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智能化的道路养护决策系统,有了这套系统做出的决策意见和费用参考,养护部门就能在道路破损前介入养护和维修,从而提高好路率,降低维护费用。
北京搭建智能交通平台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咨询委员会相关人士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智能交通将以实际应用和服务出行者为重点,进行智能交通系统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和工程项目建设,为综合交通系统的形成提供条件。
道路养护原先与整个城市交通的疏导关系并不密切,但是现在由于城市道路压力的增大,对道路使用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被纳入到整个城市交通管理体系中的要求也随之诞生。这一情况在北京这样一座特大型城市中,表现尤为明显。
在北京,利用承办奥运会的契机智能交通正在显出雏形,整个智能交通体系中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与服务系统;客运枢纽站运营调度管理与乘客信息服务系统;公共电汽车区域运营组织与调度系统;快速救援和抢修系统;出租车智能指挥调度系统;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ETC)系统。
其中,昌平试点的内容属于“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与服务系统”中的对内部分,即用户为交通管理者,系统生成数据作为交通管理和决策的依据。其最突出的功用在于,实现路网协调优化控制,均衡路网内交通流,合理安排养护内容与时间,防止区域交通拥堵。
昌平的道路交通管理过程中,提高进出快速路交通流量的调节控制能力,保证城市交通主动脉的高效运行与畅通。
就整个北京交通的发展状况而言,智能交通已经必不可少。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完善,北京道路网形成了环形加放射式的形式。但城市人口密度长期维持在每平方公里2.7万人左右,人口集聚进一步加剧,人口流动量大,交通环境复杂,这些特殊因素决定了高质量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成为必需。智能交通体系建设成为北京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北京市已颁布的《北京交通发展纲要》中,明确了2010年初步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的近期目标,并将建立以智能交通系统为技术支持的"新北京交通体系"作为北京城市交通发展的长远目标。
渐进式发展
北京经过多年发展,在交通智能化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一个“新北京交通体系”正在形成中。在“新北京交通体系”中,不仅北京的交通会更加畅通快捷,也将对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以及空气质量提供良好的保证。
智能交通虽然功能强大,可它也不能“包打天下”。面对复杂的交通问题,智能交通仅仅是众多“解法”中的一个。
有专家就曾经提出,智能交通的发展应该缓行,因为政策、管理体制等的不完善让智能交通的发展束手束脚,技术是辅助工具,不能解决其他政策和管理问题。
一系列信息技术的应用本应能加速交通出行的效率,可是,在北京生活的人们却没有切身体会到它们所带来的成效。要把北京的交通问题彻底解决好,不仅要从技术上寻求出路,更重要的还是要寻求多方面因素的支持,比如人口规模、规划执行和汽车保有量方面,都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来加以管理。
“目前智能交通的发展已经可以让决策者了解到道路的拥堵情况,并且已经开始提供一部分智能化的服务。至于怎么让智能交通逐步地发挥更大的作用,还要一步一步地来。”这也是交通发展中理论和实践结合相互弥补的过程。
从事系统开发的业内人士也认为,要成功地运用一个系统,不是花钱买一个软件就结束了,关键是要了解系统所牵涉的文化、组织架构、运作等等,并且把它们包含在系统中,这样才能
相关专题: