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 正文
《智慧城市建设深圳共识》发布:最终衡量标准是市民幸福指数
2018/8/23 14:10   深圳新闻网      关键字:智慧城市,建设,深圳共识      浏览量:
两天会期中,国内外嘉宾围绕智慧城市主题展开讨论,3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不同角度阐述建设智慧城市的意义、方法和目标,为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建言献策,并形成了《智慧城市建设深圳共识》。9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寿荣、深圳市市长陈如桂等出席闭幕式,并共同见证《智慧城市建设深圳共识》的发布。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主持闭幕式。

昨天下午,同时在深圳举行的2018(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第269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第十二届中国工程管理(智慧城市)论坛落幕。

两天会期中,国内外嘉宾围绕智慧城市主题展开讨论,3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不同角度阐述建设智慧城市的意义、方法和目标,为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建言献策,并形成了《智慧城市建设深圳共识》。9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寿荣、深圳市市长陈如桂等出席闭幕式,并共同见证《智慧城市建设深圳共识》的发布。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主持闭幕式。

闭幕式上,何继善代表大会组委会发布《智慧城市建设深圳共识》。《共识》包括七大内容:智慧城市建设亟待上升到战略高度;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全面统筹协调合作;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建立科学决策机制;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做好信息工程文章;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优化标准梯度实施;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加强立法确保安全;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34位工程院院士为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主任胡文瑞,对第269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第十二届中国工程管理(智慧城市)论坛做了总结。他说,论坛呈现三大特点:一是论坛形式新颖,内容有合有分,突破了以往模式。二是论坛主题鲜明,瞄准“智慧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凝聚了广泛的共识。三是大师云集,思想交流碰撞,形成了丰硕成果。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李铁代表智博会组委会做总结时表示,本届博览会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举行,对全国其他城市具有示范效应。智博会与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第十二届中国工程管理(智慧城市)论坛同时举行,形成了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现场参观人数达8万多名。

深圳市委常委杨洪,中国工程院院士郑静晨、郭仁忠、柴洪峰、刘合,欧洲科学院院士许立达等出席闭幕式。

解读:深圳共识的内容是什么

一、智慧城市建设亟待上升到战略高度。 智慧城市是智慧社会的城市载体,代表了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展示了城市未来的基本形态,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将成为国家和区域间竞争的制高点。需要进一步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认识、凝聚共识,将其上升到长远可持续发展战略及预防事故、保障生命安全战略,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产业、技术等改革创新共同发力,政府与社会各界联手推动,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氛围和态势,上升为国家战略。

二、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全面统筹协调合作。 智慧城市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高度的统筹协调与合作。应当建立权威的领导机构和统一的协调机制,坚决消除一切阻碍信息共享和透明的体制机制因素,坚决破除公共信息资源部门化的土壤,坚决改变多头建设的无序局面,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和各界联动的合作机制,实现城市功能、资源等的合理匹配。

三、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建立科学决策机制。 智慧城市建设是创新工程,其总体规划、顶层设计、工程路线和技术方案直接关系到建设的成效。应当建立科学论证与行政审批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强化专家评审的实质性和责任性,赋予科技更多的话语权。

四、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做好信息工程文章。 智慧城市建设是信息工程,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加强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城市信息服务通道是大势所趋。要挖掘数字背后的规律,强化数字整合的顶层设计。同时,鉴于信息系统具有成长性和不断完善性,信息通讯技术的更新迭代具有颠覆性,智慧城市建设工程的立项和管理应形成区别于其它建设工程的创新方法。

五、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优化标准梯度实施。 智慧城市建设是全面的城市升级改造工程,应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分工,深入构筑“政府+企业”商业模式,重新构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规范与标准,根据城市发展水平和实际需求,逐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改造,梯度实施应用工程。

六、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加强立法确保安全。 智慧城市建设是安全工程,要实现安全可控,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刻不容缓。要科学界定政府和社会运转过程中主动采集和自动沉淀数据的权利属性,界定数据应用的合法合规性,保证数据的依法有序公开和共享。要保障网络安全,保护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打击网络犯罪和数据违法使用,保护数字环境下的集体和个体权利。

七、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衡量智慧城市建设品质与效益,除了一系列技术性指标外,最终衡量标准是市民的幸福指数提高程度,是市民在安居乐业、衣、食、住、行、健康、安全、教育、养老、办事等方方面面获得感的提高程度。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