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锁定逃犯面庞,在人来人往的斑马线上捕捉闯红灯者的相貌,摆放在单位大门前用于打卡考勤……“人脸识别”技术的这些功能很多人已熟悉。如果将其与政务服务相嫁接,又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呢?
近日,随着江苏省地税局在全省范围内正式上线支付宝刷脸查个税服务,全国已有40个城市开通“刷脸政务”。“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此举拓出了新的便民应用场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
26岁的张栋来南京工作快两年了,一直不清楚公司到底给自己缴纳了多少税款。而现在他只要用手指滑动一下屏幕,打开支付宝,在“城市服务”一栏,他点开个税查询,就可以通过“人脸识别”的方式,轻松对个人信息进行验证,进而查到自己个税的基本信息、缴费状态等。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品牌与公众沟通部专家刘扬介绍,他们依托覆盖5.2亿活跃用户的基础数据信息,以及臻于成熟的金融级“人脸识别”技术,目前已经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南京等40个城市的政府部门合作,开通“刷脸”办理个税、查询公积金、认证养老金领取资格、交通违章在线缴罚等应用场景。截至目前,已有875万人体验“刷脸政务”。
北京市地税局今年年初引入“人脸识别”办税系统,目前已实现“刷脸”查询个人纳税信息、12万元个税申报、注册认证等业务。北京市地税局纳税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由于很多个税业务需要实人认证,过去需本人来到办税大厅,工作人员比对身份证进行相貌认证,既让百姓多跑腿,也加大税务部门的工作量。接入“人脸识别”技术后,群众证明“我是我”,可以不用亲自跑一趟了。
“人脸识别”技术拓出的便民新场景,无疑加速了我国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进程。在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行政管理研究室主任贠杰看来,将“互联网+”与“政务服务”相结合,符合我国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需要,特别是“刷脸政务”的推广,让各地有了让老百姓“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的底气。
面对移动互联网潮流,各级政府如何搭好这趟快车,也是政务创新成功与否的关键。清华大学电子政务实验室副主任张少彤说,原有的电子政务一般由政府部门自己开发平台,存在知晓率不高、推广难度大、成本过高等短板。如今,政府服务与覆盖率极高的支付宝、微信等平台“结缘”,有利于降低成本,在短期内实现落地。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