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间若有天堂,那一定就是在图书馆。但是,随着移动阅读大行其道,图书馆的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座“天堂”传统的工作模式已逐渐无法适当前迅速增长的馆藏及智能化需求,正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痛点和问题:
1、工作重复性高,可替代性高。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下,图书馆工作人员每天必须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分类、整理、上下架和搬运等工作,并且需要逐本逐本地把图书录入图书管理系统内,工作重复性高且繁琐。
2、图书管理员紧缺,人均工作量大。图书库存量大,每个管理人员需要负责的图书数量巨大,管理人员不足。单个管理员不仅要负责分类归整,还需要负责图书上下架和搬运,工作强度大、精力耗费多。
3、人力成本上涨。随着国内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中国人工成本普遍上涨。而对于图书馆,在管理服务、安保上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直接导致图书馆人力成本上涨。
4、期刊报刊利用率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期刊/报刊的利用率逐年呈下降趋势,导致图书馆的期刊报刊阅读率也不断降低;另一方面,报刊杂志的时效性强,已过期的历史报刊杂志阅读率较低,并且资料数量巨大、分类展示和查找也不方便,这使得读者查找历史报刊杂志也较为麻烦。
如何高效经济地进行图书馆日常管理和服务,成为当前图书馆管理研究的热点话题。
智能服务机器人助力图书馆高效升级
近年来,在全球“机器取代人工”大趋势下,图书馆管理也逐步走上智能化管理的新模式。国内图书馆应用服务机器人的趋势已悄然兴起:
现阶段应用较为成熟的主要包括深圳盐田区图书馆的中智科创安保服务机器人“欢欢”和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小图”机器人。“欢欢”具备图书信息查询,自主借书服务、个性化的人机交互等功能,同时还兼具24小时移动安保监控,异常报警系统,可谓“文武全能”;“小图”则具有学习与记忆的功能,能够实现智能人机交互,甚至无障碍交流。从未来发展看,作为实现图书服务自动化及智能化良好载体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在图书馆的渗透率将不断上升。
“机器人+图书馆”,打造图书管理新模式
以国内首个“智慧图书馆”--深圳盐田区图书馆为例。该图书馆位于盐田区行政文化中心区内,面积1万平方米,藏书容量40万册,读者坐席1000个,网络节点350个,日均可接待读者超过3000人次。2016年,机器人“欢欢”正式到此“上岗”工作。
中智科创安保服务机器人“欢欢”在深圳盐田图书馆投入应用
机器人“欢欢”在深圳盐田图书馆的投入使用,可实现图书信息快速查询、区域引导、自助借书、电子期刊/图书借阅等无人自主服务。例如以往读者要查询图书信息,需要咨询图书管理员或排队等待,效率较低。而“欢欢”机器人上岗后,可为读者快速查询图书相关信息,并导引读者快速寻找图书。
当然,“欢欢”机器人的亮点还在于能实现自助借书服务。读者只要把图书和借阅证放在扫描区域,就可一次性借阅相关图书!全部过程只需短短数秒,不仅可提升图书馆服务效率,也能给读者良好的智能化体验。此外,机器人“欢欢”通过二维码,方便读者将终端上的图书下载到手机终端,随阅随借,快速便捷。
另一方面,“欢欢”不仅能够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而且在智能安保巡逻方面也十分出色。借助星光级高清摄像机和自主移动导航技术,“欢欢”可实现24小时全方位音视频监控,夜间还可进行主动巡逻监控和异常报警,大大提高图书馆的安保系数。
智能提升服务,服务创造价值!虽然目前智慧图书馆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笔者相信,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深化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服务机器人在图书馆等行业的应用及其对行业的智能化变革将发挥更大作用,迸发出新的市场活力。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