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应用领域由于跨行业甚至跨国际,更让标准的制定及产业链建立共识的过程,困难重重,成为推动智能物流的最大阻碍。
随著现代社会对物流智能化和信息化服务的需求,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物流应运而生,也让物流的科技应用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智能物流技术至少包括3个层面:最下层是感知互动层,包括RFID设备、传感器与传感网等,主要用于物流信息的获取;感知互动层之上是进行物流信息交换传递的资料通路,包括各类接入网与核心网;最上层的是应用服务层,包括资料交换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使用者服务平台。
中国态度动见观瞻
以RFID技术为例,由于Walmart、美国国防部等全球主要采购者,纷纷要求供应商采用RFID技术对商品进行标识,吹响了RFID进军物流领域的号角,让沉寂多年的RFID技术焕然一新,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包括IBM、微软、Oracle、HP、Sun和SAP等软件巨擘,不但相继发布RFID研究计画,甚至进而推出一连串的智能物流应用开发计画,如IBM在2011年5月于宁波高新产业园区成立「IBM中国开发中心物流解决方案中心」,目前已是「宁波国际智能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专案运营的核心基地,成为宁波智能物流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物流应用往往与许多公部门(如海关)运行相关,除非对外商不加以设限,否则必然会面临因为国内业者关键技术不足,而引发的采购问题,这也正是大陆物联网推动的困难点。
如大陆RFID应用以低频与高频为主,而在国际间已被广泛应用,且技术相当成熟的超高频(UHF),大陆相关应用则相对不足;而在传感器的研发、生产与应用方面,现阶段大陆发展微传感器的微纳米技术也较为低落;至于通讯设备与网络技术上,虽然大陆近年来加强推展TD通讯网络技术成果显著,但相较国际上已成熟的FDD-LTE技术,TD-LTE仍远远落后,尤其TD-LTE目前仅在网络设备端具备较成熟的融合技术,在终端设备相对欠缺多网融合机制。
对民间业者而言,依赖外商技术建立智能物流,其实问题不大,但要公部门大量采购外商产品或服务,则涉及产业政策,在中国大陆一向保护国家企业的政策上,除非大陆厂商的技术能够尽快赶上国际厂商,否则物联网的建置目标能否如期达成,恐怕力有未逮,而以中国大陆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一旦物联网无法如期达到一定的规模,要让智能物流的应用价值遍及全球,将会是相当严峻的挑战。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