夺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关键。
根据不同研究机构预测显示,到2020年物联网平台的市场价值将达到2000-2500亿美元,未来5年的年增长率介于25%到40%之间。IoT Analytics调研报告显示,物联网平台企业数量由2017年的360多家激增至如今的450多家。由此可见,数字+美元(市场)远比想象中更具诱惑力。
物联网发展初级阶段,首先存在日新月异的技术与落后的市场需求之间存在难以协同的矛盾。这方面表现在物联网依托成熟的技术而生,比如芯片、模块、计算机、互联网等,它可以说是“新瓶装旧酒”,但它又不局限于原有的技术框架。然而物联网市场还处于孵化期,对于这个既有新技术又有新概念的东西似乎没有表现出太多期待。其次,万物互联互通与行业之间信息孤岛尚存矛盾。基于物联网平台为核心的产业生态中,产业链上游的企业与产业链下游的企业之间具有一种隔阂感。所以,物联网发展中需要构建一个融合全部行业,打通上下游行业的生态圈。
构建生态圈,丰富物联网平台是关键
作为解决物联网产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未来产业物联网又是需要搭建在平台之上。所以,物联网平台生态化趋势日益显现。
平台生态化这个概念并不算陌生,物联网一直以来被看做是“后互联网”时代,所以很多问题依然可以从互联网中找到答案。比如曾经盛极一时的手机系统,Symbian、Palm OS、iPhone OS、Windows Mobile和Linux等“群雄割据”,但最后杀出重围,占领市场的是开放的Android和iOS系统。一方面手机厂商通过开放开发者平台帮助开发者来开发APP,另一方面通过开发者群策群力来丰富自己的APP应用商店,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如果说,手机中的开发平台开创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企业又仿照于此搭建了自己的开发者平台。那么融合万物的物联网时代,其应用更是远超移动互联网时代,借助物联网PaaS平台的能力和开发者的应用创新,从而促进物联网应用的繁荣,这也是为什么巨头公司不惜花上重金也要做的事。
同时,物联网这几年令人咂舌的猛增势头似乎还没有刹车的迹象。据预测估计,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将达260亿个,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全球物联网设备带来的数据将达到44ZB!同时,随着AI、云计算、边缘技术的成熟和运用,物联网生态门槛的降低,将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新一轮物联网平台的兴起。
总的来说,有互联网的“前车之鉴”,物联网平台生态化是物联网繁荣的关键,也是平台提供商寻求商业模式的最有效途径。但物联网初级阶段,量变还未能达到质变的节点。
物联网平台企业的两难选择,“数据至上”或被搁浅
物联网平台高速增长阶段,多以互联网企业、通讯运营商、通讯设备商、工业方案提供商等为主要玩家,它们依旧看重的是物联网平台带来数据红利,然而目前市场之上,物联网应用规模相比互联网时代少之又少,远未达到行业预期。加之政策上的制约、行业上的壁垒和标准上的不统一,导致实现数据变现难之又难,数据“孤岛”现象难以解决。
以BAT、华为等为首的巨头企业,虽然依旧在物联网平台生态建设中烧钱,期待数据变现,但对于小型企业来讲就未必有此“魄力”了。当下,转变思路,从做解决方案开始积累行业经验或许才是最好的出路。比如阿里围绕“城市大脑”所开展的一系列解决方案,仅在城市、生活、制造和汽车领域,阿里就宣称拥有205套行业解决方案。同时,华为也不断在物联网解决方案上发力,围绕OceanConnect平台持续打造智慧城市、智慧消防、智慧水务等解决方案。
物联网平台发展要“求同存异”
同时,根据物联网平台自下层到上层提供的四大功能分类:终端管理(Device Management)、连接管理(Connectivity Management)、应用支持(Application Enablement)、业务分析(Business Analytics)。因此将物联网平台可分为四大平台类型,即设备管理平台DMP、连接管理平台CMP、应用使能平台AEP和业务分析平台BAP。但实际上,由于物联网包含领域的广泛性,很难出现一家企业可以兼顾这四种平台的角色,每家平台提供商都会在自己专注的领域发挥特长。
作为目前最为典型的两大类物联网平台模式,一类是通用型平台,以互联网企业、通讯设备商等为代表,它们以建设生态为主,希望通过整合整个物联网产业,同时尊重物联网产业中行业的差异化来拉拢更多行业伙伴,甚至为此付出重金和技术也愿意在不久的将来换取数据资源。
另一类则是垂直领域平台的提供商,他们深耕各自的领域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深知各自领域内所面临的行业痛点。如果说通用平台是互联网企业、传统IT企业以及通讯运营商或通信巨头建立的“百花园”,那像传统工业、制造业等垂直领域内的企业则是为了精心培养书桌上的那“一盆花”。
因此,尽管物联网平台技术门槛越来越高,各家对物联网平台的争夺日益激烈,但未来物联网平台的发展必定会朝着合作共赢的模式前进,同时鉴于行业之间的差异化性质,未来物联网平台更需要在合作的基础上具有定制化服务。
安全,永不磨灭的话题
由于物联网平台处在整个物联网产业的枢纽地位,这就致使它牵一发不可,牵则动全身。一旦它受到攻击,则犹如人类中枢受到重创一样。数据既是未来企业获利的关键,又是客户最为宝贵的财产。于企业、于客户而言都是切身相关的大事,没有人愿意将“数据生命”托付给没有安全信任的平台。
总结
物联网平台作为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承载着物联网的枢纽工作,未来自然“钱”途无量,但受限于物联网发展初级阶段,物联网平台提供商觊觎的数据价值还未显露。另一方面,物联平台的技术迭代促进平台更加安全、高效,但落后的市场需求还需在追赶技术进步中加快步伐,目前看来,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建立生态圈,先从行业中汲取经验。最后,物联网平台不需要趋同化,未来也不会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做到兼顾所有领域,因此,平台生态背后需要“求同存异”。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