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内外突发事件频出,其后果导致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治安等各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纵观全球,安全问题成为了热点话题。国内已不例外,而且在城市安全方面很早就开始着手建立现代化的体制和系统,随着近十年的国力增强,投入也更加凸现力度和决心。
2011年这个不平凡的年度,各种安全事故频发,使全体国人更是前所未有的关注我们的安全,尽管金融海啸来势汹汹,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家对城市安全的投入不但不会减少,相反还会有所加强。
笔者本人近几年一直从事和直接参与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方面的业务和项目,体会颇深。6年前我刚介入此类项目时,项目数量不多,每有一个项目出现国内的大量企业便蜂拥而至参与投标。但从技术角度来看大多没有真正的解决方案,所以只有少数长期从事这方面的国内企业脱颖而出,并且顺利的占领了大部分市场。
但是接下来的几年真正的考验才开始,遇到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政府自身的应急管理机构尚待完善
我国的地域广阔,区域发展有先有后,虽然国家对应急体系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有纲领性的意见和规范,但实际到了城市一级,在具体的业务流程和功能的细节上,不同地方的区别还是很大。另外即使就一个城市而言,不同的联动部门发展也各有不间,信息化程度差异很大,协调难度比较高。所以在具体项目实施时,企业实施成本很高;在项目结束后,维护成本也比较高。
总体而言,因为我国城市应急联动体制和机制尚在形成和发展之中,所以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模式,这是现实情况。然而,我们也都看到,我国城市应急联动体系在行政管理层面己经形成,具体表现为每个城市都成立了市领导挂帅的应急办,各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也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是在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却很少有专职的技术班子。这一类的项目大多是授权到某个职能单位的技术部门相关人员负责,即使该部门的技术人员对技术及其他部门的相关业务流程充分掌握,但实际项目实施中协调工作往往任务繁重,客观上对项目的一些具体功能实现和项目进度会造成影响。
现阶段大多数城市采用以公安部门为主体的城市应急联动建设模式,其客观原因就是公安部门是城市安全保障的主体部门,有专职的相对了解相应业务的技术保障队伍,可以清晰地提出建设目标,控制建设进度,并能最终高效发挥信息系统的价值。但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公安部门对其他联动部门的专业职能掌握不够,所以对联动单位的联动大多停留在比较简单的通信层面。而从普通百姓的视角来看,对我们城市中复杂的大型事故、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和处置能力却有着更高的期待。
综上所述,一个专职的城市应急联动部门是解决以上方面矛盾的答案,并且这个部门至少是省一级的,并且覆盖到城市一级。
二、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建设目标和规模还不清晰、统一
笔者本人近几年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项目无一例外都遇到了这个问题。在项目前期一般来说,用户方都会邀请一些国内外相对长期从事这个业务的企业,结合用户方的一些需求,先期进行项目论证和立项。由于上部分所论述的问题,所以一般情况对于牵头单位和少数联动单位的需求可以调研的比较清晰,而其他的部门单位相对而言只能大致了解部分需求。而最终形成的初步设计方案中部分内容相对主观,并且对项目实施时的细节和困难估计不足。同时很多方案是集多家企业之特点,看似完整全面而实际实施时可行性不强。同时由于参与企业实力参差不齐,即使是各中间少数优秀企业在项目实施,技术特点,系统开发等各方面也各有所长。这样一来部分项目的中标企业即使赢得的项目,但在实施和服务时压力很大,其结果就是部分项目实施质量和目标被打折扣,甚至失败。而笔者参与的公安三台合一项目一般均比较成功。
对于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应该建成什么样?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就笔者的一些经验和认识,它应该是一个城市级的安全保障应急体系,更类似为一个城市度身打造的安全防范的“ERP”系统,在技术层面希望国家能更快出台相关的规范标准,而在业务层面则建议从咨询规划入手,在项目前期招募有能力的企业,或有实际项目实施经验的科研单位院校。通过签订项目中、长期咨询合同,充实政府部门的技术规划能力,同时政府相应主管单位也应成立项目组。这样可以在项目前期完成一个相对准确,完善,周全的项目规划。而项目后期通过公开招标选定性价比合适的实施企业,同时前期的规划咨询企业也要承担和帮助实施企业共同完成项目实施。
最后笔者想提一下建议。希望政府能够尽量充实各地应急机构的实体力量,和相应的权利义务,让应急机构成为城市应急体系中的核心,把日常的协调管理工作放到首要任务。其次,利用市场调节的规律,重视咨询业务的作用,并且让从事咨询业务的企业、团体可以得到相应的利益,有利于引导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到咨询行业,只有当我们的国家拥有一定数量的高素质的咨询力量后,这一类的复杂项目的成功才会真正有保障,系统建成后才会真正发挥作用。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