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高速发展,私家车越来越多,城市道路变得越来越拥挤。为了让居民出行更顺畅,让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变得更“智慧”,山东省各个城市不约而同地将“智慧城市”建设的突破口瞄准了交通领域。然而,智能交通的推广却面临困境。
智能出行
要说“智慧交通”,先得说“智慧城市”。“智慧城市”脱胎于IBM的“智慧地球”,是指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信息技术,在家居、生产、信息管理等诸多领域,构建智慧环境,进而形成生活服务、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的新模式。
然而,“智慧城市”并无定式,从何入手,成了这项未来战略的首篇考题。
家住济南领秀城的李先生,过去每天开车到市中心上班,由于道路拥堵、找不到车位,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将近1个小时。现在,他只要借助一个车载智能终端,以及移动运营商与公安、交管部门正努力编织的全城共享的智慧交通网,就能清楚了解拥堵路段,并智能选择行车路线。
对于公交车一族而言,最头疼的莫过于翘首等车了。“有了智慧交通,情况就大不一样:通过在公交车上安装车联网设备,公交车走到哪一站都可以知道,这样就可以提前规划出门时间,夏天不用在烈日中暴晒了。”山东移动物联网项目组的负责人李斌这样描述着智能化的美好生活。
不仅如此,由三大运营商打造的“智能公交”应用方案已深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将车辆指挥调度、实时视频监控、公交信息发布功能融为一体,实现了公交车辆动态管理、科学调度,提升了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济南公交信息化已成为全国的样板工程。
智能管控
在青岛,“警务e通”系统的投入使用,则给人们带来了另一种体验。
青岛市某路口,交警吴伟正在使用手机上的警务e通系统,拍下了违规车辆的车牌号,并选择了处理方式,瞬间把处罚信息上传。
据介绍,山东电信开发的“警务e通”还具有信息查询、视频监控、应急指挥调度等功能,交警人员只要通过手机登录系统,就能查询到全国所有车辆的详细信息;辅以手机拍照车牌智能识别功能,可以随时查找视线范围内的机动车信息。目前,青岛、烟台、莱芜、济宁等城市的交警已经用上了“警务e通”。
智慧交通涵盖城市公共交通、交通管理、信息服务、公共设施、特种设备等多个方面,是综合性的智能控制与互动平台,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环节。在我省,全面的智慧交通计划已经启动。包括我省交通系统在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和非现金结算、高速公路运行监控和路况信息采集发布、路网动态交通流实时分析、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工程等信息系统建设。其中,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工程,旨在打造一个综合性的智能监控与互动平台,通过便捷的生活出行服务让人们感受到“快乐交通”的乐趣,真正享受智慧城市带来的品质生活。
日前,全省智能交通座谈会上透露,2014年,我省将积极开展物联网、车联网、云计算、车路协同、状态感知、DSRC(专用短程通信技术)、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等新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应用研究,进一步推动智能交通建设。
三层瓶颈
“智慧交通”正在小步进入我们的生活,不过中间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琚表示,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我们还要面临三层瓶颈。
首先,数据存储规模的挑战。过去,可能T级数据就是大数据了,随着智慧交通传感器数据的引入,可能数据从T级爆发性增长TB级。其次,网络带宽瓶颈,在这个数据进行流转的过程中,进行交互的过程中,必须能有足够的带宽进行相应的支撑。
此外,刘琚认为,实效的响应性也是智慧交通面临的第三个挑战。“智慧交通实际上的目标是,预知拥堵的趋势。我们不希望道路已经发生了拥堵,才采取相应的措施。当我的GPS数据回馈回来,反映出你的车辆是逐渐减速的趋势的时候,我们就可能判断在某些路口上已经存在了相应的拥堵趋势,这就对数据处理的实效性提出非常高的要求。”
刘琚补充表示,“虽然充满着种种挑战,但是只要能够抓取很有效的数据。就能达到帮助我们有效减少交通事故。”他认为,随着数据的累计和增加,就可以真正发现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减少拥堵的情况,有益于城市发展。
李斌则认为,“除了技术因素外,行人过街问题、非机动车左转等等问题限制了某些系统应用的灵活性。交通饱和度超过极限时,再好的技术也要打折扣。”所以,要发展“智慧交通”,人、环境、管理这三方面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