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动态 > 正文
生物识别开启“刷眼”模式
2017/4/17 09:12   科学网      关键字:虹膜,生物识别,安防      浏览量:
一个人的虹膜纹理,单眼260多个特征点,两只眼睛会是一个极大的数字,虹膜识别的唯一性与DNA相当,因此它的安全性比指纹和人脸要高很多,属于强认证。此外,虹膜识别有一个显著的技术特点就是活体识别,所以虹膜造假不是轻而易举能做到的。

一个人的虹膜纹理,单眼260多个特征点,两只眼睛会是一个极大的数字,虹膜识别的唯一性与DNA相当,因此它的安全性比指纹和人脸要高很多,属于强认证。此外,虹膜识别有一个显著的技术特点就是活体识别,所以虹膜造假不是轻而易举能做到的。

iPhone可以说让指纹识别技术进入了人们每天的生活,“扫指纹”成为手机解锁、考勤等的身份识别方式。而面部识别也越来越普及,比如2017年春运期间在很多火车站设立的“刷脸”检票系统。……甚至过去只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步态识别和虹膜识别也已进入日常生活。

为何偏偏选择虹膜?

相较虹膜识别技术(俗称“刷眼睛”),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当下为更多人所知。但恰恰是虹膜识别更加靠谱、更加安全。而那些不了解生物识别发展进程的人会问:人体有那么多器官,为何偏偏选择虹膜进行验证呢?虹膜识别究竟有哪些优势?

1987年,英国眼科专家Aran Safir和美国眼科专家Leonard Flom首次提出,人眼虹膜是人类生物体上外部可见的数据特征点最多、唯一性最高的器官,其个体差异性可以覆盖全球人口。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北京释码大华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晓鹏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虹膜是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其包含有很多相互交错的斑点、细丝、冠状、条纹、隐窝等细节特征。虹膜在胎儿发育阶段形成后,在整个生命历程中是保持不变的。”

“人人不同”“终身不变”是虹膜作为每个人的身份识别证明的生物学基础。1991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Johnson搭建了一个自动虹膜识别系统。自此,各国科学家陆续推进虹膜识别的应用型研究。

王晓鹏解释说,虹膜是人体唯一一个可以从外部看见的内部器官。“指纹可以造假,比如现在几十块钱就能从网上买到一个DIY‘指纹套’,让同事替你考勤。同样的,黑客和不法分子也能用各种方式复制你的指纹盗取你账户里的现金。再看人脸识别,目前3D打印技术的发展可以说突飞猛进,制作一个立体的假脸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甚至用手机动态3D软件就可突破部分人脸识别系统的防线,就像今年‘3·15’晚会上展示的一样。”

那么虹膜识别就一定可靠吗?虹膜是否也可以被造假?

“一个人的虹膜纹理,单眼260多个特征点,两只眼睛会是一个极大的数字,虹膜识别的唯一性与DNA相当,因此它的安全性比指纹和人脸要高很多,属于强认证。虹膜识别有一个显著的技术特点就是活体识别,所以虹膜造假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做到的。”王晓鹏说。

瞳孔识别走进寻常百姓

据了解,目前三星、华为等巨头均在探索虹膜识别的移动端应用,抢滩市场预期。以三星最新发布的高端机型S8/S8+为例,就搭载了虹膜识别功能,对用户眼睛进行识别,与手机中预存的加密虹膜数据进行对比,达到识别注册用户的功能。

目前全球范围最大的虹膜识别应用场景在印度。2016年,印度政府着手建立统一的身份识别系统,采集12亿人的虹膜信息建立数据库,使用的正是释码大华公司提供的虹膜识别算法、软件、硬件等全套解决方案。据介绍,释码大华拥有虹膜识别二合一专利技术——将虹膜专用摄像头和手机自拍摄像头合二为一,实现了虹膜功能硬件的零成本,这一颠覆性的创新成果获得了多项专利。

谈到虹膜识别的市场,王晓鹏从全球角度出发,判断国内生物识别应用具有很大的增量空间:“在印度识别个人身份靠的是‘刷眼睛’。特别是基于虹膜识别技术的移动支付功能,所以其相关设备需求量大涨。在中国,最近各大手机公司也推出了具有虹膜识别的旗舰级手机,带动了行业发展。国内的市场也很有潜力,因为中国与印度同为人口大国,对于金融、公安、征信等很多领域的信息安全和管理,虹膜识别具有强需求。我们在终端领域已做到了硬件近乎零成本,对虹膜识别的普及充满信心和期待。”

印度、墨西哥等国家率先进行的公民虹膜身份系统为我国国家级的应用提供了示范。细数虹膜识别已有案例的应用场景,王晓鹏认为,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已使高安全级别的强认证手段成为强需求,虹膜技术在中国具备全面推开的基础。

此外,在反恐治安和出入境管理工作中,虹膜识别能大大降低识别难度,提供高安全级别的解决方案,也使人口流动的管理手段更为科学高效。在金融和征信行业,虹膜识别可完善实名制,增强身份登记的安全性,提高认证效率,极大地改善服务水平,规避互联网金融和企业注册方面的冒名顶替、虚假欺诈的情况,有助于金融行业重点岗位和户主信用机制的健全。

虹膜技术还可以助力精准社保、精准扶贫。现行社会保障卡搭载在一张IC芯片卡上,录有个人身份和社保信息,兼有借记卡功能,安全级别较低。伪造盗取、利用逝者身份骗保的不法行为屡禁不止。利用虹膜技术,确保人证对应,居民通过网点的虹膜摄像头也能轻松领取,有利于社保和扶贫部门提高工作效率,责权清楚,资金透明。

谈及虹膜识别的整体发展前景,王晓鹏告诉记者“要看用户和市场的反应”,至于虹膜识别是否会取代其他技术成为身份识别领域的主流,王晓鹏认为,技术融合一定是未来趋势。

虹膜识别助力“打拐”

“打拐”近年来一直是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而虹膜识别对于“打拐”能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

王晓鹏告诉记者:“‘打拐’之所以难,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孩子在整个童年时期成长很快,几年间样貌就会发生很大改变,就算找到了也不能及时辨认。而婴儿出生后18个月虹膜特征便稳定形成,此后终生不变,比人脸和指纹等表面特征更稳定,比DNA更方便。预先进行了虹膜登记的儿童,一旦有走失或被拐嫌疑,通过手持虹膜终端,只需1秒钟警察就可以很便捷地找到孩子的相关信息——父母是谁,家在哪里。”

据介绍,早在2013年,释码大华公司就与北京同仁医院建立了第一个儿童虹膜信息采集点,探索虹膜识别技术助力儿童打拐的可能性。2016年底,王晓鹏正式宣布投入500万元在武汉设立100个儿童虹膜数据采集点。他告诉记者:“武汉是一个交通枢纽,在这里能更快地帮助父母找到走失或被拐的孩子。希望在未来可以帮助建立‘全国儿童虹膜数据库’,做更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