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以AlphaGo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品不断“走红”,人工智能标准化建设也日益受到业内关注。《经济参考报》记者从相关知情人士处获悉,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标准化体系建设正加快推进,前期主要关注人工智能在线服务平台和人工智能产品的智能化分级。其中,人工智能产品的智能化分级选取当前最具代表性的智能音箱、智能客服、智能可穿戴产品、智能机器人等十几个方向,建立相应的评估评测指标,为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价依据。
“两周前,我们组织腾讯、阿里、小米、灵隆科技(科大讯飞和京东)、先声互联、智能管家、联想、联通等几十家行业翘楚共同参与智能音箱的评估评测工作研讨,正式启动智能音箱智能化分级评测项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人工智能部工程师曹峰向记者透露。据他介绍,未来人工智能产品智能化分级项目还将对智能可穿戴产品、智能机器人、IPTV机顶盒、儿童故事机等人工智能产品或服务建立相应的评估评测方法和指标。
所谓智能化分级,就是对人工智能产品的智能水平进行评估。以智能音箱为例,评估其智能水平将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检测音箱的感知能力、交互能力等,考虑如语音唤醒的灵敏度、准确度,语音理解等指标。
“之所以要建立一套智能化分级的评估体系,就是想对市场上种类繁多、能力各不相同的智能产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测,并根据评估结果,给出不同的等级,以帮助产业树立产品和服务的标杆,为用户提供可信赖的参考依据。”曹峰说。
近年来,人工智能获得各界高度关注和快速发展,自动驾驶、语音和图像识别、翻译等诸多领域都取得重大突破。不过,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人工智能的标准特别是评估评测规范仍显滞后,目前国际国内基本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评估评测规范。以人工智能在家电产品上的应用为例,这一行业由巨头牵头制定标准,其他企业踊跃参与,但由于利益划分问题,目前智能家居存在协议不兼容的怪现象。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智能电视都是伪智能,或者说其智能化程度还处在非常低的阶段。只不过通过互联网实现了手机操控、内容共享,在体验上并没有太多智能化的改变。厂商各自为战,都想做标准。用户每买一款智能产品,手机上就多了一个APP,也带来不少麻烦。”一位电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制定行业标准成为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去年5月,国家制定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到2018年,打造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创新平台,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创新服务体系、标准化体系基本建立。该实施方案明确,要建设人工智能领域融合标准体系,建立并完善基础共性、互联互通、行业应用、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等技术标准,开展人工智能系统智能化水平评估。加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热点细分领域的网络、软硬件、数据、系统、测试等标准化工作,保障人工智能产业的开放协同、公平竞争,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
今年7月20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我国人工智能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给中国版人工智能规划设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和线路图: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初步建成人工智能技术标准、服务体系和产业生态链,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据了解,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网信办等四部门指导下,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成立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该发展联盟的职能之一是,建立人工智能技术、产品与服务的评估认证品牌和体系,研究制定相关技术、产品与服务的评估认证方法和规范,组织开展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评估评测及认证工作。
“在这个发展阶段,政府、企业、研究机构都希望通过行业平台解决产业突出问题。”曹峰透露,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总体组与评估认证工作组组织的人工智能产品智能化分级,其目的是针对各种智能设备,结合不同的性能指标和用户体验,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估规范。“目前智能音箱的评测框架已经搭建,成型稿明年一季度或将推出。”曹峰表示。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