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动态 > 正文
安防报警核心技术解析——传输系统
2021/6/6 07:40   中国安防行业网      关键字:安防报警,传输系统      浏览量:
入侵报警系统传输方式的确定,主要由防区数量、分布、防区到报警控制器之间的传输距离等决定。对于防区较少,防区到报警控制器之间最远距离在100m以内的情况,采用分线制传输模式;对于防区数量较多,防区到报警控制器之间最远距离在1200m以内的情况,采用总线制传输模式;对于防区数量很多,防区到报警控制器之间最远距离大于1500m的情况,多采用公共网络模式;对于布线困难的场所,可以考虑采用无线制传输模式。
  传输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要求:每当探测器触发一次,监控中心应有一次相应的报警显示;信号传输必须快;信号必须明白无误;传输系统必须稳定,不受环境及外界的影响,并具有防破坏的保护设施。
  入侵报警系统传输方式的确定,主要由防区数量、分布、防区到报警控制器之间的传输距离等决定。对于防区较少,防区到报警控制器之间最远距离在100m以内的情况,采用分线制传输模式;对于防区数量较多,防区到报警控制器之间最远距离在1200m以内的情况,采用总线制传输模式;对于防区数量很多,防区到报警控制器之间最远距离大于1500m的情况,多采用公共网络模式;对于布线困难的场所,可以考虑采用无线制传输模式。
  一、报警传输系统的常用模式
  (一)分线制传输模式
  分线制传输模式指探测器、紧急按钮等前端设备,通过多芯电缆与报警控制主机的多个报警输入端子之间,采用并行一对一接线分线传输的方式,如图所示。当防区数在8个以内,且与报警控制主机最远距离小于100m时,选用分线传输模式,系统线缆一般不少于5芯的通信电缆,每芯截面不小于0.5mm2,系统响应时间不大于2s。分线制传输模式实现的前提是报警控制器具有分线报警输入端口。
  (二)总线制传输模式
  总线制传输模式指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通过其相应的编址模块与报警控制主机之间采用报警总线串行传输方式。总线制适合于防区数量较多,防区到报警控制器之间最远距离在1500m以内的情况。传输线缆宜采用多芯(4芯或6芯等)的通信电缆,每芯面积不宜小于1.0mm2,系统对任一防区首次报警的响应时间不大于3s,其他防区后续报警响应时间不大于20s。总线制布线一般是采用rs485总线手拉手布线方式。
  (三)网络传输模式
  网络传输模式指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通过现场报警控制器或网络接入设备与报警控制主机之间采用网络相连,公共网络可以是有线网络,也可以是有线一〉无线一〉有线网络。
  (四)无线制传输模式
  无线制传输模式指的是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通过无线设备(包括无线发射器、无线接收器和无线中继器等)与报警控制器通信,一个防区内报警装置一般不大于4个,如图3.1.15所示。
  二、主流报警传输系统的主要功能
  以常用的火灾报警传输系统来看,其主要用于将火灾报警控制器(以下简称控制器)的火警、故障、监管报警、屏蔽等信息传送至报警接收站的设备。是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火灾报警信息的接收与传输功能;
  监管报警信息的接收与传输功能;
  故障报警信息的接收与传输功能;
  屏蔽信息的接收与传输功能;
  手动报警功能;
  本机故障报警功能;
  自检功能:传输设备应具有手动检査本机面板所有指示灯、显示器和音响器件的功能。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