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石践办公室门上的人脸锁,则是汉王目前正在推进的项目,在今年各地举办的安防展会上,这个装置吸引了众多眼球。这个装置支持人脸、密码和钥匙三合一开锁,用户可以按自身习惯选择,操作起来也挺方便。
同时,锁体上的摄像头还附带拍照功能,每一位试图进入办公室的人员都会被拍照留档,照片最高存储量达到100张可以实现循环存储,也可以随时用U盘将存储的照片进行保存。尝试强行进门的人员,如果其脸部特征没有提前录入人脸锁,尝试三次开锁之后,识别系统便会发出警报。
“人脸锁的耗电量我们也尽可能地做到最低,现在只需要四节五号电池便可以保证近一年时间的使用。”石践说,人脸锁的适用场所不会局限于办公大楼、机要室、财务室等办公场所,个人住所将来也可以用得到。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的人脸识别门禁考勤总是需要大型计算机的协助才能完成,但汉王在2008年开始上市的人脸通产品,已经将比对过程从PC平台转移到比指甲盖大不了多少的芯片上,这也使得成本价格正在趋向于平民化的路线。
人脸识别门锁靠谱吗?
说到民用,人脸识别的安全性到底如何?苏光大告诉《中国科学报》,人脸识别门锁若是用在个人住所中,比用钥匙开门更便捷,安全性同样也得到了提高,犯罪分子不可能像从前那样复制钥匙或是通过开锁工具进门盗窃或抢劫。“要知道,现在一般的门锁,很难有开锁公司开不了的,小偷们也在与时俱进,许多复杂的安全防盗门在他们眼里也不是太大的难题。”
对此,也有人提出质疑,对于人脸识别门锁,如果犯罪分子通过其他渠道拿到居民的照片,是否也能达到开门的目的。
对此,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博士张小博表示,这就涉及到防伪功能。人脸识别技术做得不过硬的话可能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活体比对系统是否完善,通常而言,门锁中无论是嵌入计算机还是芯片,都可以利用三维成像技术比对预存的人脸信息,从而防止用照片就能开门的笑话。安防行业使用的人脸识别系统大多数是动态识别,是通过监控摄像头进行动态采集实时图像来与数据库预存的模型进行比对,如果多次比对失败,便会实时启动报警预案。
另一方面,便是恶劣光线问题。早期的人脸识别技术,对于光线过暗,或者是亮度太大,都会导致人脸比对失败。但近红外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在近红外人脸识别技术上,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生物识别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无疑是国内做得最好的研究机构。该中心主任李子青就曾对媒体表示,相比传统的可见光人像采集,近红外人脸识别技术是很有效的办法。近红外线是人肉眼不可见的光波,但在摄像头上加上红外线反射灯,就可以清晰成像。这就克服了可见光技术在光线变化后性能下降,以及黑暗情况下无法识别的弊端。
正在被改变的生活方式
多年以来,人脸识别技术在应用层面被“困”在安防领域,而这几年,相机、电视以及互联网公司的频繁介入,这项技术越来越“亲民”。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