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组网能力是新一代光纤传感器的特征之一,针对这个挑战,饶云江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基于复用方法的大容量光纤传感器网络,通过将传统的光纤传感器改造为腔长可达数毫米的传感器,再结合某些科学方法,建立具有复用1000个以上光纤传感器能力的网络,从而在国际上率先解决了传统光纤传感器复用能力差的瓶颈,为该类传感器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该类传感器目前正应用于输油(气)管道的健康安全监测。
该课题组还把超长距离光纤传感变为现实。超远距离遥测是新一代光纤传感器的另外一个特征,如何实现100公里以上的测量距离是光纤传感领域的又一个挑战。面对这个挑战,饶云江课题组又在国际上首次制备了具有250公里的超长距离测量能力的测量系统,而且该系统已作为光纤围栏在重要设施安全防护、反恐中得到实际应用,并可望在地震监测中获得重要应用。
另外,在微纳光纤传感技术研究方面,饶云江课题组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解决了常规电类传感器在耐恶劣环境能力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饶云江课题组许多相关成果已成功用于监测桥梁的应力、位移、倾斜及振动,并已产业化,因此具有很好的基础。
面向重大基础设施的安全健康监测研究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和面上项目的支持,为我们顺利开展以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保障。在这些项目支持下,通过依托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成的先进科研平台,我们建设国际一流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中心的设想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同时,也使我国在光纤传感领域的研究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升:连续在第十七届和第十八届国际光纤传感大会上作特邀报告并成为国际光纤传感大会中国大陆唯一的TPC(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成员。”
饶云江补充说:“各种基金项目对提高我国在光纤传感领域的国际知名度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我们主办了第一届纤维光学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国际研讨会、第五届国际光纤通信与网络会议和第二届纤维光学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国际研讨会,都取得了很好的学术交流效果。”
对于现状,饶云江并没有满足。他指出,我国在光纤传感器领域还需加强原创性研究,提出更多的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方法,以期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光纤传感领域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就要满足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研制出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传感器和系统,在实际当中获得应用。
饶云江强调:“我们要面向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安全健康监测的重大需求,以解决地震监测预报以及国家大动脉、国家能源基础设施、工业节能减排、航空航天飞行器和发动机等的安全监测问题为突破口,通过系统深入地开展新一代光纤传感器网络和关键器件的基础研究工作,在解决大容量光纤传感器单元多路复用与组网及超长距离光纤传感网络的关键科学问题方面和实现新一代光纤传感器关键器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为我国首先建立新一代光纤传感器体系和解决光纤传感器大规模应用的重大科学问题奠定基础。这些目标的实现依然离不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和引导。”
据悉,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饶云江在第一时间向基金委提出了“光纤地震多参数传感技术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的建议,他希望能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对光纤传感器应用于地震监测这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