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让老百姓头疼的问题,除此之外,医疗资源紧张、医患关系复杂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每年的两会上,这些都被当作提案要解决的问题一再提出,委员们带着百姓的心声,期望上述问题会得到较好的解决。近两年来,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网的流行和发展,智慧医疗成为一个热门词汇为大众所熟知,经研究发现,智慧医疗中的安防元素简直不要太多,让我们来一一盘点。
人脸识别技术 有力制约号贩子
在近日举办的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上,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就挂号难等百姓关注的社会民生问题回答记者提问。会后,黄洁夫告诉记者,他的家人也曾遇到“号贩子”问题,“我女儿带我外孙去儿童医院看病,用了4个小时也挂不上号,我女儿都哭了。”挂号难在北京一直是一个难题,其重要原因在于所有的挂号是对号不对人,只要你手里拿着号就可以就医,无法确定挂号的人员与就医的人员是否为同一人。
那么是否可以用相关技术来应对这一问题呢?答案是可以采用人脸识别。当今,刷脸支付、刷脸登录等流行应用都是利用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作为身份认证的技术手段,该类身份认证手段可以借助于人体独一无二的生物识别特征进行身份认证,更加精准、科学。宇视在这方面也亮出了自己的招牌:凭借大数据和视频智能分析技术的实践积累,业内首家将这一医患迫切需求变为现实:普通三甲医院每天上万条人脸数据,对号贩子定位准确率达80%以上,且通过多院联网,可实现多次识别,为号贩子治理问题开出了一剂良药。
视频监控系统助力救护车调度 提高急救效率
远程监控系统不仅可以实现远程医疗会诊,还可以用于急救调度。湖北移动在公安县各医院急救点安装了远程监控系统,利用移动4G网络,以高清视频的形式将车辆停放、医护人员准备情况、出车情况等信息实时传输到急救指挥中心监控平台,调度员一目了然,并按照“就近及时原则”,指派距离最近的医院派救护车赶赴现场,对患者实施急救,根据病种、病情及患者意愿,将患者送到相关医院救治,从而确保急诊急救的快捷有效。同时,救护车在运行过程中,通过移动物联网技术,车辆运行轨迹、区位等信息可实时反馈到监控平台,方便指挥中心及时、准确掌握各医院救护车的出行路线,合理安排线路规划,实现院前救治和入院救治的无缝对接。
健康监测和管理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来支撑
一些疾病属于慢性病,但占据的医疗资源和成本却并不少。对此可以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使用智能腕带、智能手表等就可以做到常规的健康监测,包括对血压、脉搏等常规的一些生理信息的远程监测,在院内对睡眠、血糖,各种相关数据的精确监测等。另外,可以对一些行为进行监测,比如散步、跑步,也包括骑车和乘车,通过大数据判断出这些行为的特点,也可根据日常生活所吃的食物,包括食物的热量进行饮食的控制提醒,有针对性的给服务对象提供医疗诊断和服务。“十三五”强调要促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其中智慧医疗被提上日程,这对于安防行业来说也是一个利好消息。
总结:
智慧医疗这个概念虽然渐渐普及,但是真正落地仍需时日。其中很多层面与安防息息相关,这对安防行业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机遇,既为安防找到了新的市场空白点,又会有新的需求促使安防行业不断前进与发展。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