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举行,参会客商和群众达数十万人。期间,广西公安推出以科技信息化、大数据应用为支撑的“科技安保、智慧安保”措施,既保障了会议安全顺利进行,也给市民出行提供了更多方便,收获点赞无数。
近年来,广西公安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主动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时代,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基础设施,完善支撑平台,持续推动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应用提档升级,有力提升了全区公安机关的核心战斗力。
因势而谋,构建“一盘棋”工作格局
当今世界,科技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广西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的提升。
面对这一局面,2015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因势而谋,牢固树立“以信息化为引领、以情报为支撑”的工作理念,始终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建设要求,全力构建“横向协调、纵向顺畅”的科技信息化建设“一盘棋”工作格局。
要想形成“一盘棋”,做好顶层设计是关键。在成立科技信息化委员会、大数据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时,自治区公安厅按照“集约化建设、融合式发展、扁平化服务”的理念,制订了基础信息化顶层设计、基础信息化总体策略和架构规划、关于推进公安信息化发展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今年8月,他们又出台了科技信息化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从源头上解决各地、各警种自成体系、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问题。
有了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广西公安集中财力办大事,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科技信息化建设应用迅速打开局面、取得突破。
——建立集约完善的大数据支撑体系。以实施大数据战略为核心,积极推进公安厅警务云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公安信息网和视频专网扩容改造。以新一代移动警务试点为契机,率先建设完成与公安网、视频专网和互联网实现安全联通的公安移动信息网,部署上线“八桂警信”,解决了民警之间、警民之间进行安全信息交流互通的难题。成立全国首个省级公安信息系统集中运维中心,形成规范化、自动化、一体化的运维架构。
——建立现代化的指挥调度体系。建立自治区、市、县公安机关和派出所四级扁平化指挥体系,共建成指挥调度终端1668个;推进派出所综合指挥调度室建设,解决指挥调度、情报研判在基层单位的“落地”问题。建成“集成、互通、智能、共享”的警务指挥“一张图”,实现全区公安自建9万余路视频监控实时调看。建成合成作战指挥平台,实现网上视频会商、案件合成、反恐合成等功能。
——建立便捷优质的惠警惠民体系。加大力度对公安机关内部各类数据及外部行业数据的信息资源整合,为各级公安机关提高服务约49亿次;与多个省(区、市)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在侦查破案、稽查管控、数据研判和精准打击等方面为办案单位提供了极大便利。正是得益于信息共享和内外数据整合,推进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为政府各职能部门提供数据服务4亿余次;实时为群众提供网上查询、网上监督等100余项在线服务,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打通了为群众办实事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按照“做大做强综合平台、做精做深专业平台”的部署,广西公安初步建立起反应灵敏的情报信息体系、高效智能的技术防控体系、效能强大的信息化监管体系,有力提升了战斗力。
应势而动,打造公安工作“撒手锏”
依托一个信息平台,爆破作业实现全流程监管;借助一个信息系统,“小案”难办的困境被打破……在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广西公安从现实需要出发,向科技信息化要警力、要战斗力,打造了一个个有力推动公安工作的“撒手锏”。
民爆物品监管一直是公安机关面临的一个“老大难”问题。2016年4月,广西公安运用物联网、视频监控和北斗/GIS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建成广西爆破作业安全监管信息平台。依托这一平台,民警可以对民爆物品装卸交接、领用发放、钻孔填塞、清退回库等环节进行全流程、实时化、可视化监管,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调查,不仅节约了警力,而且还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覃超顶是大化瑶族自治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危爆物品监管民警,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平台对辖区内的3座爆炸物品储存库进行远程视频巡查,并对平台推送的预警信息进行处理。截至目前,覃超顶通过平台对288个爆破作业项目、3座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5辆民用爆炸物品运输车辆实现安全管理,处理预警信息36条,查处违规行为3起。
因为多项技术国内领先、实战应用效果立竿见影,广西爆破作业安全监管信息平台荣膺全国爆破行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目前,该平台在全区爆破作业单位安装率达100%。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全区民爆安全监管工作运行平稳,没有发生有影响的重大涉爆案(事)件。
既要破大案,也要破“小案”。但是,由于勘查力量、勘查时机、勘查手段等因素制约,大量的“小案”未能及时侦破。2015年,以破解“小案”难办的难题为现实需求,钦州市公安局研发的“微察”系统应运而生。
据介绍,“微察”系统主要由前端移动警务终端和后台应用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涵盖了现场勘查、数据信息采集、巡逻等功能。“微察”APP的智能化采集,真正实现了处警信息采集智能化、“小案”现场勘查高效化、社会数据采集信息化、基础信息核查移动化、移动警务日志电子化,为侦破“小案”奠定了基础。在全国公安机关改革创新大赛中,“微察”系统荣获银奖。
“微察”系统运行以来,钦州市的“小案”破案率同比上升了10个百分点。在广西各地,公安机关通过“微察”系统采集案件处警现场信息12万余条,关联警综平台刑事案件信息11万余条,处警信息采集率达95.48%,极大提高了公安机关主动打击、精准破案能力。
2017年初,桂平市公安局研发建成可视化全息作战平台,高效采录和接入各类有用信息,为信息化作战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该平台具有数据整合、警力警情治安诸要素与公安专业手段同上“一张图”和情报墙三大功能,实现指挥作战统一在“一张图”上运作,以大数据技术推动侦查破案由人工式破案向智能化破案转变。
据介绍,对于辖区发生的案件,桂平市公安机关现场破获及当日快侦快破案件数占了案件总数的一半。同时,这个平台的强大威力,也有力地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辖区各类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发案量大幅下降。
顺势而为,激发基层一线创造力
鼓励创新,充分尊重、积极引导基层一线单位和广大公安民警的首创精神,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的鲜明态度。由此,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科技信息化建设应用格局在八桂大地迅速形成。各地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发建设了一批灵活、实用的小系统、小平台,在警务工作实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走在南宁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电动车。尤其是在早晚高峰,电动车骑行大军更是蔚为壮观。作为推进“智慧警务”建设的一项具体举措,南宁市公安局积极推动电动车安装防盗芯片,建立起覆盖全市的电动车防控“地网”,整合前端电动车注册和后端系统报警轨迹数据,有效解决了电动车数量大、难管理、易被盗的问题。
物联社会治安管控网——“地网”工程建设已在广西各地全面推开。各市基本完成基站安装和防盗芯片安装工作,基本实现了基站全覆盖和防盗芯片全安装。据统计,全区公安机关依托“地网”已侦破电动车被盗案件1000余起,破获率超90%,抓获嫌疑人300余名,找回被盗电动车1700余辆。
南宁市青秀区埌西村七组是一个“城中村”,房屋密集,人员流动性大。南宁市公安局青秀分局在这里探索推行实名制联网报警系统,通过对人员入住登记、出入门禁等信息的自动采集、研判和应用,创新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控模式,使基础信息采集由原来依靠民警脚板入户、人力采集的工作模式,转变为终端自动采集、系统推送数据、云搜综合应用的信息化模式。
随后,实名制联网报警系统在青秀分局辖区的多个小区(村)推广运行,在打击防范违法犯罪、震慑违法犯罪人员、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各小区(村)发案数同比大幅下降甚至零发案。2017年,南宁市政府将这一系统纳入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两至三年内推广至全市范围。
近年来,与越南山水相连的东兴市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财物高度流动,社会治安状况复杂。针对这一情况,东兴市公安局积极推进科技信息化建设,自主研发边境查控、寄递物流、监所会见等23个“短、平、快、灵”的实用小系统,广泛分布在各个警种和政府部门、社会各界,每日自动采集上传真实、鲜活、有效信息440万余条。
首先看看边境查控系统的强大威力:东兴市各边境检查站充分发挥该系统的管边控边作用,查验采集进出边境地区人员、车辆信息800万余条,查获网上在逃人员317名。再来了解一下车辆信息采集系统“扫地机”的厉害之处:每小时可以自动采集车辆信息1000余条,东兴公安依托该系统破获抢劫杀人、交通肇事逃逸、诈骗汽车等多种类型的多起重大案件。
“这些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信息采录在线化,丰富了公安机关对社会动态的触觉和感知,提升了公安机关的战斗力。”研发这些系统的关键人物、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东兴市公安局情报大队大队长李永锋说。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